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爾哈赤宣佈完了自已的七大恨之後,努爾哈赤將第一個進攻的目標放在了撫順,原因就是這個地方他很熟悉。

撫順這個地方在明朝還是很熱鬧的,屬於周邊人做生意的農貿市場一樣,蒙古人,女真人,朝鮮人和漢人都有,努爾哈赤年輕的時候也經常過來。

估計是對這個地方太熟悉了,後金軍隊拿下撫順的時間也非常迅速,十三號出發,十四號在路上,十五號早上到撫順,下午戰鬥就結束了,後金只用了半天時間就拿下了撫順。

關於這個進攻過程,有些史料裡面還特意點出來了皇太極,說努爾哈赤原本打算硬攻,結果皇太極獻了一個計策,可以用士兵來假扮商人,先進入撫順,然後裡應外合。

這個事情不見得是真的,皇太極這個人算是很志得意滿的人,如果真的有這個事情,清太宗實錄裡面應該吹一波的,畢竟這個事情能說明皇太極的腦子實在很好用,然而卻並沒有記載。

可無論皇太極有沒有在這裡出主意,反正撫順城能夠拿下和努爾哈赤的關係非常大,早在戰前的時候,努爾哈赤就為自已手底下這幫人開了一個會,在會議上努爾哈赤主要強調了三點

第一,要多動腦子,不要只會衝

“軍中以智巧謀略、不勞已不鈍兵為上。”

第二,攻城要怎麼打,技巧在哪

“每牛祿作二雲梯,派甲兵二十名以備攻克。”

第三,要是打贏了怎麼獎勵

“其首拆城者即為首功”

應該說這個會開的還算不錯,畢竟領導將做事情的所有細節都講出來了,要是再辦不成事情,領導估計就該發飆了!

考慮到這是第一次真正和明朝翻臉,哪怕戰前開了會,努爾哈赤還是不放心,又給自已這些手下交代了一下。

當撫順之戰打響的時候,努爾哈赤也想不到這一戰竟然打的如此順暢,撫順守將是李永芳,這也是努爾哈赤的老熟人,李永芳萬萬想不到努爾哈赤會帶著兵過來進攻撫順。

很多史料都說李永芳是直接投降的,其實這是不對的,李永芳是在抵抗之後沒有抵擋住然後才投降的。

可不管怎麼說,李永芳確實投降了!

這一點也確實沒得洗,李永芳作為明軍將領第一個投降的人,努爾哈赤對他也確實不錯,將自已的孫女都嫁給了他,而清軍進關之後,李永芳的後人也是富貴的很。

乾隆朝時期有個官員叫李侍堯,這是李永芳的後人,因為貪汙被抓了起來,被乾隆負責查李侍堯的人也很有名,就是後來的和珅。

那個時候的和珅剛出道沒多久,心裡的理想還是有的,他查出來李侍堯的罪之後就彙報給了乾隆,心裡估計都認為李侍堯這次絕對是要死無全屍了。

沒想到乾隆的處理方式直接震驚了和珅,在李侍堯被抓了一段時間以後。就被乾隆給放了,出來之後繼續當官繼續貪。

這給了當時的和珅當頭就是一棒子,差點沒將和珅打出來腦震盪。

時間到了二十一日,明軍的援兵終於過來了,帶頭的人叫張承胤,代善和皇太極知道以後,馬上就去向努爾哈赤彙報這個事情,沒想到努爾哈赤只是說了一句話,不要管他,等我們走了之後,他們肯定會報告說我們是他們趕走的。

努爾哈赤這個回答充分說明了他對明軍的瞭解程度,實在是太可怕了,而明軍直到現在為止,對後金的力量仍舊是一無所知,有的只是輕視。

而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輕視敵人是要吃大虧的。

努爾哈赤沒有表態,代善和皇太極堅持要打,這是雙方第一次雙方在野外戰鬥,也是能夠從中體現出雙方戰鬥力的時候,只不過這一戰的結果讓人驚呆了下巴。

根據記載來看,明明看上去是勢均力敵的戰鬥卻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後金軍隊在代善和皇太極的帶領下衝過去就殺,張承胤就這麼死在了後金軍隊的刀下,陪著他一起死的還有數千名明軍將士。

此戰之後,努爾哈赤俘虜了很多百姓,當手下人請示努爾哈赤應該如何處理這些老百姓的時候,努爾哈赤是這麼說的

“因戰事而失散之兄弟、父子、夫婦、親戚、家奴及一應器物,盡查還之”

“再給以馬、牛、奴僕、衣服、被褥、糧食等。又給牛一千頭,以供食用。每戶分給大母豬二頭、犬四條、鴨五隻、雞十隻,以供飼養”

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努爾哈赤給的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後來熊廷弼第一次上任以後就不太相信遼東的人了,覺得遼人都是內奸。

就努爾哈赤這個做法,被他統治下的人過得生活,要勝過明朝很多地方的老百姓。

如果這麼看上去,努爾哈赤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人,這句話其實也沒錯,可努爾哈赤最大的短板就是,他的能力只能統治一個部落或者一塊不大的地方,後面佔領的地方多了的時候,他就做不到如何有效管理了。

而撫順之戰也其實暴露了很多問題,明軍戰鬥力不行的問題也已經爆了出來,守城守不過,野戰還打不過,所以相比較於明朝後期和後金的對決,無論是守城還是野戰可能都不是最優的辦法,因為明軍的戰鬥力一直不如後金,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明軍在和後金打的時候,如果想要取得決定性的優勢,練兵是百分之百需要做的,如果兵練不出來,哪怕守城還是野戰都會輸。

能看到這一點的人基本都能和後金過幾招,比如後來的孫承宗,袁崇煥等等。

撫順之戰結束以後,這個訊息很快傳到了北京,不上朝的萬曆破天荒的開始上朝,直接處理了當時的遼東巡撫李維瀚,七十多歲的楊鎬去遼東赴任當了遼東巡撫,跟著楊鎬一起去遼東的還有李成梁的次子李如柏,他的職務是遼東總兵。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李如柏已經六十七歲了,並且有二十年沒有打過仗。

同時進行的還有不斷向遼東支援的明軍士兵和將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