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典】
在太昊入天后。
“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神農氏的統治集團已經不能解決這些事情了。
太昊的兒子,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子,附寶和安登。
【上古】
從黃帝誕生開始,世界進入到上古時代,又稱山海時代。
【黃帝】
少典同附寶生下了黃帝。
黃帝,姬姓,繼承了少典部落,定都在有熊。
黃帝居住在姬水旁的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
因軒轅有土德之瑞,人稱“黃帝”。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
黃帝妻子西陵氏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嫘祖率先倡導婚嫁,母儀天下,福祉萬民,
屬臣倉頡,史皇氏,姓侯岡,俗稱倉頡先師。受鳥獸足跡啟發,創造出一系列形象,是道教中文字之神,中華民族最早創制文字的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造字聖人”。
黃帝和嫘祖誕下長子玄囂,號青陽氏。
除了自身優秀,黃帝還任用諸多賢才,多發於田野,其中就有風后、力牧等人。
風后,伏羲和女媧的長子,繼承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善兵法,精於《易》數,明於天道。
力牧,伏羲養子愛徒,天資聰穎,7歲便可觀天象預吉凶,得伏羲諸多學識傳承,豺狼餓虎竟不敢傷其分毫。
相傳是因為黃帝偶然夢見一場大風,清理了整個世間的塵垢,只留下一個清白的世界。
後來夢到有一個人拿著有千鈞之力的強弩,驅趕著千萬頭牛羊。
黃帝心裡暗歎:“風是象徵著號令,是執政者;垢字去掉土就是後,這就是說,有人姓風名後,就能職掌國政。
千鈞之弩是象徵有力者;驅趕牛羊千萬頭,是說他能夠牧(治理)民行善。這就是說有人姓力名牧,可以輔助治理天下。”
於是黃帝食不甘味,寢難安席,到處留神察訪,終於在海隅找到了風后,
當時風后不顧黃帝車駕人馬至近,只是躬身鋤地。黃帝看來久,心中暗暗思索:“其人雖一耕夫,堂堂儀表,必有可取。”隨即命近臣去詢問。
近臣領命問之,風后對曰:“君臣別途,各安其事,何勞問焉!”近臣以風后之言回奏,黃帝嘆曰:“此乃賢者,非農夫也!”
隨後下了輦步,走到田畔。風后見黃帝步行前來,連忙丟掉鋤頭,俯伏在田中,口稱萬歲。
黃帝扶起風后問:“賢士何隱於此,不出代天行道?請問賢士高姓大名?”風后回答:“臣姓風名後,才疏學淺,不堪世用,惟躬耕而已。”
帝聞奏大悅,命隨駕入朝,以扶社稷。風后不辭,領旨同行。
正要走時,黃帝又在大澤旁看到一個樵夫,在山林中四顧而行,黃帝又是看了良久,覺得這人威風凜凜,志氣昂昂。
黃帝下令停住步輦,走到林中,上前問曰:“賢士,何人在此閒遊,不出輔國安民?”那人俯伏奏曰:“臣駕鈍之材,不足用世,故避於此。”黃帝又說:“願聞賢士姓名!”樵夫奏曰:“臣姓力,名牧。”
黃帝聽到後大悅,對身邊群臣說:“卿等今日方信夢不虛矣。”
立即扶起力牧,讓他隨駕回朝。
次日升殿,文武朝賀畢,黃帝宣風后、力牧入朝。二人拜於階下。
帝曰:“朕今得二卿,乃上天夢應所賜,如左右手矣。”即封風后為上相,封力牧為上將,以為左右輔弼之臣。
即拜風后為相。風后是黃帝的第一任宰相,後人稱他為“開闢首相”
因為太常察乎地利,便封為稟官廩,掌管農事;蒼龍辨乎東方,封為士師;祝融辨乎南方,封為司徒;太鴻辨乎西方,封司馬;后土辨乎北方,封為李師。力牧乃為武職,不在內,風后在內,為六相。
黃帝自得六相以來,國家大治,天下太平。
力牧後來又發明了車,為風后發明指南車提供了先決條件。
一日,大宴群臣而散,退宿宮中,夜至三更,忽得一夢,夢見二龍於江中蟠蜒,挺白圖以授帝。
黃帝醒後,想了想:“前夢既應,後夢不虛。龍,水中之物,必有奇異。”
於是齋戒沐浴,早朝升殿,將夢龍事與群臣言之。有臣天姥奏曰:“陛下試往河邊視之,天其授帝圖乎?”
