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失了先手,宋教頭仗著手中長棍一寸長一寸強的優勢,也是勉強扛下了鐵石的幾番凌厲攻勢。

縱使鐵石沒有兵器傍身,但畢竟是內家高手,宋教頭提著長棍也只能是被動挨打,找不到一絲先手還擊的機會。

感受到手中幾乎握不住的蟠龍棍,宋教頭知曉自己狀態不妙,但是還是不想輸得太難看。

宋教頭還是強忍住喉嚨間想要吐血的衝動,繼續緊盯著鐵石的舉動。

對面的鐵石陰沉著一張刀疤臉,也是沒想到,王家這沒有內力在身的護院頭子技藝磨鍊得這麼過硬。

完全不像是一個護院,倒像是以前鐵石打死的一個老邊軍。

兩人招式都是一樣的老練,就連這不認輸的勁兒都像了八成。

這護院頭子明知自己打不過,偏偏為了王家的什麼狗屁面子就是不願認輸。

那老傢伙也是,一把老骨頭偏偏學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做什麼英雄救美的蠢事。

又不是什麼至親之人,有什麼必要跟他這修成內力的高手死磕。

想起那次苦戰後的狼狽,再看著眼前還不願意投降的護院頭子,鐵石心頭火起。

都他娘喜歡當好漢是吧,那老子就成全你。

鐵石心中發狠,雙掌運足內力,魁梧的身軀像個鐵塔一樣向宋教頭攻去。

原地屏息凝神以待的宋教頭見鐵石來勢洶洶,神色一變,心中暗道不妙。

因為知道避無可避,宋教頭沒有後撤,而是繼續咬著牙揮動著蟠龍棍抵擋鐵石的風雷掌。

鐵石因為內力傍身,雙掌揮動之間盡帶風雷之聲,越打越暢快,不斷打在蟠龍棍上將宋教頭逼得身形後退。

反觀宋教頭,臉上因為用力過猛憋的通紅,速度不斷放慢的蟠龍棍顯露出他的虛弱。

終於,宋教頭沒有了還手之力,只能憑藉橫於胸前的蟠龍棍與鐵石的風雷掌比拼著氣力。

這也是鐵石最想看到的場面,兩相僵持之下宋教頭不得不全身使勁。

就算宋教頭想要開口認輸,鐵石也能趁著宋教頭開口洩氣的時候趁勢下重手廢了他眼中這不識相的護院頭子的經脈。

如果不認輸,那更好,鐵石最喜歡這種對手慢慢絕望的感覺,廢了他們的時候心裡會很有成就感。

臺上兩人對峙之時,臺下王浩都看出了不對勁。

“宋叔要堅持不住了,先生你快出手救救他吧。”

心急如焚的王浩忍不住扭頭向江丘求助。

待得扭頭看去,原地哪還有江丘的身影,只有耳邊傳來一句淡淡的:“知道了。”

臺上兩人對峙好似要接近尾聲,宋教頭已經全身上下都在顫抖,血紅的臉上已經滿是用力過度的猙獰。

與之相對的是其面前輕鬆又帶著獰笑的刀疤臉鐵石,雙掌向前不斷壓去。

想著接下來宋教頭的慘狀,鐵石的變態內心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快了,快了,就差一點了!

就在下一剎那,鐵石只覺凝滯的雙掌前猛的一空,來不及收力的他差點當場栽倒在擂臺上。

擂臺的另一邊,一身黑衣的江丘單手提溜著力竭的宋教頭,在擂臺邊緣輕輕放下。

運起神行上臺的江丘實在太過迅速,所有人都只看到一道模糊身影突然上臺,結束了臺上的兩者對峙,救下了已經力竭的宋教頭。

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臺上臺下的所有人。

臺上鐵石直接是差點栽倒在地,宋教頭也是一副劫後餘生的模樣大口喘著氣,同時滿眼疑惑地看著身旁陌生的出售之人。

臺下人裡就數秦如烈最為激動:

“汝乃何人,安敢妄自插足我秦王兩家的比鬥。”

原本勝局已定的情況下突然被人攪局,秦如烈沒有當場罵娘已經很說明長安秦家家主的涵養有多高了。

“非我秦王兩家的人,無視規則,妄自干涉比鬥,你這狂徒可曾將縣尊大人放在眼裡,可曾將朝廷威嚴放在眼裡!

於大人,似這般目無朝廷的狂徒,依我看還是明正典刑的好!”

秦如烈注意到江丘雖然賣相不凡,一副招惹桃花的小白臉模樣讓人很是羨慕,但是剛剛在王家眾人裡並沒有看到,果斷就是幾個帽子扣過去,欲要在於縣尊面前將江丘置於死地。

不同於秦如烈的氣急敗壞,王家家主王安是倍感驚喜。

剛剛宋教頭支撐不住的時候,王安都想向秦如烈妥協讓他叫鐵石停手了。

畢竟宋教頭是王安亡妻留下來的老人,為王家效力多年,實在是不該折損於此。

剛剛看到有人救下了宋教頭,王安真可謂是驚喜交加。

喜的事有人出手讓宋教頭得到保全,驚的是這人不是旁人,正是他沒放在心上的那個江小先生。

眼見秦如烈抓住規則問題想要陷害出手的江丘,王安也是向那邊的於縣尊高呼:

“大人明鑑,此人並非狂徒,乃是我王家的一個教習,就算是出手突兀,也沒有脫離了規矩,可算是我王家上場的第二人。

望大人明察!”

秦王兩家各執一言,於縣尊也是搞不清楚情況,索性也不管王安和秦如烈,徑自看向臺上的江丘。

因為江丘賣相極佳的緣故,於縣尊也沒有先入為主覺得江丘是個法外狂徒的想法,溫聲開口:

“臺上那小郎君,你自己來說說你到底是何來歷啊。”

不管前世還是今生,這都是江丘頭一回正個兒八經見著長安城縣令級別這麼高的官。

不過因為有一身武力作為憑仗的原因,江丘並沒有露怯,大方地向於縣尊抱拳一禮,大方回話:

“回大人的話,小子姓江名丘,出身華山門下,家師乃是君子劍嶽不群。

近日因為手頭窘迫,小子來了王家做教習要碗飯吃,確實算是王家的人。”

場外於縣尊聽了江丘的回話,也是心頭恍然。

因為從京中外放來長安的緣故,於縣尊對長安周圍的概況都做了功課。

不僅是官場和家族,就連其他官員不怎麼關心的江湖草莽也做了一番瞭解。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華山派及其門主君子劍嶽不群。

華山派因為沒落的原因對周邊的影響力直線下降,至多兩三個小鎮的樣子。

可君子劍嶽不群確是有名的豪俠,在江湖上行事一直秉持君子之風,時常還會去些有名書院拜訪。

書院的諸位山長都對嶽不群的學識稱讚有加,說是可惜入了這江湖,要不然投身科舉的話舉人有望。

故而於縣尊對嶽不群這君子劍殊感興趣,只是初到長安任上不久,再加上江湖和官場向來兩分,也是無緣得見。

誰知竟在這秦王兩家的比鬥中遇到了嶽不群的弟子,倒是頗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