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猛虎套鏈

“賣報,賣報,官家御批,國朝憲法頒佈。”

“千古未有之法,國朝憲法~”

“閣老致仕前最後一功,欽定憲法頒佈。”

大街小巷裡,報童們呼喝連連。

“快,給我一份。”

“兩份。”

“這裡,來一份。”

站在遠處吆喝根本沒用,因為報童都被圍住了,顧不上。

其實憲法不算什麼秘密,因為從開始,內閣就在廣泛徵求意見,知道詳細的人不在少數。

本來,人們都不相信。

自古以來,只見天子濫權的,何曾見過天子主動約束自己的?

無異於猛虎給自己套上鍊子。

只是隨著修憲不斷推進,人們這才相信,皇帝確是玩真的。

如今報紙上刊發,塵埃落定。

條文明確,有皇帝寶印,無可置疑。

街頭巷尾,男女老少,但凡識字的,都聚集在一起來看。

“皇帝是最高領袖,皇帝是人民的選擇。”

第一句話,就把大家給看懵逼了。

“人”和“民”,大家都認識,也知道意思,合在一起就雲裡霧裡。

“皇帝是大家決定的?”

“官家逗我們呢,天生地定,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是啊,看不明白。”

即便如此,大家還是繼續往下讀。

“皇帝當愛護人民……當皇帝不能理政或長期不理政時,經內閣六部樞密院全體同意,可請皇帝退位給第一順位繼承人……”

“大逆不道,如此大逆不道,枉李庭芝為忠臣,安敢如此!”

“莫不是李相有異心?”

聽著周圍百姓的議論,李庭芝苦笑著看向趙昰。

“無妨,日久見人心,十年八年後,天下人會感謝你的。”趙昰低聲安慰一句,站起來大聲說道:“這可是陛下用了寶印的,說到底乃是陛下旨意,和李相沒什麼關係。

你們不懂陛下的心思,以後若是再出現度宗那樣的皇帝,朝臣齊心,完全可以換一個皇帝。”

“君君臣臣,豈有此理!”有一老叟罵道:“敗壞綱常,實與禽獸無異!”

“老丈此言差矣。”趙昰反駁道:“管束皇權,利國利民,可比綱常倫理重要太多了。”

“黃口小兒,豈敢大放厥詞?”老叟顯然是氣急了。

李庭芝趕忙拉著趙昰出了茶樓,生怕氣出人命來。

“陛下勿氣,百姓意見激烈,不過是愛護陛下罷了。”李庭芝勸道。

趙昰搖頭道:“朕以為教化二十年,民智已經開化,如今看來,任重而道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退伍軍兵掌控地方尚可,教化萬民多有不足。”李庭芝回道。

民間議論紛紛,國朝思潮風向標的國子監則對此大加讚美。

“聖明無過於陛下,千古一帝已不足以形容。”

“三皇五帝已降,無有聖君,唯陛下而已。”

“陛下之功,萬世不易,國朝定然江山永固,萬萬載永傳。”

其實過分了。

因為皇權的天然獨裁性,而李庭芝等人尚未徹底突破綱常桎梏,憲法中其實頗多漏洞。

比如內閣中有個賈似道一樣的存在,就喜歡皇帝不理朝政,如何能夠同意換個皇帝?

目前只能這樣,等個三二十年,義務教育全面推開,百姓/

當趙昰回到宮中時,得到了江璆即將抵達的訊息。

沒說的,立刻打馬趕往碼頭。

當看到趙昰等在碼頭上時,江璆三步並兩步趕到近前,剛要拜下便被皇帝扶住。

“臣失禮。”江璆感慨道:“猶記當年,臣等行禮,陛下來扶,臣等佯裝被扶起,如今確是真的拜不下去了。”

“朕之過也!”趙昰說道:“君臣二十載,公於京中不過半載,為國事奔波勞碌,半日不得閒,如今正該頤養天年。”

“國事敗壞,殫心竭慮卻徒勞無功,身心俱疲,而今夙興夜寐卻精神抖擻,全賴陛下治國有方。”

說著閒話上了車,緩緩往城裡駛去,君臣說了一陣四川的情況,話題不免轉到了憲法上。

“陛下開萬世太平之道,臣佩服,然憲法只是總綱,當有法度以補充。”江璆說道。

“公無需擔心,便如皇權,當有皇權法作出明確,待法度頒佈,朕便不能濫權,更不能隨心所欲。”趙昰笑道。

“只怕後世天子不喜。”江璆直言不諱。

“朕重續國祚,又復燕雲,開遼東、四漢、九真等新土,國朝眾多勳貴亦是廣佈天下。

論功績,太祖太宗不能比。

朕興科學,國朝新物層出不窮,廣教育,二十年來百萬識字軍兵充實鄉野。

論文教,孔聖復生又如何?

如此,朕依舊循規蹈矩,後世子孫豈敢違背?”

不是趙昰吹牛逼,事實就是趙大趙二都是渣。

沒有老柴家打的好基礎,趙大不一定能統一中原,而趙二手握一把好牌,面對契丹卻一敗塗地,實在是不忍直視。

而國朝最講究成例,當後世皇帝想破壞制度時,朝臣一句“先帝是這麼幹的”,就能讓他們啞口無言。

除非豁出臉,鐵了心要當不孝子孫。

當然,再好的制度架不住奸臣破壞,要是再出秦檜丁大全之流,那不是老趙家的錯,而是天下人的錯。

趙昰已經做好打算了,等自己能鹹魚的時候,新進內閣輔臣由老臣提名,再由六部、御史臺等長官、各路總管票選。

這樣上臺的輔臣還是奸臣,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總之,沒有萬世不移之法,國朝也不可能存續一萬年,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進了貢,朝中重臣已經聚齊。

王應麟依舊坐鎮著四川,就等四川總管府以及各州縣村鎮官吏配齊,所以沒什麼好說。

至於大都,依舊持續對耗中,一時半會看不到結果。

於是,大家開心地吃大餐。

看到山珍海味流水般上來,大家都向江璆表示感謝。

“嗯哼。”趙昰決定大方一下,說道:“老臣致仕,當有榮寵,朕意,元帥、輔臣皆封王,著禮部商議王號。”

“敢問陛下,郡王還是親王。”胡三省問道。

“皆親王,封國。”趙昰說道。

不怕封國叛亂,憲法上很明確,各封國屬於國朝一部分,統一語言、文化、習俗、軍事、外交。

只要法度不變,不論多久,這些封國的形狀還是個“漢”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