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劍聲早就料到周昌會找自已。

自殺大部分都是情緒衝動下的舉動。

將周昌關在府上幾天,好酒好菜供之,加上那些書籍的消遣。

周昌心裡那股氣早就散了。

不想自殺了,那除了投靠自已,他周昌還能有其他選擇。

自已剛才的那番言論,不過是給對方一個臺階罷了。

沐劍聲連忙攙扶周培公.

終於有一個謀士了,能有一個可以商量的人才了。

沐劍聲高興的說道。

“有培公助我,我有如武王得之子牙,高祖得之子房!實乃本侯之幸也。”

周培公暗思。

看來這小王爺其志不小。

還武王、高祖呢!

這小王爺只怕根本沒想到要匡扶大明,就是想要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自立為王。

不過,我及冠時,滿清已經佔領中原,大明名存實亡。

我不算大明的臣子。也就沒有所謂的忠了。

要是小王爺日後稱帝了,我就是真的是堪比劉伯溫、李善長了。

留名青史不在話下。

周培公一投降,感覺眼界和志向突然變得寬闊起來。

只要輔佐小王爺成霸業,自已日後也定當冊封公侯。

母親的封誥不在話下,甚至父親的追封也不是難事。

周培公拱手作揖道:“主公過譽了,培公當不得如此誇讚。小王爺。京城乃韃子重地,守備森嚴。非智者所為,還請小王爺儘快離京。”

沐劍聲擺擺手。“還有要事要處理,暫時不得離京。不過培公兄勿驚,事情一辦完,立即離京。”

周昌追問道。“不知道是何事?”

“很快你就知道了!”沐劍聲岔開話題,問道。“培公兄,如果本侯要起兵的話,哪裡更適合。”

對於這個問題,這段時間周昌也考慮過。

沐劍聲一問題,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荊襄!”

沐劍聲伸手示意周培公坐下。

他神情變得嚴肅認真。“說說你的理由!”

周培公伸手沾了一點茶水,在桌子上畫著簡單地圖。

“荊襄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雲貴。此用武之地,據守之可觀天下之釁。”

沐劍聲沉思了一會兒,開口道。“荊襄我之前也想過,怕的是吳三桂起兵時,會出兵攻打湖廣,然後北上宛、洛。我不是怕他。怕的是我們和吳三桂開戰,便宜的是韃子。”

周培公露出譏諷的神情。

“吳三桂出兵湖廣,取死之道。吳三桂愚昧不取,小王爺當出兵取之。西蜀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佔蜀漢、秦川,則大業可成,大明可興矣。”

沐劍聲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有先生在,何愁大事不成。只是本侯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可以攻略荊襄。吳三桂出兵湖廣是取死之道?”

周昌沒有在意沐劍聲疑惑。

主公嘛。

要是什麼都懂的話,那要自已這些謀士幹什麼。

主公不用聰慧,只要能識人會用人就行。

就如同漢高祖那般。

剩下的就是我們這些謀士的事了。

他開口解釋道。

“吳三桂出兵蜀漢、秦川。四川提督鄭蛟麟、陝甘提督王輔臣皆其舊屬,運籌得當,唾手可得。鄭延平、尚可喜、耿精忠相繼出兵,長江以南必亂。天下九州失其六,滿清朝野震驚,滿漢離心,誠如元末再現。群雄逐鹿,天下未可知。”

“鄭經、尚可喜、耿精忠至今碌碌無為,皆非雄主。更何況相互猜忌,勢必難成氣候。滿清唯一忌憚的不過是吳三桂一人而已。”

“鄭蛟麟、王輔臣舊臣之事,天下皆知。吳三桂不取,滿清必派兵取之。荊襄用武之地,即四戰之地。滿清平定四川,從宛、洛、蜀、贛出兵圍剿。吳三桂久攻不下,即陷入泥潭。以一州之地抵抗天下,取死之道尓!”

“小王爺取荊襄,佔據兩廣,進伐江南,剿除尚可喜、耿精忠,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再圖天下。此太祖之業也!”

沐劍聲心中大悅,拱手說道。

“先生之言,頓開茅塞,如撥雲霧而睹青天。”

兩個人對於當前的局勢,以及接下來的計劃相互交流了一下意見。

沐劍聲對於周培公挺滿意,他的一些見解能讓自已更好地看清局勢。

周培公也驚訝主公的見識.

三教九流都知道一些。

更可怕的是他的眼光,以及對一些事和人的看法真的是一針見血。

甚至就感覺是棺材定論的那種看法。

也不知道主公是從哪裡來的勇氣和眼光敢這樣定論一個人。

交流過後,沐劍聲完善了自已的計策。知道下一步該怎樣做了。

柳大洪、吳立身兩個人坐在石凳上正在喝酒。

打劫了鰲拜搶奪了百萬財寶,又和天地會結盟,他們心情很高興,拿著酒碗就在拼酒。

柳大洪稱讚道。“天地會的這些都是英雄好漢,怪不得能搞出這麼大的聲勢來。我們今天和對方結盟,反清復明的勢力就更加強大了。”

吳立身贊同道。“師兄說的正是。我們從鰲拜手中搶奪了將近百萬兩錢財。現在又有天地會這一大外援,不如我們勸小王爺現在就回雲南,準備起兵反清?”

剛進庭院,沐劍聲就聽到手下這番見識。

他微微搖頭。

造反要是這樣簡單的話。那我何必那麼費力。

“不可!”

看到是沐劍聲,柳大洪、吳立身趕緊起身抱拳。

“小王爺!”

沐劍聲出聲解釋道。

“現在不是起兵的好時機。現在回雲南起兵,我們就是和吳三桂死拼,到最後便宜的只會是韃子。”

“我們在其他地方起兵,就要和韃子死拼,最後便宜的是吳三桂他們。”

“那我們這些辛苦得到了什麼?我們怎樣扶持朱五太子重新登上皇位?”

“甚至說不定我們就和三國的王允一樣,費盡心思除掉董卓。到最後也無法匡扶漢室,便宜的是曹賊,是司馬懿這些亂臣賊子!”

知道柳大洪、吳立身他們都是大老粗,文化水平不高。

沐劍聲直接用三國演義的事例來說明了。

這個時代娛樂活動少,很多人都喜歡到茶樓去聽說書人講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這些。

柳大洪、吳立身一聽,猛然驚醒。

刺殺吳三桂也好、刺殺韃子皇帝也好,為的就是趁亂世起兵,反清復明,擁護朱五太子登基。

他們這些人也好有從龍之功,封侯拜相,留名青史,同時也讓子孫後代享福。

要是無法擁護朱五太子登基的話,那自已這些人那麼拼命有個鳥用。

可不起兵造反,怎麼能反清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