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金池長老成為國師了?
西遊:吾為人王,誅神滅佛 小白愛彈琴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誒~老夫也是,當時正在乘涼....”
這麼一說。
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
原本。
大夥兒還以為是自己出現了錯覺,也沒相互映照過。
現在卻知曉了前因後果。
見狀。
李世民爽朗大笑,言道:“所以啊,朕說此二糧種,非一人之功!”
不僅如此。
他還將功德金光分潤出去了呢。
可以這麼說。
凡是在這次的糧食推衍中,出過力的人,都會受到功德金光的洗禮。
消災解難,百病不生是肯定了的。
.....
朝會結束。
很快。
大唐帝國這個龐大的機器,全速運轉了起來。
因為之前推衍水稻,造成了大面積的天地異象。
再加上許多百姓,心中都有所感知。
故而。
對於這新型水稻種子、新型玉米種子,沒有絲毫的牴觸。
甚至說。
在民間,還流傳著幾句有關於‘皇帝衍新糧’的打油詩。
有詩為證,曰:
吾皇李太宗非凡,萬民信念化源泉。
高產新糧已出現,社稷萬民展笑顏。
糧產豐饒樂無邊,倉廩充實心不懸。
百姓歡顏齊聲贊,睿智吾皇德永傳。
此功當銘千秋遠,大唐輝煌萬萬年。
就這般。
眨眼。
三個月後。
楊家村。
微風拂過快要成熟的水稻田。
稻穗搖曳。
沉甸甸的穀粒閃爍著光芒,彷彿在炫耀著豐收的成果。
“當家的,長得可真好啊!”
“當今陛下聖明,搞出了這雜交水稻。”
劉鐵柱衝著妻子開心的說道。
隨後。
他用手指了指水田裡的雜交水稻,言道:
“只怕再有一個月,這雜交水稻就能成熟。”
“到時候,即便是上繳農稅,也夠咱們吃兩年了。”
聽聞此言。
婦女臉上浮現憧憬,好似已經幻想,丈夫所說的場景。
不用捱餓,也不用喝稀粥度日,想吃一碗就吃一碗。
光是想一想。
她都感覺幸福。
....
如同楊家村這樣的畫面。
只是一處縮影。
整個大唐帝國,還有無數如楊家村這般的村子。
大夥兒無比的期盼著。
迎來第一場大豐收。
....
......
不過。
相對比欣欣向榮的大唐帝國。
隔壁鄰國...西番哈密王國,可就慘嘍。
不知為何。
自從大半年前。
原本風調雨順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不是這裡鬧蝗災,就是那邊鬧乾旱,亦或者發洪水。
總之。
就沒有一處順心的地方。
這種生活,足足持續了小半年時間。
西番哈密朝堂上,可謂是哀嚎遍野。
上至國王,下至普通百姓,皆是為西番哈密王國未來的日子而擔憂。
直到兩個月前。
一位名為‘金池長老’的法師。
來到國王面前,表示自己能夠解決西番哈密的災難。
一開始。
國王並不信。
直到他親眼看見,那金池長老,手中禪杖揮動間,就讓乾旱之地下了雨。
瞬間。
國王拜服了。
當場就立金池長老為國師。
金池長老也不負眾望。
僅僅是半個月的時間,帶著兩個弟子,跑遍了整個西番哈密。
就此。
乾旱之地下雨。
洪澇之地天晴。
蝗災也紛紛自行暴斃。
如此這般。
金池長老在西番哈密國,可謂是如日中天。
就連國王,也對其恭敬禮遇,生怕得罪法力高深的金池國師。
....
這日。
西番哈密國的朝堂上。
從不在朝會上說話的金池長老,忽然開口了。
“啟稟國王。”
金池長老嘆氣:“咱們西番哈密的好日子,或許要到頭了。”
此言一出。
國王大驚失色。
眾臣也議論紛紛。
這才剛剛好起來的日子,怎麼又要到頭了?
於是!
國王急忙問道:“金池國師,這是怎麼回事?”
“此事還要從半年前說起。”
金池長老眼眸露出回憶之色。
“半年前,咱們隔壁的大唐帝國,利用邪法,奪周遭國度氣運造化。”
“最終搞出一種水稻,可畝產千斤,一年兩熟。”
“如此逆天之物,並非毫無代價。”
說到這裡。
金池長老擠出兩滴眼淚,假裝悲傷的說道:
“可那唐皇不當人,以邪法,將代價嫁接給旁國,以至於遭到天譴!”
“嗚呼哀哉,悲也,苦也!”
不得不說。
金池長老是個人才。
將佛門在西番哈密搞的手段,全部嫁禍給大唐。
聽聞這番話語後。
頓時。
朝堂上下,掀起了軒然大波。
眾人憤怒。
然而。
卻又忌憚大唐帝國的強盛國力,不敢說什麼發兵攻打之類的話語。
...
朝會結束。
金池長老卻沒有離開。
他與西番哈密國王,走在去往御花園的路上。
一邊走著。
國王一邊嘆氣,言道:
“唉,吾西番哈密命苦,怎麼攤上這樣倒黴事。”
實際上。
他看到金池長老,沒有離去,反而跟著自己,便知曉對方肯定有解決辦法。
果然。
只見金池長老陰惻惻一笑。
“陛下莫急,貧僧自有解決辦法。”
他也不賣關子。
直接開口說道:
“陛下,既然他大唐可用邪法,禍水西引道咱們身上...”
“那咱們,同樣也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
“啊,這這...”
國王大驚。
他顧慮的說道:“國師所言到是不錯,可萬一被大唐帝國發現,那後果....”
“不會的,貧僧自有法子隱藏!”
金池長老冷笑一聲。
聞言。
國王心中還是有些擔憂。
可按照金池國師的話語,現在的西番哈密,已經沒有退路。
若是繼續下去的話。
恐怕真就只有滅國這一個下場了。
“好吧,此事,勞煩國師了。”
最終。
西番哈密國王點頭,算是贊同金池長老的做法。
....
.......
時間又過去半個月。
大唐邊境。
兩界山。
孫悟空抬頭看著天空,感嘆道:
“這麼大的太陽,曬得俺老孫頭疼。”
“也不知道,那取經人什麼時候來。”
忽然。
一大群蝗蟲。
遮天蓋地般,從遠處飛來。
所到之處,可謂是寸草不生。
就連孫悟空頭上長的一株小草,都被吃了個空。
“呸呸~呸...”
孫悟空將口中蝗蟲吐出,大罵道:“哪來的遭瘟蝗神,搞這麼多蝗蟲,莫不是要吃了俺老孫?”
不過。
沒等孫悟空喝罵幾句。
只見那鋪天蓋地的蝗蟲,便朝著大唐帝國內陸的方向飛去。
“哎呀,看來那大唐要遭殃嘍~”
孫悟空心中暗暗想著。
不過。
他是一隻猴兒,只關心的是取經人什麼時候來,自己何時才能脫困。
至於大唐帝國怎麼樣,就與他無關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