第91章 比遊戲性,你是認真的麼?
為了拯救世界,我只好做受苦遊戲 不吃蘿蔔的火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原因無他,羅昊這款新遊戲的質量實在是太頂了。
如果說《暗系大亂鬥》是當前時代一款還算不錯的遊戲,那《噬元進化》就是來自於未來的作品。
每個方面都亮到耀眼。
遊戲畫面不用多說了,角色和環境的紋理細膩的令人難以置信,動態光照和全域性光照技術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氛圍,完全就是次世代的視覺盛宴。
遊戲性更重要?
《噬元進化》表示,真要比遊戲性麼,你認真的?
在MOBA較為重要的角色設計上,試玩版只端上來了十幾個角色,就讓玩家覺得組合起來趣味性十足。
這次正式版一推出,直接就把桌掀了,總角色數量——將近兩百個!
而且這些角色沒有一個是為了湊數湊出來的,每個角色都擁有自己的特性、專屬技能和完整的進階升級路線。
可組合打出的戰術數量,足以繞水藍星二十圈。
相比之下,《暗系大亂鬥》拼死拼活所設計出來的三十多個角色,顯得是那麼的寒傖。
同時,豐滿的人物小傳讓《噬元進化》的每一個角色都顯得鮮活無比。
比如角色李琳是一位年僅28歲就取得突出成就的天才生物工程師,在實驗中的大膽作風受人爭議,但她堅持認為對抗外星異種入侵就要不顧一切。
角色JohnSmith是NASA的退休宇航員,在太空中遭受的輻射令其外貌體格都異於常人,受到排擠和冷落,最終主動報名了突襲行動。
這些角色的故事相互關聯,聯絡緊密,共同構成了一幅細緻而豐滿的未來科幻畫卷。
而楊林覺得MOBA遊戲的背景和角色小傳一點也不重要,趕工之下,《暗系大亂鬥》的角色簡介粗糙不堪,一看就是胡編亂造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暗系大亂鬥》主打的是“輕氪”,而《噬元進化》目前則是完全不氪!
所有一百多個角色完全免費,玩家們想體驗哪一個,就體驗哪一個,無拘無束、隨心所欲。
且沒有任何面板飾品等增值消費。
如果說《暗系大亂鬥》受到讚譽的“輕氪”“微氪”,是在一眾鹹魚中選一個還能微微動彈的。
那麼《噬元進化》的全形色免費就是一尾活龍!
大量的可深度挖掘開放的角色,讓玩家們幾乎玩不過來。
開始可能覺得這些角色組合很強,然後馬上就有新的強力角色組合打法冒了出來。
看似這個角色不怎麼樣沒人會用,可能一個新套路出現就會讓其立刻成為香餑餑。
至於這麼多角色會不會產生強度不平衡的問題?
抱歉,我們現在根本注意不到,也不在意!
此外,羅昊的《噬元進化》還有一個其他遊戲都不具備的大殺器,那就是AI語音輔助功能!
直接語音驅動AI角色配合自己行動,只要是它能做到的,讓他做什麼就會做什麼。
這個功能對於一款MOBA遊戲來說,其意義實在是劃時代的。
聯網對戰遊戲中,隊友無端掉線又不重連的苦大家都吃過。
憑空少了一個助力,除非其他人實力碾壓才能以少勝多。
現在有了AI語音輔助,玩家們可以透過語音控制掉線的角色,輕鬆讓其配合自己的行動。
再也不用忍受被坑之苦。
因為AI隊友的技能操作非常嫻熟,還有新人想出了主動組四個AI隊友,透過語音控制來打低端局的套路。
勝率居然還不低!
後來被林宇斌給禁了,除非真的有隊友掉線無法重連才能用AI隊友。
同時,遊戲中還加入了一個投票踢出某個隊友的功能,然後讓AI來代替他進行作戰。
有的玩家覺得,這樣挺好,遇到消極比賽掛機的,或者故意送人頭的,就能投票把他踢出去了。
後來,發現自己想多了。
不需要這個功能,遊戲的機制自動就做到了。
角色基因元會自動消耗,而且基因元過少無法復活直接出局。
你要是好好的,菜一點沒關係,大家還可以保你,給你留點基因元。
消極比賽的,還有故意送的,那沒辦法,在這個機制下很快就會復活失敗強制退出,並領到舉報大禮包一個。
所以《噬元進化》推出的這個投票功能,主要是針對那些素質低下、惡言惡語的玩家。
換一個清淨聽話的AI不更香嗎?
同時系統還會對每一局的情況進行復盤,對無端踢人行為進行處罰,避免有人惡意使用這個功能。
AI語音輔助功能實在是太好用了,讓楊林眼紅不止。
從《噬元進化》的技術支援名單中看到了“量子星辰”的名字,他趕緊試著去聯絡了一下。
然後發現自己的遊戲根本用不了。
或者說絕大多數遊戲都用不了。
因為只有羅昊的遊戲才嵌入有智慧化極高的AI功能,可以和AI語音輔助控制進行接入。
簡單來說,這就是獨一份的。
其他像BOSS設計,地圖機制就不談了,光上面幾點,就把《暗系大亂鬥》壓的死死的,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猶如天塹。
羅昊並沒有拿出大的資源進行宣發,就在工作室官號上釋出了一下正式版推出的訊息,找了幾個相熟的專業自媒體推薦了一下。
不過,永遠不要小看玩家們之間的傳播能力。
遇到這種好玩又是聯網的遊戲,怎麼可能不第一時間拉基友進來?
這些玩家們只體驗了一次遊戲,就再也回不去了。
《噬元進化》僅僅上線兩天,《暗系大亂鬥》的各項資料都大幅縮水。
這很正常。
一邊是味道只能說可以的牛肉麵,想加肉加點香菜還要再收錢,摳摳搜搜的。
另一邊則是一大桌子豐盛的滿漢全席,不要錢隨便吃。
只要腦子沒壞掉都知道要怎麼選。
隨著時間的推移,《噬元進化》的玩家數量好似加了十個助推器的火箭,蹭蹭的往上漲。
反觀《暗系大亂鬥》這邊,則像是霜打的茄子徹底萎了。
楊林想了很多辦法,比如上線一些運營活動大量送福利,比如花錢請一些知名主播線上整活,比如找一些熱門IP進行聯動。
但怎麼都救不回來。
甚至前期一些氪了不少金,買了不少英雄和面板的玩家,寧可當這些錢都打了水漂,也不再繼續上線了。
這些可都是啟明公司的鐵粉啊,還是願意花錢的鐵粉,黏度可以說是最高的玩家。
連他們都放棄了這款遊戲,意味著楊林的這款遊戲徹底失敗了。
失敗不可怕,最令他感到絕望的是,MOBA只是《噬元進化》中的一個玩法而已,甚至還不是這款遊戲中玩家玩的最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