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傲嬌的李世民
大唐:李二想廢我,絕對不可能! 張魚小丸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長安城中,皇宮內一片肅穆。李世民端坐在御書房中,面色凝重,面前的案几上堆滿了奏報。
“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速來見朕。”
李世民放下奏報,聲音有力。
不多時,三人匆匆趕來,行禮參拜。
“平身吧。”李世民擺擺手,
“都看看這份奏報,今日召你們前來,是為了太子在幽州的所作所為。”
等眾人傳閱完成後,
長孫無忌率先開口:“陛下,殿下此次鎮壓王君琅,剿滅五千餘騎兵,擊退突厥一萬騎兵,實乃大功一件。”
李世民嘴角扯動,也很是滿意,這個孩子,像朕啊,武能上馬打天下,文能提筆安天下,就是差些火候,微微點頭,
“朕的承乾,的確讓朕感到欣慰。但此事背後,亦有諸多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房玄齡拱手道:
“陛下所言極是。王君琅膽敢謀反,實乃大逆不道。但此事也暴露出幽州的治理存在漏洞,讓此等逆賊有機可乘。”
杜如晦接著說道:
“還有那突利可汗,此次雖敗退,但突厥對我大唐邊境的覬覦從未停止,我們需加強防備,以防他們再次來犯。”
李世民皺起眉頭:
“朕在想,王君琅為何會走上這條不歸路?是朕對臣子的監管不夠,還是他自身的貪慾作祟?”
長孫無忌道:“陛下,王君琅此人利慾薰心,妄圖透過陰私手段獲取權力,此事也提醒我們,對於地方官員的選拔和監督,需更加嚴格。”
房玄齡考慮的很多,已經在想接下來的事,王君琅之後,幽州人選非常重要,
“幽州地處邊境,軍事、政務皆需得力之人把控,此次事件後,如何選派合適的官員前往,穩定局勢,是當務之急。”
杜如晦沉思片刻:“陛下,臣以為可從朝中選派清正廉潔、有勇有謀之士前往幽州,同時加強對當地駐軍的整頓和訓練。”
李世民點了點頭,他現在不想說這個,只想好好和老兄弟們炫耀一下,自已的繼承人,太子這次的表現,
“朕也是如此想法,那對於此次李承乾的表現,你們有何看法?”
長孫無忌微笑著說:“承乾殿下臨危不懼,果斷處置,頗有陛下當年之風。”
這話算是拍到了馬屁,直接給李世民整的心裡美滋滋的,都說虎父無犬子,可幾乎大多數子都不如父。
房玄齡也附和道:“殿下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和軍事智慧,此次經歷對他而言,也是一次寶貴的成長。”
杜如晦說道:“但殿下畢竟年輕,經驗尚有不足。此次勝利,也有幾分運氣成分。日後還需多加磨練,方能擔當大任。”
李世民心裡美滋滋的,但是嘴上還要說上幾句,裝起來,長嘆一聲:
“朕的兒子,朕自然瞭解,他有勇有謀,但還需更多的歷練。此次事件,對他來說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遇。”
長孫無忌道:“陛下,可藉此機會,對殿下多加指導,讓他明白為君之道,治理之要。”
說的很好,他那顆後繼有人之心,被填充的滿滿當當,就差笑出聲來。
此次,他是非常滿意的,當年他這個年紀的時候,也不見得這麼能幹。
好,很好,甚得朕意。
李世民舒服之後,看向三人:
“那對於幽州的善後事宜,你們有何具體建議?”
房玄齡道:“首先,當安撫百姓,減免賦稅,讓他們儘快恢復正常生活。其次,重建幽州的防禦工事,加強軍備。再者,整頓吏治,清除王君琅的餘黨。”
杜如晦補充道:“還需加強對邊疆的監管,分化突厥的勢力,確保邊境的長治久安。”
長孫無忌說道:“同時,可在幽州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定期向朝廷彙報當地情況,以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王君琅能夠欺上瞞下,利用廬江王李瑗的性格,踩著他上位,證明當地就沒人能制衡他。
李世民聽著三人的建議,頻頻點頭:“你們所言甚是。但此事實施起來,需各方協調配合,切不可操之過急。”
房玄齡笑道:“陛下放心,臣等定會精心籌劃,確保萬無一失。”
杜如晦接著說:“此次事件也讓我們看到,幽滄並幾個州情報傳遞和協同作戰存在不足,或者說沒有交流,各自為政,雖然避免了刺史相互勾結,可也有漏洞。”
李世民站起身來,走到門口,心生感慨,望著遠方:
“朕的大唐,要繁榮昌盛,邊境安穩至關重要。你們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務必盡心盡力,為大唐的未來出謀劃策。”
三人齊聲說道:“臣等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立政殿內的燈火依然通明。
數日後,朝廷的一系列旨意下達幽州。李承乾按照旨意,有條不紊地開展善後工作。
他親自走訪百姓,瞭解他們的疾苦,發放救濟物資。同時,加強對軍隊的訓練,選拔優秀將領。
在處理王君琅餘黨的問題上,李承乾秉持公正,只懲處有罪之人,對於那些被矇蔽的,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幽州的局勢逐漸穩定,百姓的生活也慢慢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