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認為要全軍一起出擊,,從四個門同時發兵,以人數優勢壓倒敵軍。
而趙王則認為要專注一個方向,其餘地方要作為照應,敵軍很可能會被衝散,但規模不會亂,衝散敵軍後立刻率全軍撤退至京城北部的肅齊,敵軍日後應該會繼續反攻,加之阿遼城被佔,工白城外又有敵軍,而且太州城隨時都可能被攻破,到那時再撤就晚了,一旦競國軍隊看攻城不行,就會轉變策略圍住太州,控制住城內的十五萬士兵,然後派兵繞過太州,直取內地,到那時,全國上下便會陷入無兵可用的地步。
漢王並不同意趙王的想法,他認為趙王是膽怯了。他認為太州城內有十五萬將士,應找準時機,全線出擊,轉守為攻,扭轉戰局。他認為如果按趙王的作法,恐怕一直都要被動防守了。
兩個人都不願屈服於對方,於是便問鎮北將軍藍凝支援誰。藍凝也不傻,這不是讓自己往火坑裡跳呢嗎?自己說支援趙王,漢王不會殺了自己?支援漢王,趙王日後不會報復?只是死的早晚罷了。於是藍凝略加思索便說道,“二位王爺所說都極有道理,末將難分一二。”
於是兩人就又吵了起來,誰也不願意讓步,甚至發展到了麾下士兵刀劍相向的地步了。最終,趙王讓步。趙王做出讓步一是出於大局考慮,如果雙方都不讓步,很可能引發內亂。二是漢王歷來和皇上走的近,自己若是得罪了漢王,不也得罪了皇上了嗎?再者說,漢王的策略也並非沒有道理,還是有其可行之處的。
漢王很高興,自己贏得了這場博弈。於是他開始指揮人員,進行部署。他命令藍凝領兵一萬從東門出,迎敵。命令趙王領自己的衛兵從西門出迎敵。龐蘇再領一萬人從北門出迎敵。孫北領一萬人從南門出迎敵。自己則率三萬人準備隨時支援。眾人領命後皆退去準備。
德安二年八月五日清晨,太州城的軍隊已經整裝待發,隨著漢王的一聲令下,進攻開始。
永國軍隊選擇的時間太陽都還沒有出來。只是有些矇矇亮,太州四個城門大開,數萬士兵奔湧而出,殺聲震天。而競國軍隊中大部分人正在熟睡,只有一小部分站崗的。
按理說,這次進攻永國軍隊應該是大勝的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趕上李勤計調換軍營,將總部前移,也就是說,競國進攻永國的總指揮部前移,隨李勤計而來的是十萬競國精銳,而就在永國發起進攻的時候,李勤計已經到了距張據軍團駐紮地不到二十里處。
張據也是真的大心臟,根本就沒有提防夜間敵軍,或者是他安排了,不過時間久了,士兵們疲憊了。但不管怎麼說,如果那天永國的敵人只有張據一個人的話,那也許就會贏得勝利。張據也將迎來軍法處置。但天不亡張據,就在敵軍向張據軍團衝去的時候,在站崗士兵慌忙叫醒其餘士兵的時候,在張據慨嘆自己命運多舛的時候,李勤計派去探路計程車兵發現了這一狀況,於是迅速回去鼎報李勤計,李勤計被嚇得一激靈,迅速下發命令,命孫留安率一萬西山騎做先鋒支援張據兵團,並且命令士兵卸下輜重輕裝迅速前進。
永國軍隊進攻的開頭是很順利的。尤其是趙王那,有精兵,衝殺非常勇猛,追的敵軍屁滾尿流,趙王衝在最前面,已然忘了要小心行事了。果不其然,趙王正在快樂的衝鋒,突然又在遠處聽見一陣陣戰馬的嘶鳴聲,“壞了!快撤!”趙王大喊道,但誰能聽見他的命令呢?士兵們還是不顧一切地向前衝鋒。
突然,密密麻麻的樹林中竄出了數名騎兵,後面緊跟著還有很多,他們全身上下都進行了武裝,這是競國的精銳西山騎。趙王大驚,他麾下計程車兵更是大驚,立刻往回跑,趙王自己也是趕緊往回跑。孫留安拔出長劍指揮士兵衝鋒,無數的趙王衛兵被西山騎所碾壓。其餘人顧不上緬懷,只能自顧自地向城內跑去。
戰場上的形勢又變成了一邊倒。看到西邊的潰敗,漢王有些不敢相信,於是便自己率一萬騎兵出城迎敵。
但出城之後,漢王便又怒了起來,“這群廢物。”於是又殺了幾名逃回來的趙王的衛兵。而這一幕卻又恰恰被趙王撞見,“你在幹什麼!”“幫你教育教育你的人。幹什麼不好,非當逃兵?”“你什麼意思!”“沒什麼意思。”趙王雖有氣在身,但不能和他計較了,因為敵軍就在身後,自己計程車兵受了傷,損失慘重,得趕緊進城,於是趙王說道,“回頭再跟你算賬,你趕緊去照應一下,敵軍馬上就要追過來了,我的人損失慘重,要趕緊進城。”
漢王輕蔑一笑,“進城?我們的人在城外廝殺,你倒好,還想著進城,你怎麼不去死啊?趕緊帶著你的人繼續抵抗,快!貽誤了軍機,我就要上奏皇上治你的罪!”
趙王很憤怒,“你!”不等趙王說完,漢王便騎馬衝向了敵軍,趙王想了想也便又調轉馬頭衝了上去。可誰知漢王的手又欠了,竟然又殺了幾名趙王的人,趙王這會徹底怒了,他顧不上什麼大敵當前了,於是便奮力向前衝去,等到他與漢王都進了一片樹林後,看四下無人,一刀砍斷了漢王的胳膊,漢王大叫一聲,落下馬來,躺在地上嘶喊著。趙王越想越氣,直接就將刀插進了漢王的脖子上,鮮血濺了趙王一身。漢王死了,趙王給人說的是被敵軍殺死。漢王一死,軍隊的主帥不見了,漢王軍便又散了。於是又是一次大潰敗,其他三個地區除了南門外,也都是戰敗,而南門的勝利也沒有抓住機會,讓反應過來的張據軍團配合李勤計軍團擊敗,趙王和藍凝只得率殘軍退回太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