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衛戍司令部。

在經過不斷的時間爭吵後,大家還是沒決定出誰先撤退的問題,一份詳細的撤退預案也沒做出來。

最後,唐智生一拍桌子,還是用了原來的老方法,各部自主突圍。

下午6時多,各城門守軍在接到自己的長官的命令後,直接就亂了。

有的甚至直接放棄了城門的防守,一窩蜂的往城北的方向湧入。

還好,獨立旅二團,三團在緊急的情況下直接穩住了城門的防守,沒有讓日軍直接衝進來。

城門是守住了,但是城內計程車兵亂了起來,一個個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

許多計程車兵沿著中山路往下關方向轉移,想從挹江門方向撤退。

可是挹江門只有兩個門洞而已,就這還有一個門被堵住了,只有一個門可以通行。

各部爭先搶過,互不相讓。都想先走,最後一窩蜂的全堵在在這。

發展到後來竟然發生了踩踏事件,不少人因此而被自己人踩死。

比如教導總隊第一旅2團的團長謝承瑞,在光華門陣地上英勇的多次打退日軍的進攻。

這麼一個連日本人都沒有打死的人,卻在這個地方被自己人活生生的踩死。

簡直可笑!

還有83軍的156師的師長李江,見城門擁擠,無法透過,就從門的東側用綁腿布懸吊著下城,丟下自己的部隊逃走。

下關的情況更加混亂,各部隊均已失去掌控,各自爭搶船隻渡河。

但是船少人多,很多士兵為了過江直接就嚴重超載,導致船沉在了江裡,淹死不少人。

大多數無船可用計程車兵紛紛拆掉周圍居民的門板等物製造木筏渡江,但是因為水勢兇猛,操縱木筏又不是很熟練,又有許多落江而亡。

到處都是一團亂象。

收到訊息的李牧命令方勝利的運輸團緊急散開,負責城內的治安。

一部分運輸團計程車兵帶著武器將亂兵一個個的收攏歸置回自己的隊伍。

在混亂了幾個小時後,這些原本應該死在金陵的亂兵終於是找到了自己的部隊,開始有序的撤退到下關。

還有一部分運輸團計程車兵緊急趕往下關,制止住了混亂的局面。

李牧透過電臺叫來了前兩天送傷員過江士兵開著李牧從商城購買的火輪趁夜幫著運輸士兵過江。

雖然此時日軍的軍艦也已經封鎖了長江,白天想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安安穩穩的過江是可能的。

不過現在是晚上,而且撤退的突然,日軍這一時間還真沒得到訊息。

李牧準備的船隻是老美在1942年研發的登陸艇,希金斯船。

船重8.2噸,長11米,高度3.3米,能搭載36名全副武裝的人員,每小時12節航速。

這種船李牧一共準備了100艘,一次可搭載3600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過江。長江下關段的江面寬度只有1.1公里,希金斯船馬力全開,只需要3分鐘就能跨越長江。

速度快一點,一趟來回只需要15分鐘,一個小時的時間只能運送14400人。好在此時金陵城裡,加上李牧的軍隊也就不到15萬計程車兵。

去掉李牧留下三萬人守軍,實際撤出的人員只有12萬左右,全部的撤出需要9個小時的時間。

現在的時間是晚上20點,要一直撤退到15日早上7點鐘。

晚上20點多,下關在運輸團的指揮下有序撤過江。

而衛戍司令部的唐智生,羅卓英等司令一些官員趁著夜色偷偷摸到了下關煤炭港。

拋棄軍隊,乘坐預留的小火輪偷偷的過江至浦口。

此時小鬼子的軍隊已經到了江浦附近,唐智生一群人害怕被包圍,徒步向在揚州的古祝同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靠攏。

生生走了一夜的距離,直到第二天七點多才到達揚州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

不過這時候古祝同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已經撤出了揚州,移駐了臨淮關。不過古祝同好心的給唐智生等人留下了6輛卡車。

靠著6輛卡車,唐智生等主要官員和衛隊乘車至滁州火車站,登上火車後當晚趕到了臨淮關。

……….

金陵城,獨立旅駐地。

李牧看了看時間,已經是15號凌晨2點多了。喝著林時遷泡的比較濃醇的咖啡,點上一支菸,醒了醒精神,對林時遷問道:

“人過江多少了。”

坐在李牧對面的林時遷同樣喝著自己泡的濃咖啡回道:“已經過去3萬多人了。”

“咱們得人怎麼樣,過去多少了。”

“每一批過去的人裡面,有一半都是咱們得人。已經過去一半了,7點鐘之前肯定能全部過江。”

“不過。”說到這裡,林時遷看了看李牧問道:“旅座,坦克團還在駐地沒去下關,周團長放不下手裡的坦克堅持要帶著裝備過江。”

“帶個屁。”李牧一聽罵罵咧咧的說道:“那希金斯船載重只有3.7噸。他那些坦克裝甲車和火炮,哪一個不是十幾二十噸往上。怎麼可能過得去。東西留下,人過去。”

說到這,李牧起身,對著林時遷說道:“行了,你也別拖了,也趕緊過江吧,過去了還一堆事呢。走吧,我陪你們過江,天亮之前回來。”

李牧帶著林時來到周衛國坦克團的駐地,讓周衛國集合全團官兵,丟下重武器,只帶輕武器。

隨後李牧帶著人趕到下關,第一時間將一批坦克團計程車兵連同周衛國和林時遷一起送到了江對岸。

來到江對岸的李牧找到一片還算比較隱蔽的空地,重新給坦克團購買了一批坦克,車輛,油料和武器彈藥。

林時遷和周衛國帶著人趕到李牧的所在地之後,看著眼前滿滿當當的又一個坦克團的裝備後一個個都難以置信。

“旅座,這,您這安排的可真及時。”

“那是,我早就考慮好了要撤退,在這裡給你們準備好了裝備。行了,這裡就交給你們了,我回去了。”

林時遷喊住了李牧說道:“旅座,還是您留下來指揮過江的弟兄們吧,我帶著人回金陵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