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氏】
自此開五氏時代: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巢氏創巢居國,教建築,避猛獸。
燧人氏創燧明國,教鑽木取火、結繩記事。
巢氏與燧人氏被推舉領袖,開啟部落統治,人稱聖人,聖王。
(相關:在上古時,姓是大型部落的標識,氏是由姓分化出來的有功績或者身份高貴的分支部落的標識。)
【三皇】
此後進入三皇時期:伏羲,女媧,神農。
燧人氏統治時期,風姓華胥氏部落女子,途徑雷澤時,履大跡,而孕二子。一曰伏羲,一曰女媧。
伏羲合巢氏,燧人氏和華胥氏部族,成伏羲氏。
伏羲當政,有龍馬出黃河,負“河圖”;有神龜出洛水,負“洛書”。
伏羲氏依河圖洛書,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盡天機,“一畫開天地”。
風姓伏羲氏部落,中華民族源起。
伏羲和女媧,於崑崙山交合產生了人類。
女媧捏泥土造人,又是人類。
女媧氏接替了伏羲氏。
後姜水旁,風姓部落神農氏,嚐遍了百草,教播種醫藥,使得食“禽獸之肉”“螺蚌之肉”,“茹草飲水,採草木之實”遊族演化農耕族群。。
神農氏接替了女媧氏的統治,開啟了神農氏統治。
又以“斫木和揉木”造耒耜。人稱“神農氏”。
神農氏,被尊為“農皇”。因功德在於地力,又被稱“地皇”。
神農氏晚期,農耕業為主,原始族群漸次定居,氏族社會成熟,發展為部落組織,出現了影響力極大部落聯盟首領——“帝”。
自此三皇時代結束。
【傳道】
此期間三清降世,傳道容成子,寧封子、赤松子、廣成子,為上古四大仙人。
【五帝】
五帝時期:東方青帝-太昊,中央黃帝-軒轅(有熊氏,少典之子太昊之孫),北方玄帝-顓頊(高陽氏,昌意之子黃帝之孫),南方赤帝-炎帝(少典之子太昊之孫),西方白帝-少昊玄囂(青陽氏黃帝長子)。
【東方青帝】
太昊伏羲,被封為青帝,掌管東方,屬木。
【神戰】
太昊入天。
“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
太昊之子,少典,娶有蟜氏的女子,附寶和安登。
少典同附寶生黃帝。
黃帝,姬姓,繼承少典部落,都有熊。
黃帝居於姬水旁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
軒轅有土德之瑞,人稱“黃帝”。
“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
黃帝妻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屬臣倉頡造字。
黃帝同嫘祖誕長子玄囂,號青陽氏。
少典同安登生下了炎帝。
炎帝,姜姓,繼承神農部落。定都陳。
善“火耕”,人稱“炎帝”。
“火耕”,先斬燒荒草灌木,後耕種。
炎帝還擅醫藥,有神農之才。
“帝”稱出現,標誌原始社會從早期不定遊群和氏族社會階段,轉更為晚期部落社會階段。
且氏族制度已衰落,利爭生摩擦增多,甚則威脅生產生活,社會分化加劇,氏族制度的不調社會矛盾。
為應日後戰爭,親戚合從,結為約,復與為約。
黃帝部落強,而兵服不從者,竭力為雄,威信大豪,遠近畏服,以求庇之。
“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
炎帝部落,四方征討。
但不修德政,無人擁護,無附人。使諸部多歸黃帝。
“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
除了改志的部落,又多開炎帝之謀。其間則以蚩尤為位,“蚩尤最為暴”。
時部落恃功相贍,不復來耜,功自成。
諸侯者,非秦爵貴也,但謂世蟬匷。
蚩尤在諸侯。蚩尤,牛首,背生兩翅,後世尊曰“戰神”,苗遠祖一,與黃帝、炎帝合為“中華三祖”。
蚩尤者,神農之最強也。
是則蚩尤之出鹽,足鹽於蚩尤之部也;二至煮鹽,則蚩尤作兵器。
蚩尤,九黎之大酋長也。
九黎者,結盟也,長江上。信巫教,雜拜鬼神。
九黎凡九部,各有九姓八十一氏,皆獸鐵額,八臂九趾,服沙飲石,善戰。
蚩尤將九黎,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
蚩尤又有巨人夸父族助。
隨著世間不斷繁榮起來,不同部族之間有了不同的信仰,有以炎帝和黃帝部落為首的天帝信仰,還有以蚩尤部落為首的巫神信仰。
這就導致兩次神戰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