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講的是CPA備考的技巧,想著老讀者裡一些孩子有用,就寫了出來,不喜可跳過。)

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在2009年以前都是考五門: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

五科基礎考試透過後獲得全科合格證,可申請非執業會員,在事務所執業滿兩年後,註冊成為執業會員。

不過在蠻荒時代,這上面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鑽。

注會考試原則上是大四才能報名,但是在外面很多培訓點,基本上是你只要有高中畢業證,就可以報名。

而執業滿兩年這個條件,在那時,並非是你取得合格證後滿兩年,只要你有兩年的事務所工作經驗就行。

難度是在基礎考試上面,後面的程式都可以操作。

2009年開始增加一門: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隨後,在透過了基礎考試後,又增加了綜合考試。

後來為了和國際接軌,考試科目裡面還增加了英語題目。

此刻的韓毅摸著熟悉的書,很是慶幸。

有的時候重生也得趁早啊,要是重生2011,那就不好看了。

此時的書很薄,會計一門也就A5大小的小冊子200多頁,再過幾年,那就是A4大小的近800頁。

備考CPA是有技巧的,作為一個鄉村做題家的韓毅,在考試上的天賦其實非常高,否則他也不可能一次性透過全科考試。

考注會一般都是自學的,現在網課很多,很容過分依賴網課,最後造成了能聽懂課,但是做不對題的怪象。

不要開始學習一門課程就扎進影片課當中,也不要搞題海戰術!!!

(手動重複三遍。)

當然很多人都用這種方法透過了注會考試,但是這不是科學合理的方法,這種方法耗費時間太多。

如果拋開知識體系不談,單純的60分萬歲的心態,那麼,韓毅的方法很有幫助。

比如會計這一科,技巧便是分錄為王。

會計教材的編纂方式是,先介紹某一章節的重要概念,然後用文字描述會計的處理方法、原則等。

這一部分對於學生而言貌似就是天書,讓人看起來頭就很大。

最後一部分才是例題。

大多數人學習的一般思路是先學習概念,然後看處理方法,最後看例題,這種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學習心理預期。

然而到最後你發現例題才是最有用的。

是因為例題更加直觀,會計分錄是解釋會計處理的最好語言。

所以學習會計的正確方法是大概瀏覽下這一章的主旨,然後看例題,研究和記憶會計分錄,分錄的邏輯明白了,這一章就迎刃而解了。

以合併報表部分舉個例子,想要拿到合併報表主觀大題的基本分數(4至5分),不需要看前面的介紹,只需要理解如下的四個分錄即可:

1、子公司報表調整分錄

2、母公司報表調整分錄

3、母子公司重複資產的抵消分錄

4、母子公司重複投資收益的抵消分錄

如果想不求甚解的話,也不需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分錄,背準確這四套分錄即可,考試的時候按照順序做,分數就這麼到手了。

事實上95%以上的人,也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需要這麼做,佛系一點不好嗎?

這個例子用的是會計一書中最難的內容,意在告訴大家此方法親測有效。

因此以分錄為王,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考試當中,基本上所有和數字相關計算題的背後邏輯都是會計分錄,分錄記熟練了,所有問題都是小問題。

其實對於很多高中生而言,這個方法也是有效的,攻例題,學會將遇見的題目轉換為書上的例題。

數理化的例題,其實就是母題思路。

而在所有考生心裡最難的財管,在韓毅眼裡,卻是最簡單的,沒有之一。

財管的核心是計算,90%以上的計算題是亙古不變的,計算NPV是每年必考的,載體是專案的投資決策;

成本會計每年必考,平行結轉,綜合結轉和分項結轉不過是小學數學應用題;

變動成本法計算盈虧平衡點的題也是熱點話題;

管理用財務報表;

存貨最佳持有量;

加權資本成本,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等內容是重重之重,每年的考題都逃不出這些內容。

具體比較每年的真題,就是換了個數字而已。

財管的大題都是死題,不需要刷太多,但是需要力求準確,算錯一個數,整個題目可能就得不到分數了。

其實最有意思,也最有技巧的是審計這門課程,這是韓毅誤打誤撞摸索出來的,前世事務所的那幫實習生知道這方法後,將韓毅奉為天人。

審計這本書主要內容一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總則部分,主要講方法論,另外一部分是分則部分,主要講審計迴圈的實務。

如果按照書的正常方法進行學習,首先學習的是審計方法論部分,包含了審計計劃、審計抽樣、審計證據和審計流程等,以2022年教材為例,這部分對應著前八章。

第九章到第十二章是審計的分則,是審計的具體業務實務,考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前八章是把實務過程中的有共性的內容抽象出來,形成審計總則部分。

而正常人容易接受的思維順序是從具體到抽象,只有具體的東西掌握熟練了,才能夠總結歸納出共性。

如果反過來的話,先學習抽象的理論共性,再學習實務內容,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容易和實務脫節,難以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

因此,學習審計的建議是,首先從第九章開始學起,熟悉每一種迴圈的節點,重點關注每一個環節的風險評估、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式。

把這四章學習完畢之後,再學習前八章,會豁然開朗。

而十三章之後的內容是一些特殊事項,把前面十二章學懂了,這些特殊內容也不在話下。

就是這麼簡單,換個看書的順序。

稅法和經濟法,則是兩門佛系的科目,看你準備考多少分。

反正透過注會考試是60分,很多地方沒必要扣那麼細,而且你會發現扣的太細的,基本也不考。

比如某一條稅收的規則是法律、暫行條例裡面的規則,那麼這些一定是核心知識點。

如果某一個優惠政策附上了期限,比方說2019年至2022年,XX行業的增值稅減半徵收,這種內容是不會考察的,因為該規則不具有穩定性。

韓毅一邊在筆記本規劃著整體複習進度,一邊排著具體的時間安排。

CPA其實是個人人都可以考的考試,過關不過關,最後還是需要回到勤奮努力上面。

韓毅準備脫層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