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
堯,提拔了一個人,那就是舜。
舜是玄帝顓頊的後代,窮蟬一脈。
窮蟬沒落後,兒子敬康,孫子句望,再到舜的爺爺橋牛,父親瞽叟,都已經淪為平民了。
舜在歷山耕種,在雷澤打漁,賢德的名聲傳了很遠。
帝堯聽聞,派人找到了舜,授予官職,並將兩女娥皇和女英嫁給舜。。
舜,也推舉了八個同宗,都是顓頊的後裔,有賢名,人稱八愷。
帝堯年老後。
舜派后稷將朱流放到丹淵做諸侯,故而朱被人稱為丹朱。
丹朱因為不夠聰穎,還被堯視為不肖子。
舜又將堯囚禁在平陽二十八年,直到一百一十八歲時死去。人們把堯安葬在濟陰城陽。
堯死後,帝部臣子都不理會帝朱,而是紛紛參見舜。
在鯀治水程序過半時,帝舜發現鯀偷拿息壤一事,命令祝融吳回將鯀殺死在了羽山的郊外。
羽山就是當年羿射殺金烏後,金烏的羽毛灑落在山裡而得名。
洪水導致人間生靈塗炭,四罪四凶流於四極八荒,衍生出蠻夷戎狄。南蠻陀洲,東夷瀛洲,西戎羌洲,北狄湖洲。
海內海外,乃至大荒,妖獸橫行。
【舜逐四罪】
流放共工於幽州;
放驩、兜於崇山;
遷三苗於三危;
殛鯀於羽山。
【舜平四凶】
後又平四凶。混沌、窮奇、檮杌、饕餮。
混沌被流放到了四方,饕餮被流放在北方的鉤吾山。窮奇被流放到邽山。檮杌被流放到西荒。
【帝舜】
舜藉著逐四罪與平四凶的功績,廢丹朱,自立為帝,成了帝舜,號稱有虞氏,定都蒲坂。平叛亂。
帝舜在位時政績很突出,重用八愷四嶽,皋陶,後契,后稷,禹等人,流放了四凶,窮奇,檮杌,饕餮和渾沌。
還找到帝嚳的八個有賢名的子孫,號稱八元,任重職。
【禹】
鯀死了後,神魂化為黃熊,沉入羽淵。
鯀的屍體三年不腐,用吳刀剖開,禹出世。
鯀,化作玄龜,逃往靈山,求十巫復活。
禹,繼承鯀治水的一股執念,接替了鯀的事業。
禹與帝舜屬於同宗,同為顓頊後代,所以很放心禹。
帝舜沒有收回息壤,禹得以繼續完成了治水大任。
禹治水,東到東海,北到犬戎國,西到三危國,南到羽人裸民之鄉。
禹會同伯益和后稷,帶人測量山川地形走勢,疏通河道,禹寫了地理書《禹貢》。
伯益是白帝的後代,他的爹是大業,大業的父親業父和帝嚳是兄弟,都是蟜極的兒子,白帝玄囂的孫子。伯益聽懂鳥獸的語言,是禹的老師,和禹一起治水,丈量神州。
在大禹治水途中,有一玄龜背馱洛書而出,禹才知道了天下地勢水位。
共工氏舊部在禹治水期間經常出來搗亂。
相柳,蛇身九頭,吃堤壩,口水化作毒液沼澤。
禹在崑崙之北斬殺了相柳。相柳死後,血流千里,所到之處腥氣熏天,不生五穀。
禹派人填埋了三次也沒能奏效,只能聯合諸帝就地建造天帝祭臺。
應龍在前畫好江河,玄龜揹負泥沙在後築壩,自此諸帝臺成。
無支祁,淮水水神,是一隻青身白頭的猿猴。在淮水處搗作亂。應龍又在淮水擒住了無支祁,壓在龜山腳下。
禹治理黃河時,鑿龍門,鎖蛟龍入井。
在禹治理黃河過程中,黃河河伯馮夷,貢獻過河道地圖。
禹治水時曾發掘崑崙虛的土,挖著挖著竟然發現崑崙虛下有層層疊疊的城池。
離開崑崙向東走去,路過一片大澤,有一片大澤,后稷死後就葬在這裡,化作穀物之神。
再往東是槐江山。
禹在治水的時候曾受巫山神女瑤姬的幫助,巫山神女自稱是炎帝的第三個子女。
禹在大荒之中的雲雨山砍伐木材的時候,看到山上一塊紅色石頭上突然長出來一棵叫欒樹的植物,它的果實可以製成不死藥,各方天帝聽說了之後都來這裡取過藥。
【塗山】
禹治水時經過塗山,塗山中有一個塗山氏部落,是個很強大的部族。
禹與塗山氏中一個叫做女嬌的女子相遇於臺桑,一見鍾情。
