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21:00】
(四川溪口 | 紅色山谷小區 | 1樓杜家)
1樓杜家的客廳,10多人圍坐在電視機前。
杜家、餘家、田家和鄰居們歡聚一堂,共同期待那個時刻的來臨。
此時,國家電視臺的新聞頻道,正在直播“廣寒1號”駕駛艙內的實時畫面。
宇航員們正在手動工操作飛船,進入降落程式。
電視前的人們屏住呼吸,期盼一切順利。
直到指揮控制大廳的現場傳出了一句:“著陸成功,裝置良好,人員良好。”
大家懸著的心才算落地,客廳裡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歡呼。
不只是杜家,所有關注“廣寒1號”的國人,都在慶祝這個歷史時刻。
【2020年6月8日,21:10】
(月球背面 | 艾肯特盆地 | “廣寒1號”)
完成著陸狀態檢查後,宇航員們以漂移姿態穿過連線艙門,開始向工作艙轉移。
飛船中段的工作艙分上下兩層,全長14.4米、高度4.2米、寬度5.4米,
上層為工作區,佈置了多個控制裝置、科學載荷,特殊設計的休眠裝置,可以保證宇航員輪值中的休息質量。
下層為配載區,搭載了1部載人登月車(吳剛號)、1部無人登月車(月兔3號),以及其它配給物資。
楊志剛第一個穿過連線艙門,他伸手開啟了工作艙一側的艙內電源。
隨著艙壁光源由近及遠點亮,艙內變得燈火通明。
其餘兩人魚貫而入,他們沿著工作艙內左右兩壁的扶手漂移,很快找到了各自的工作位置。
月球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微重力環境下,人類的心跳、血液迴圈都會變慢,運動能力會大幅減弱。
在指揮控制大廳的同步指令中,宇航員們以緩慢的身體姿態,投入了裝置啟動除錯工作。
中途,楊志剛開啟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十幾分鍾後,他招呼隊員們:“可以揭頭盔了”。
3人摘下頭盔,把它們放進連線艙門旁邊的的宇航服收納箱。
然後,他們從收納箱取出艙內工作服和頭戴式對講器,快速換上了艙內裝備。
沒有遮擋,大家的表情一目瞭然。興奮,寫在了每個人的臉上。三人互相擊掌、加油鼓勵,然後返回各自崗位繼續工作。
餘飛負責駕駛“吳剛號”載人登月車,以及遙控操作“月兔3號”無人登月車。
接受地面任務指令後,他解開固定身體位置的鎖釦,以漂移姿態滑向連線配載區的艙門。
餘飛按動開關,連線艙門緩緩開啟後,他從懸梯向下滑到了配載區。
工作艙下層,兩部登月車佔據了接近一半的空間。其餘位置,一堆複合材料製成的配給箱碼放得整整齊齊,裡面存放了支援15天的生活物資。
飄過給養箱,餘飛來到登月車區域檢查裝置。
他攀上“吳剛號”,插入啟動卡,點亮控制檯,確認登月車狀態正常。
餘飛仔細地撫摸著控制檯,思緒回到了“登月訓練基地”的日子。
確定進入登月專案後,“登月專案指揮部”對宇航員進行了職責分工。
餘飛覺得反正都是在天上,開登月車和開飛機應該差不多,所以他選擇了通訊與駕駛崗位。6個月集中訓練後,他已經能熟練駕駛“吳剛號”載人登月車。
出發前2周,“登月訓練基地”組織了最後一次實景訓練。在模擬月表地震的場景中,餘飛全速駕駛登月車,並且成功躲避了105塊提前設定的落石。
從此以後,餘飛被隊友們親切地叫做“月球老司機”。
每次聽到這稱呼,他都是笑笑:“那當然,我44歲了,可不老司機嘛!”
想到這裡,他拍了拍眼前H型的方向盤,給已經陪伴了大半年的“吳剛號”,送上一份鼓勵。
餘飛的娃娃臉,映照在了左側後視鏡裡。
雖然,他的臉上已經有了法令紋,但是看上去也就30多歲而已。
【2025年6月8日,22:50】
(月球背面 | “廣寒1號” | 工作艙工作區)
每人15分鐘的家屬影片時間,這是給宇航員們最好的鼓勵。
“廣寒1號”升空前一週,當地政府把影片裝置分發到了每位登月宇航員的家裡,並且架設了專用物理網路,用來保證地月通訊的質量與安全。
工作艙的中央作業區沒有裝置,攝像頭支架就安置在這裡。3名宇航員逐一影片連線,向各自家人報了平安。
影片結束後,餘飛收起了攝像頭支架。
3名宇航員在中央作業區集合,他們克服失重狀態的困難,舉行了著陸後的第一次工作例會。
根據《2025年中國登月計劃任務手冊》,第一次載人登月計劃為期13天。其中,地月軌道轉移期6天,月球軌道執行期4天,月球表面著陸期3天。
楊志剛拿著工作平板電腦,佈置了月表著陸期內的詳細工作,並且著重強調了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案。
最後,楊志剛做會議總結:“為了地月資訊同步,我們依然使用北京時間。今晚起,分段輪休。重要任務除外,每12個小時,1人值班,其他2人休息。今晚,我先值班。”說完,他收起平板,向兩名隊員敬了個標準的軍禮。
餘飛和劉策也收起平板,向指令長回敬了軍禮,並且響亮地回答道:“是!”
【2025年6月8日,23:39】
(月球背面 | “廣寒1號” | 工作艙工作區)
工作艙後段,3個休息艙排列在艙壁的一側。
艙門上方有姓名牌,艙門正中有活動門簾。
簾後,餘飛和劉策正在休息。兩張戴著遮光眼罩的臉露出睡袋,神似蠶寶寶,別有趣味。
除了偶爾小憩,楊志剛一直都在堅守崗位。
他在各個工作位前來回穿梭,一邊檢查裝置工作狀態,一邊與指揮控制大廳保持通訊。
在他心裡,這些都是職責所在。
正在工作位前忙碌的楊志剛,忽然聽到,耳機裡傳來一聲低沉的呼叫。
“你好長江,我是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