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三?”

“不是如果有一天我變有錢?”

“昨天才發了一首新歌,怎麼又是一首新歌?”

陳亞峰和宋令濤愕然的看著螢幕上的陳思明。

他們都以為陳思明會唱在抖音上點贊率最高的那首歌曲。

而且昨天才釋出那首歌,今天就在第一場比賽唱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今天不唱,後面再唱就不合適了。

難道陳思明根本就沒想過在比賽上唱哪首歌?

陳亞峰和宋令濤的表情極為難看。

......

陳思明不知道候場大廳裡發生的事情。

這首《二零三》,是陳思明向過去告別的。

他堅信自己會走到節目的最後,而無論是否簽約經紀公司,他都不會回去再住在那間狹小的房子裡了。

所以這首二零三,是送給那間掛著203門牌的房間。

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年輕人都經歷著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從城市到一端到另一端的漂泊,每一間小屋都承載著一段回憶,它可能是二零三,也可能是三零三,無論是什麼,對於小屋來說,人們都只是匆匆而過的過客。

一陣優美的前奏響起,似乎引出了一個抒情的散文詩。

“那天偶然走進你

五月南風正和煦

也許它的雙手太多情

讓我想留在這裡”

“後來颳風又下雨

我都躲在你懷裡

看著我所有的小脾氣

無論快樂或傷心......”

陳思明的聲音磁性低沉的聲音透過麥克風響徹錄製現場內外。

“二零三是個門牌號吧?”幾個選手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著。

肖天琦竄到金鑫辰旁邊坐下說道。“二零三不就是我們宿舍的門號嗎?”

金鑫辰沒吭聲,視線卻被電視螢幕裡的陳思明完全吸引了。

他其實在投票緩解,也投了陳思明。

自從昨天他了陳思明彈唱,就對他正式的演唱非常期待,只是他沒有像肖天琪一樣表現出來。

金鑫辰原本也以為陳思明如果想穩中取勝,唱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是最合適的。

但是又覺得陳思明似乎不會那麼做。

果真被他猜中了,陳思明真的沒有唱那首,而是又唱了一首原創歌曲。

那一票投對了,陳思明值得他的期待。

王倩雯第一次近距離面對面的聽陳思明唱歌,雖然在演唱會的時候也聽過他現場唱,但因為是一個室外的極其空曠的場地,跟今天面對面的聽感覺又不一樣了。

“雖然到現在

還孑然一身

你會陪我默默憂愁到凌晨

其實你知道

來來往往有多少人

只是揚起了灰塵......”

來來往往多少人,只是揚起了灰塵。

王倩雯仔細品味著歌詞,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氣,是啊,對於每一個過客來說,小小的空間裡承載了來來往往許多人的回憶,可對於小屋來說,其實只是揚起了灰塵。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曾經在這裡漂泊過的年輕人,又何嘗不是隻是揚起了灰塵呢。

平凡,普通,漸漸被人遺忘。

王倩雯以前只是覺得陳思明很有意思,他的人和他看起來的年齡不符,此時此刻她又將陳思明的心裡年齡拉大了幾歲。

陳思明的聲音有很強的敘事感,似乎是一個老朋友站在你面前娓娓道來。

候場大廳寂靜無聲。

所有人都在細細的傾聽著陳思明的歌聲。

他沒有絢麗的舞臺表演,沒有高亢的飆高音炫技,但就是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人安靜的用心傾聽,此時此刻沉浸在他的歌聲編織的故事裡。

後場大廳。

肖天琦的心裡蕩起一陣漣漪,來來往往多少人,只是勾起了灰塵。

自從他來魔都闖蕩開始,就一直在租房子,每一次的出租屋除了房間號碼不同,沒有任何不同,都是一樣的小,一樣的偏僻,一樣的只為了便宜。

肖天琦下意識的看向金鑫辰,發現他的臉上也有著同樣的表情。

四年的異國練習生生涯,應該過的也很苦吧。

“明天我就要遠走

最後和你揮揮手

但你不會哭也不會挽留

給我想要的自由

雖然到現在還不太安穩

你會為我默默留下一盞燈

其實你知道

匆匆忙忙有多少人

漸漸丟失了單純......”

王倩雯深深吸了一口氣。

腦海中會想著曾經自己的那間出租屋。

在認識高豔麗之前,她只是一個嗓子很好的姑娘,沒有錢只能住在一個一室一廳的出租屋裡,但她依然是幸運的,起碼不用住地下室,她每天都充滿希望。

她的生活很單純,想盡辦法發的參加比賽和音樂活動,希望可以透過努力實現夢想。

那時候因為房間隔音效果不好,早上練聲還被隔壁大媽投訴,她就早早的出門去公園吊嗓子。

陳思明悠揚的歌聲將王倩雯的思緒又重新拉回到現實。

候場大廳裡,發出了細微的抽泣聲。

陳思明是最後一個選手,現在大廳裡的絕大多數選手都是已經被淘汰的了。

明天,他們就真的要背起行裝,或是回到屬於他們的出租屋,或許踏上下一個征程。

他們的年齡不同,這次可能是他們的第一次失敗,也可能是第n次,但無論是第幾次,他們都將繼續闖蕩下去。

“許多年之後

在哪裡安身

是否還能擁抱這樣的溫存

其實我知道

於你而言我只不過是個

匆匆而過的旅人......”

就像在千千萬萬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一樣,他們對於這個城市,對於這個小小的出租屋來說,都只是一個匆匆而過的旅人。

候場大廳響起了比賽開始以來第一次熱烈的掌聲。

陳亞峰偷偷抹去了眼角的晶瑩,發自內心的舉起手跟著鼓起了掌。

這個掌聲,不僅是送給陳思明,更是送給自己的。

他又何嘗不是一個匆匆而過的旅人呢?

錄製現場,錢江沉默了。

一直被業內戲稱是巧舌如簧的錢江,從來沒有想到竟然會被一個看起來只有二十歲的年輕人的歌感動到哽咽。

他在聽前奏的時候感覺腦海裡有一種一幀幀慢速的回憶畫面,充滿了懷念與想念。

歌聲結束,陳思明緩緩說道,“這首歌我想也是送給無數個為生活打拼的我們,及那些臨時收留我們稱之為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