禹向塗山氏部落提親後順利入贅。
後來禹忙於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女嬌思念禹,最後在心怨中死去,死前生下了啟,化為望夫石,在今安徽塗山。
【龍】
禹鑿開龍門之前,蛟魚想要化龍,必須要渡天劫。
之後,只要透過三峽蛟龍窟,蛟龍就可以入海化龍。
四大海域沒有海神管理,龍族逐漸取得割據。
當時作為三界通道的崑崙山與扶桑樹,都被天門攔截,昊天控制著三界通道。
禹,於黃河風陵渡西,用斧劈開人、鬼、神三門。為黃河三門峽,仙人不可入此。
【帝禹】
後來禹治理好了洪水,萬民敬仰,聲望高漲。
帝舜晚年遭遇了和帝堯一樣的窘境,他和女英的兒子商均,名聲不好。
於是禹漸漸的把持了朝政。
晚年的舜被禹逼迫南巡,死在了蒼梧之野,就地葬在了九嶷山的南面。
禹後來又把丹朱葬在了九嶷山的北面。
禹登臨帝位,號稱夏后氏,定國號為夏,自此有華夏之名。
收天下銅鑄就九鼎,分天下為九州。九州自此而定。
禹的手下中,堅亥和太章擅長速度,禹命令他們步行測量大地的長度,堅亥花了一天時間,從自南極到北極,走了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然後他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太章自東極到西極。
凡是不適合居住,都將民眾遷往中華神州。
後又召開塗山大會,會盟三界諸侯,九州伯候。
塗山氏首領伯益治水有大功,被定為繼承人。
從五帝結束後,堯舜禹雖為人皇,但天帝之位已滿,他已經不能再做天帝了。便有了將天下收入自家手中的想法。
禹曾經邀請群神到會稽山聚會,防風氏因為反對帝禹家天下的,便沒有赴會。禹用後至的理由就誅殺了他。防風氏的屍體橫貫九畝地,骨頭一節就能裝滿一輛大車。
禹的老師白帝后裔大業之子伯益對此無感,將治水途中看到的地理山川與草木鳥獸記錄了下來,編著成《山海經》。
大禹巡遊到終北國北邊,有一個溟海叫做天池,池中有魚叫鯤,體長几千里,變化成鳥叫鵬,翅膀像天邊的雲彩,鯤和鵬的名字是伯益起的,由夷堅記錄下來,後人才知道。
【伯益】
禹老了的時候,伯益攝政,治理國家。
禹死前,朝堂中出現兩種聲音,一種是以推舉伯益為首的反對“家天下”的勢力,一種是支援啟繼位的勢力。
夏后氏的勢力已經超過了塗山氏。
禹死後,傳位給他的兒子啟。
啟是由石頭裂開誕生,因此叫做啟。
伯益辭官隱居到箕山南麓。
【啟】
啟登臨帝位,建立了夏朝,六年後誅殺伯益。
啟死後,化作一個小神,名字叫做夏後開,住在赤水的南岸,流沙的西面。他耳朵上穿掛著兩條青色蛇,乘駕著兩條龍。
啟曾三次到天帝那裡做客,將天帝的樂曲《九辯》和《九歌》帶到人間。在天穆之野,高達二千仞,演奏了《九招》樂曲)
神話時代也終於終結,信史時代正式開啟。
.【后羿】
後來,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善於射箭,被人們冠上了”羿“的稱呼。稱為后羿,又稱夷羿。
當時夏王啟的兒,太康,每天沉迷於遊樂田獵,不理政事,后羿就有意篡位。
太康死後,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後羿之手。
但后羿只顧四出打獵,還搶了黃河河伯的愛人洛河女身。
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