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潛流洶湧(2)
大明:自曝穿越後,一年平遼 潛水的夜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寧遠、錦州相繼發生兵變之時,袁崇煥緊急被調去救火。袁崇煥請發軍餉。
但朝廷沒錢啊,崇禎帝在文華殿召集大臣商議,大臣都請求動用內帑,崇禎帝不願意。
周延儒揣摩上意,說:“以往邊關守兵防止外敵入侵,而今要防士兵了。寧遠士兵譁變,發軍餉,錦州士兵譁變,再發軍餉,這樣下去,鎮守邊關的部隊都要學樣了。”
崇禎帝詢問對策,周延儒說:“情況緊迫,不得不發,但得想個長久之策。”崇禎帝認為周延儒說得有道理。
過數日,崇禎帝又詢問邊軍軍餉問題,周延儒說:“軍士要挾,不止為少餉,畢竟別有隱情。古人羅雀掘鼠,軍心不變。今各兵止少他折色,未嘗少他月餉,如何輒動鼓譟?此其中必有原故!”暗示驕橫的武官鬧事來脅迫袁崇煥,崇禎帝深表贊同。
當時“天威震迅,憂形於色”,大小臣工都不敢回答,唯獨周延儒的回答能令崇禎帝滿意,所以他“由此荷聖眷矣”。
周延儒自視聖眷,認為自己入閣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周延儒在外廷積極活動,還走後門結好於外戚鄭養性、萬煒以及東廠太監唐之徵作為內援,志在必得。
但結果名單卻沒有他。
也沒有禮部尚書溫體仁,兩人便把矛頭對準了錢謙益。
因為周延儒得到訊息是錢謙益的門人戶科給事中瞿式耜從中作梗,這才讓他們二人落選。
周延儒散佈流言,稱這次會推完全是由錢謙益的同黨把持,溫體仁更是上了一道《直髮蓋世神奸疏》,揭發與錢謙益有涉的錢千秋科舉舞弊案,崇禎帝召見百官詢問此事時,溫體仁、周延儒都稱崇禎帝被錢謙益的同黨矇蔽。
從此,周延儒與東林黨反目。
前些日子,崇禎召見了周延儒從午後一直談到深夜。
崇禎帝因錢謙益案件而暫停會推閣員,此番單獨召見周延儒,顯然有意讓他入閣輔政。
但那些御史言官顯然是不想讓他入閣,紛紛上疏抨擊周延儒,試圖阻遏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
周延儒這才意識到不妙,失去東林黨的支援,他開始在朝堂舉步維艱。
但他想要重新獲得東林黨的支援已經是不可能了,他只能緊抱住皇帝的大腿。
周延儒為此十分苦惱。
張溥成竹在胸,“恕我直言,若無意外,挹齋公這次庭推依然無法透過。”
“為何?”周延儒驚問道,隨即,他意識道失言,“呵呵,賢侄說得哪裡話。”
張溥卻是自顧自地繼續說下去,“南京兵科給事中錢允鯨已經上疏。”
“其中直指挹齋公一向與閹黨逆案中人馮銓有聯絡,目的有兩個,一是以圖大拜。二是以圖翻局,即推翻逆案。”
周延儒大驚失色,“簡直胡說八道,我與伯衡(馮銓)乃是同年故交,書信往來也只是談論詩詞,從來不言國事,這些都是莫須有的事情!”
張溥道:“我自然是信挹齋公的,而陛下也信任挹齋公,但那些御史言官會在乎嗎,那些反對的朝臣又在乎嗎,他們只是想要一個藉口而已!”
周延儒默然,他知道張溥說得是事實,他們需要的也只是一個藉口而已。
如此,這次庭推依然無法透過。
他想要入閣又沒希望了。
相比起來,溫體仁憑藉著王永光那些閹黨支援,還有座師韓爌關照,已經在內閣混得風生水起。
而他周延儒想要再進一步,卻是難如登天。
此外,這次庭推的候選人還有何如寵、錢象坤等人,若是失敗,想要入閣還要等上一兩年........
他已經等不急了!
張溥道:“挹齋公想要入閣,其根本卻並不在錢允鯨這份奏疏上面,其根節卻是牧齋先生。”
周延儒倏然一驚,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錢謙益!”
確實像張溥所說,他入閣最大的阻礙不是其他,便是錢謙益!
兩年前,錢謙益考慮如果禮部尚書溫體仁、禮部侍郎周延儒並推入閣,則名在己上,故陰謀阻止。
因為此事,雙方已經結下仇怨。
錢謙益更不願意讓他入閣了!
周延儒卻是不願意讓小輩看出端倪,“我與受之雖然有些嫌隙,但都已經過去,你又何必故事重提!”
張溥淡淡一笑:“這話我別說我不信,挹齋公自己又相信嗎?”
“我有一個法子,可以讓牧齋先生乖乖回家養老!”
“到時候挹齋公自然就可以入閣了。”
“什麼?”周延儒驚呼道,他喘著氣,“你小小年輕,口氣倒是不小!”
“何況,你與我說這些,到底是想要什麼?”
張溥笑道:“若是我說,在下仰慕挹齋公,那自然是假,在下確實別有所圖。”
“自改漕糧為海運之後,不但速度提高了,而且消耗極少,極得陛下歡喜。”
“但其實江南集團,卻是藉著海運之便,行走私勾結外邦之事。”
“什麼還有這樣的事情!”周延儒驚道。
張溥繼續道:“我是希望挹齋公入閣之後,可以糾正這股歪風邪氣,讓海運把持在朝堂手中。”
周延儒靈機一動,“賢侄一表人才,若是老夫入閣,定然推舉賢侄為督糧道御使,監督漕糧海運。”
張溥卻是搖搖頭:“在下只是一個小小的庶吉士,可不敢惦記著這樣的位置!”
“不過大人的心意在下是心領了。”
張溥自比張良,那自然是不願意事事親身親為的,想要控制海運,那隻需要派出人手便可。
而自己留在京中,那更能操控全域性。
張溥笑著從懷中掏出一封信,周延儒疑惑地接過來,頓時大喜過望。
這份信上面描述,錢謙益主考浙江時,考生錢千秋科考作弊,將“一朝平步上青雲”寫在每段話的末尾作為暗號,與考場官員金保元、徐時敏勾結之事。
事實詳細,彷彿親眼所見。
有了這封信,周延儒有把握讓錢謙益直接下臺。
周延儒大喜:“若非有賢侄,老夫卻還愁眉不展,賢侄此情,老夫記下了!”
張溥淡淡地笑著,“挹齋公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