黃帝允奏,即命排駕往河邊。到了翠媯川,看到一大魚溯流而來。黃帝對天姥說:“子見河中物乎?”天姥曰:“正應夢也。”
於是黃帝命排香案,親拜告祝曰:“朕幸得六相,今輔佐分理天下,人民稍安。昨夜蒙神復賜朕夢,謹具香花燈燭祈禱吉凶。如兇,朕自當之;如吉,普施天下黎民!”祝罷,那大魚溯流而上,揹負白圖箱蘭葉龜文,游到岸邊,翻湧著交給黃帝。
黃帝知道這是祥瑞之兆,拜而授之,其魚翻遊而去。帝又望河拜謝。舒展視之,名曰《圖籙》。命侍臣捧定其箱,排駕回朝。
至次日升殿,群臣朝畢,帝對群臣說:“昔聞伏羲帝始受《河圖》,得其五要,設靈臺,立五官,以敘五事。今朕得者亦名《河圖》,內與前《河圖》不同,皆日月星辰之象,教朕立星官之書,以傳後世,朕何敢不從耶!”
即委派羲和佔日月之出沒,常儀佔月之盈虛,車區佔風之定息。
又命大撓探五行之情、佔鬥綱所建、定干支甲子。
委任容成製作蓋天渾天儀,以像用天上形。
鬼臾蓲察法以作朝歷,以天六節,以地九制。周天氣者,六期為備;終地紀者,五歲為周。五六合者,三十歲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六十歲一千四百四十氣為一週,歲紀甲寅,日紀甲子,而時節定。是歲己酉,朔旦日南至而獲神數,日月朔望而可推也。天之紀雖終而復始,更要造十六神推餘分置閏月,以定四時。察天時三歲一閏,多一月三十日也。五歲再閏,共多六十日。十有九年七閏,造歷皆起甲子,於是時順而辰從之。”帝曰:“善。”
命隸首定律度量衡。
命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陰,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筒以聽鳳凰之鳴,而別十二律——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生六律、六呂,候氣之應,以立宮、商、角、徵、羽五音之聲,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變,推律歷之數,起訊息,正餘閏也。
又命勞緩鑄黃鐘太簇十二鍾,以為十二律。每月氣至,則葭管飛灰古人燒蘆管成灰,置於十二律管內,放密室中,以佔氣候。某一節候至,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飛出,表示該節氣已到應之,以和五音,立天時,正人位焉。
又命大容、容成、車區,占星象。各領旨而行。
【炎帝】
少典同安登生下了炎帝。
炎帝,姜姓,繼承了神農部落。定都在陳。
善用“火耕”,人稱“炎帝”。
“火耕”就是先砍倒燒光荒地上的雜草灌木,然後耕種點播。
除了“火耕”,炎帝還擅長醫藥,大有神農之才。
“帝”稱的出現,標誌著原始社會從早期不定遊群和氏族社會階段轉向晚期部落社會階段的。
而且原始農業時期的氏族制度已經走向衰落,因為物質利益爭奪產生的摩擦日益增多,嚴重威脅到正常的生產生活,社會分化日益加劇,氏族制度的習慣法無法有效調節社會矛盾。
為了應付日後必然會爆發的戰爭,親屬部落聯合在一起,結成了聯盟,進而又聯合成為規模更大的聯合體。
黃帝部落實力強大,用武力征服了不順從的部落,“以力為雄”,成為威信極高的“酋豪”,附近較為弱小的部落紛紛投靠,以求庇護。
“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
與黃帝部落活動地區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討,以擴大自身勢力。
但是炎帝不修德政,無人擁護。使得很多來投靠的部落都流向了黃帝部落。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
除了改志的部落,還有很多部落公開反對炎帝的統治。其中就以蚩尤部落為代表,“蚩尤最為暴”。
......
畢竟不知炎黃二帝如何相處,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少典和有蟜氏生炎帝黃帝:
1.《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2.《帝系譜》載: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為妃,生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公孫勗,以公孫勗嗣少典國君,世為少典氏。
3.《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
4.《史記集解》譙周:“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
風后是伏羲的後代:
1.《路史·國名記》:上世式國於風而為姓,故伏羲之後,有風后。
2.鄭樵《通志·氏族略》:風氏姓也,伏羲氏之姓。黃帝臣三公之一也。
3.《新鄭縣誌》載:“風后,伏羲之裔,黃帝臣三公之一也。善伏羲之道,因八卦設九宮,以安營壘,定萬民之竁(cui)。蚩尤之滅,多出其徽猷。”
黃帝夢風后
《帝王世紀》:“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
風后善兵法:
《漢書·藝文志》:“風后著有“兵法十三篇,圖三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