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編竹筐
報告王爺:鹹魚王妃不想嫁 蘇蘇書子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哇⊙∀⊙!,四丫姐,這是你做的?!”
李略看著自己身旁突然多出來的一個竹筐,驚訝了,明顯編的比他好,肯定不是他的,大哥和二哥三哥們編的放一起了,他看著站在竹筐邊上的李楒,驚訝了,不會是四丫編的吧?李楒在李略驚訝的目光下點了點頭。
李楒分竹片分的很快,分好後也沒其他事做,就看著李文他們編竹筐,看了他們編完了一個,感覺自己學的應該差不多了,就上手試了試,沒想到還很成功,比李略的都好。
李楒看了看自家二哥李韜,說誰不會呢!說誰力氣小呢!李文三人注意到了李楒兩人的情況,李韜感覺到自己妹妹看著自己的目光,面無表情的給了李略腦袋一巴掌,嫌棄道:“還沒你四丫姐編的好,要你何用!”
李韜的內心是:失策失策,妹子大了,變厲害了。
“哈哈哈”“哈哈哈”李略被打的一臉委屈,剛想說二哥你編的也沒見著多好啊!但看著二哥威脅的眼神,把那句話憋回去了。
李文和李武被逗得哈哈大笑。
李楒也笑了,這樣的生活挺好,辛苦但溫馨!有了李楒的加入,5人在開飯之前把院裡的竹片全都編完了。
曹雲娘做好飯之後,李奶奶讓她叫大家吃飯,給老大老二老三三人把飯留鍋裡。
雖說是鄉村,但也是男女不同席之說,但李楒家是男女同桌吃的,不知道是因為太窮,不捨的買桌子還是其他原因。
不過當李楒看到菜剛上桌,李奶奶剛說開飯,李老爺子就從木盆盛了滿滿一勺魚肉給李奶奶,才給自己盛了一勺,肉才有李奶奶碗裡的一半那麼多。
李楒覺得她又撐了,並且有證據證明他家男女不分桌吃飯是因為李老爺子不想和李奶奶分桌吃飯。
李楒覺得她知道了真相。
“娘,哪來的魚肉啊!”
大伯母激動了,家裡好久沒吃肉了,雖然魚刺挺多,但刺再多也是肉啊。
說完拿起筷子就要去夾魚肉。
“吃吃吃,就知道吃,這是四丫頭用兩筐豬草換來的,她還沒急著說吃呢,你吃啥?有本事你也去換啊!”
李奶奶拍掉了大伯母的筷子,開始說這魚的來歷,其實李奶奶覺得李楒可能已經吃過魚肉了,不過她沒說,畢竟要是自己得了一包烤魚,自己也得先吃點,能理解。
“⊙∀⊙!,四丫頭,你和誰換的啊?他(她)現在還要豬草嗎?要的話我也去打豬草.”
大伯孃也想去換魚肉啊,多划算啊!桌上的其他人也都很震驚,豎著耳朵聽著,想著自己說不定也能去換點,再怎麼說也是肉啊!“一位老爺爺,他沒說,他讓我幫他打兩竹簍豬草就走了.”
李楒靜等著李奶奶分湯,每人兩塊糟糠餅,不過她的餅小一點,一碗魚湯,魚塘裡大概有兩塊魚肉。
李奶奶剛分完飯,大家就開始吃了,一臉享受。
李奶奶又盛了碗魚湯,拿了一塊好李楒餅一樣大的糟糠餅,放在了三嬸面前:“這你拿回去給小丫吃.”
三嬸趙霞端起碗,拿著餅先回屋給小丫送飯,不知道小丫醒沒,吃過藥之後雖然退熱了,但卻昏睡著。
“四丫頭,你問那老頭是哪個村的了嗎?”
吃飯也堵不上大伯孃的嘴,她見李奶奶不說話了,又開始問李楒。
“沒有!”
李楒喝了口魚湯,感覺除了野菜味兒太大,魚味兒太小,沒啥問題。
“四丫頭,你是不是傻!你問問他住哪,以後說不定她再要豬草,你直接送過去,換的魚說不定還能多點!”
大伯母趙翠翠一臉我覺得你傻的表情看著李楒。
“……”李楒=_=無語了。
趙翠翠還想說啥,但被李奶奶一瞪,也不再多話了。
趙霞回來了,見其他人都安靜的吃飯,自己也就坐下安靜的吃著。
大家心裡都明白,畢竟這事能遇到一次就算奇蹟了,這年頭,誰家還沒個豬草啥的了,能讓四丫碰上一次,就算四丫很幸運了,說不定下一次那老人家就在自己家門口買豬草或讓家裡人去打豬草呢。
吃完飯後,李老大三人還沒回來。
趙翠翠抱怨道:“這陳伯也不知道咋回事,在自己家不行嗎?非要人一起和他去鎮上,家裡又不是沒藥材.”
“陳伯不是說了嘛,家裡的工具和藥材並不能治劉大強的腿.”
曹雲娘小聲的說。
李楒這才明白為啥村裡的陳伯挺厲害,而劉大強還的去鎮上得醫館,原來是藥材不夠和缺少工具啊!“別叨叨了,看來今天干活都不賣力,都不覺得累,不累就下地去.”
李奶奶聽她們吵吵的心煩,出口訓道,真是一天天的,都不安生。
三妯娌互相看了看 ̄ ̄)σ,各回各屋。
能不累?蹲著拔草拔了一上午,腿都快酸死了。
李楒也和自家孃親和哥哥們回屋,無意間目光掃到了編好的竹筐,便問自家倆哥哥:“二哥三哥,這竹筐能買多少錢一個啊?”
李楒也不想問,可原主根本就不會編竹筐,也沒關心過這方面的事,就不知道竹筐的價格。
“這個要根據大小而定,咱們院子裡的是中等大小的,3文一個,小的2文一個,大的4文一個.”
李韜有些欣慰,自己妹子終於要關心庶務了,就認真的解釋瞭解釋。
“那咱們這隻有這種這種筐的竹製品嗎?有沒有竹籃之類的?”
“竹籃也有,買5文一個,和中的竹筐的大小差不多.”
李韜想了想,竹籃好像只有一種大小的。
“竹籃因為不太好製作,且太小了考驗手藝,太大了拿著不方便,就只有一種大小的了.”
李武也插了話,他也瞭解這方面的事,畢竟經常打交道的。
“那二哥、三哥,你們會編小一點的竹籃嗎?”
李楒覺得這是一個商機。
“會是會,但是不太好編,而且也不太好,太小了,雖然可能方便一點,但能裝的東西並不多,所以還是很少人買的.”
李韜也發現過這個商機,並且付出了行動,但事實是,生意慘淡,買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