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民劉備抗旨!
三國:劉備教我修真? kong47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漢歷421年,劉備於涿縣出生。
南郡乃南境之地,苦寒,天災頻至。
(注:劉備生辰背景改動極大)
劉備自幼隨父往於邊州與他國來訪貿易,見識頗多,並結交了友人家的小朋簡雍。
漢歷429年,劉備父親劉弘因被同行嫉妒,派武道之人殺之,死前教導劉備走上開武之路。
自此,劉備家道沒落,倍受打壓,家中母親還要養著三四個孩子,劉備作為長子只好編草鞋為生。
漢歷435年,劉備家中幾個弟弟相繼餓死,老母病危。
一月後,南郡發生叛亂,盧植率領的官兵在一次鎮壓中碰巧遇見了即將被殺死的劉備,盧植見此人可憐,便將他自已本次殺敵的功勞給予了劉備一些,讓他好能生存下去。
漢歷435年末,叛亂被鎮壓,劉備老母逝世,他上門求學盧植,與公孫瓚同為學子,交情頗深。
漢歷440年,盧植被朝廷上任,劉備自此開始了長達9年武行生涯,期間他斷過十二次腿,四次功力差點喪失,兩次差點死去。
雖然劉備僅是開武的境界,但憑藉著真龍之氣這一點極為重要的能力就讓他在價格上堪比武人。
有一次,他在行路時遇見御駕親征的劉秀,僅僅在一旁看著,就讓劉備印象深刻。
如今,雖然劉備多次和幾位結義兄弟擊退黃巾,但卻沒有一官半職,能調動手下的兵士完全是借曹操的兵符。
他自幼的夢想就是讓和他一樣的百姓吃得上飯,穿的起衣服,每每遇見自已有能力幫助的人時,必定會出手相救。
自已始終相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一開始確實想過要逃,可是身為一個漢人為何要懼一群區區賊寇?
我大漢史上從沒有懼敵的君主,從來只有滅秦覆楚,北擊匈奴,絞滅災人,再興大漢的君王。
他劉備自問也是劉姓人,兩個結義兄弟雖僅有幾日情懷,但同生共死,毫無退縮。
二弟斬黃巾來將那天,他就問過城中百姓。
他記得最清楚的是一個女童說的。
“大哥哥,這裡本來就是我們的家,我能從這裡搬走又要去哪呢。”
百姓們都對他劉玄德的能力十分信任,從他生在這一塊小地方開始,他註定就要和這裡的百姓走在一塊。
鄉親們走,我也走。鄉親們不走,我便也留在這了!
我劉玄德,平生樂於助人,殺過吃人猛虎,除過山頭賊匪,幫大娘抓過雞鴨,也給孩子講講故事。
如今我雖沒有很大的成就,但就我如今的這麼一點點高度,也是百姓們將我抬上來的。
想到了自已從小養育著自已的涿郡,雖不是如此繁華,但也足夠讓他說出這句違抗聖令之話了。
“小民,劉玄德,抗旨!”
劉備單膝跪地,和其他人五體服地的姿勢顯示出了對比,另外他的身旁還有一同單膝跪地的關遇。
除了他們二人以外,就連表面平淡的戲志才也被此舉震驚,在這種情況下還敢當面駁斥聖上,這已經是大逆不道之舉了。
這都算是較為冷靜思考的戲志才了,更況論在場的其他人了。
但要是稍微往上瞧一眼,高祖還是那個高祖,神情依舊,並沒有顯露出一丁點憤怒。
感受到高祖的意識緩緩飄到劉備身前,似是肯定,又似是不滿,叫劉備站起來。
劉備懵懵的,像是都忘記怎麼用腿一般,起身時險些摔倒。
本來都準備好面對大風雷霆,但面前的高祖卻是像史書上說的那般和善。
“小輩。”
高祖的一開口,對於劉備已經是非常大的肯定了,基本就是不在意剛剛劉備說的話。
“只是這般,朕又豈會不滿足你的要求。”
“你既有多次退黃巾的大功,此次對嘴便是抵了,日後抗黃的任務朕就交給你,莫要讓朕看走了眼。”
意識飄散,逐漸化為細粒飛去。
…
這回我就不轉場了。
曹操等人久跪不起,他們的目光從一開始的位置轉移,現在皆注視著劉備,雖然上一刻還在準備看好戲,但現在卻統一的喊到:
“末將參見滅黃將軍。”
當然,這個滅黃將軍雖然難聽,卻是高祖走前在他們武海里留下的,他們也不敢和劉備一樣抗旨啊,說不定劉邦喜怒無常,直接給他們瞭解了呢。
劉備不為所動。
單純不為所動。
因為…
他也不知道高祖到底有沒有答應他不做撤離。
他敢抗旨一次就將功勞全部抵掉,接下來不知該如何是好。
高祖話說一半便撒腿跑了,他現在又該幹什麼。
還是問問二弟,叫他拿拿主意吧。
畢竟這裡恐怕就只有我那個機靈勇武的二弟看得最清楚了。
(第五回,關遇巧突圍求援,天降漢軍遭滅頂。)(第六回,戰戰兢兢見高祖,小民劉備知可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