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就緒,錦城新地塊的開發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錦城公司的註冊名稱,依舊沿用寧縣公司的寧邦兩字。

這是之前拍地時成立的公司,錦城寧邦置業有限公司,專案名則為寧邦浣花小區。

並且,還正式成立集團公司,寧邦集團,公司註冊地址就在錦城。

以後每個專案成立一個專案公司,專案公司實際投資公司就是寧邦集團。而寧邦集團的董事,就是陸檸、季旋、李潔和江言四人。

專案公司則是誰負責管,就誰當法人和總經理。

就好比錦城寧邦,就是陸檸任總經理,江言則是副總經理。

錦城這邊四月拿地,五月開始開發。快的話八月可以開始銷售,慢的話得九月。

專案剛開始,會計和出納並沒有太多事,陸檸就把行政採買的工作交給了他們倆。

而江言這邊,他下半年就是研三,可以選擇出來實習。

所以,從暑假開始,他就可以跟陸檸一起管理公司。學校有事兒的時候,他再回去就行。

除了管理公司,他們還得去各個部門學習,包括去監管工程的事兒,做到知己知彼。

幾個部門連軸轉的同時,陸檸還抽空在七月回了趟寧縣,跟李潔一起處理寧縣專案的收尾工作。

寧縣的專案已經提前竣工,等相關部門過來驗收完,就可以順利交差。

等交完差,陸檸才真正鬆了口氣。

錦城順利步入正軌,季旋六月也在樂市拿了塊地,正好李潔就可以去樂市,跟季旋一起負責那邊的事,

至於寧縣這邊剩下的幾間商鋪,就留一個銷售在這兒守著賣就行。

賣不出去也沒關係,可以留在手裡以後出租,

陸檸也不怕中間會有什麼,畢竟剛放暑假的時候,她就招了方未和張洋來寧縣打暑假工,跟著一起賣房子。

收錢的工作由方未來做,畢竟她是學財務的。

倒是楊樹知道他們要去錦城和樂市做專案,心裡又是心酸又是感慨的。

每次人才掙了錢,就跑外面去做大做強,留在寧縣本土的幾乎沒有。

但他又有些欣慰,畢竟陸檸幾人是他看著成長起來的。

不過,他嘴裡還是酸溜溜道:“掙了錢可別忘了回寧縣來繼續發展,寧縣地多,還能做些專案。還有咱們的三年之約,可別忘了在錦城開三年的電腦培訓班。”

當初定下這個要求的時候,他可沒想過幾人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能做成現在這樣。

但是,不管做成什麼樣,當初的約定依舊有效。雖然瀘鎮的中學已經推出了計算機課,每個人都得去學電腦。

陸檸揚起嘴角笑道:“放心吧楊老師,我們在瀘鎮留了老師,一定把培訓班開夠三年。”

也最多三年,明年滿三年,估計就得關了。

現在學校已經有了計算機課,學生不用來培訓班也能學電腦,而且在學校還是九年義務免費學。

培訓班的電腦,陸檸都給減少到了四十臺,減少下來的那些,都被拿到寧縣、錦城和樂市當辦公電腦去了。

以後辦公還缺電腦的話,也得從培訓班拿。

……

金秋九月,寧邦浣花小區迎來了第一次開盤。

轉戰錦城九個月,陸檸早已習慣了錦城這種專業的銷售模式。

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緊張。

銷售團隊是外包給了代理公司,由他們去賣,公司再給結算提成,這又是一筆大的開支。

而這次小區的產品設計,依舊是一梯兩戶的洋房設計,總高十一層,單價四千五百塊錢一平方。

這個價格不高,所以,陸檸只開了兩棟先試試水。

如果好賣的話,再把價格往上提一提。畢竟錦城的成本太高了,如果賣不起價,還不如不做。

可以說,這個專案決定了他們以後會不會繼續在錦城拿地。

好在錦城的客戶消費水平高,加上位置可以,房子倒還算好賣。

但市場因素決定了不會火爆,否則拍地的時候,也不至於只有他們一家公司。

最終,陸檸決定不漲價,剩下的樓棟依舊按照四千五的價格賣,爭取年前把房子賣完。

至於交房,還得等一年,把房子修完再說。

趁著專案正常順銷期,陸檸和江言又開始研究起錦城最近要拍的土地。

許是因為官方出手干預,經濟復甦了不少,許多房地產公司又開始蠢蠢欲動。

要想在眾多大公司裡擠出來拿到地,得精打細算,精挑細選才行。

寒假的時候,方未給陸檸打電話,說想來錦城的專案實習,可以不要工資。

畢竟已經大三了,能找到正兒八經的實習工作,對以後找工作有幫助。

陸檸果斷同意了她的請求,不僅給她安排了宿舍,每個月還發一千塊錢的實習補貼,讓她跟著現在的會計好好學習。

方未是她看著成長起來的,知根知底,好好培養的話,以後來公司是一大助力。

而且最近忙著拿地,會計每天要幫著測算成本,事情還挺多,方未過來也能幫忙分擔點壓力。

然而,陸檸沒想到的是,她之前招來的會計居然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天,她加班到七點過,下班的時候正好路過財務辦公室,就聽辦公室裡傳來一道不和諧的聲音。

“你眼裡沒有領導,領導都沒下班你下什麼班。”劉會計滿臉不悅的看著方未繼續道,“你以後記住了,我沒下班你就不能下班,聽到沒。”

他還以為這個方未是老闆的親戚呢,沒想到只是一個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大學生。

好歹他幹會計也幹了九年,做為資深會計,豈是方未能比的。

而他對面的方未眉頭緊蹙,握著包的手緊了緊,最終還是忍不住道:“可是我今天的工作已經做完了,劉哥你的工作不是也做完了麼。”

她真是覺得不可理喻,明明可以一個小時做完的事兒,這個劉會計偏偏要花兩三個小時。

一個很簡單的資料邏輯問題,她一個還沒畢業的大學生都知道是怎麼來的,偏偏劉會計不清楚。而且跟他解釋了半個小時,他還跟聽不懂似的。

她過來實習,本來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沒有去計較,沒想到今天劉會計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