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恩出於上

“兄弟們,加把勁,這部分工事修好,我等便不再懼怕賊虜圍城。”

青田縣外,江鉦一邊甩著鐵鍬,一邊呼喝著鼓舞士氣。

左近軍民高聲應好,把鐵鍬甩的飛起。

青田縣在甌江中游,位處北岸,為了保證糧道與退路,江鉦帶人在城南開了兩條溝,保證青田縣城與甌江聯通,讓江裡的船可以直達城內。

工程量不小,然而他以身作則,軍民齊心,速度確實不慢。

“總管!”負責巡邏的江大路跑過來,叫道:“溫州運糧來啦~”

“按律入庫便是,何必大呼小叫?”江鉦不以為意。

“三千石,三千石啊,非得總管親自迎接不可!”江大路叫道。

“端無可能!”江鉦說道:“中樞如何會有這麼多糧食?”

駐紮青田縣時,江鉦收到的命令是自行就地籌集糧草,中樞每月只給一百石糧食。

講真話,若非江家素有威望,且帶著的多是撫州舊部,軍兵早就潰散了,即便如此,江鉦也只是勉力維持。

如今聽聞溫州一次性調撥了三千石糧食,江鉦確實是不敢相信。

到了江邊,只見五十多條大船在江邊排成一排,每條船吃水頗深,顯然是裝了不少東西。

“三哥!”楊世耀迎上來,叫道:“小弟奉令押解糧草,三哥著人搬運。”

當時從臨安逃亡時,楊氏把楊亮節次女楊二孃許配給了江鉦的二哥江鈺,後來江鈺戰死婺州,楊二孃隨之投水殉節。

因為此間親家關係,楊世耀稱江鉦為三哥,以示親暱。

寒暄兩句,江鉦問道:“如何便有如此多糧食?”

“好教三哥知曉,此乃陛下定謀,諸位相公協力,抄略溫州大戶所得。”楊世耀眉飛色舞地把事情說了一遍,又恨恨地罵道:“直娘賊,端的該殺,便是餘季那狗賊家就有糧食四萬餘石,別人草根樹皮難以果腹,他家卻用陳糧餵豬,端的罪該萬死!

五十多大戶,得糧近百萬石,溫州八十萬畝田地,他們佔了七十五萬,工坊、山林、水澤更是不計其數。

目下溫州正在分田分糧,百姓感恩戴德,踴躍投軍,後續會有三千援軍送來,中樞正在商議是否派軍控制檯州。”

“百姓踴躍投軍,目下我軍人數高達兩萬,雖說野戰不堪一擊,守城卻是綽綽有餘。

台州有臨海江為屏障,易守難攻,且有水道為退路,可守!”張世傑唾沫橫飛。

糧為將膽,一下收穫近百萬石糧食,張世傑的心思一下子就野了。

“有天雷坐鎮,守城不難,且佔據台州後,可按照溫州計策清理大戶,兵員糧食激增,又可遮蔽溫州,實乃兩全其美。”趙吉甫說道。

“我等因兵力不足,不得不收縮至溫州,今糧足兵廣,可據守台州!”江萬載說道。

“既然都認為可守,便出兵據守!”趙昰下定決心,問道:“誰人為將,誰人為官?”

“台州在手,溫州無憂,臣願領兵前出,必不使元虜越臨海江一步!”劉師勇請命。

“臣願知台州,輔佐劉節度據守城池,若我差池,提頭來見。”陳文龍說道。

“陳中丞督查地方,又有許多案件審理,走脫不得,昨日從政郎林景熙來投,可權知台州。另以陸秀夫為宣撫使,照溫州例清理地方。”江萬載說道。

趙昰說道:“宣林景熙。”

等待時,劉黻送上了林景熙的簡歷。

度宗鹹淳七年(1271),林景熙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受泉州教官,歷禮部架閣,轉從政郎,臨安投降,棄官歸鄉。

昨日大軍清掃大戶,林景熙上書稱讚,並請出仕。

趙昰看不出林景熙能力如何,只能等面試再看。

不一刻,林景熙進來。

見禮之後,趙昰問道:“朝廷欲復台州,卿以為如何?”

“此乃上策!”林景熙說道:“台州有險可據,當為溫州屏障,欲堅守,關鍵有三。

其一,清理內政,效仿溫州分田分糧,鞏固民心,其二,控制臨海江,糧道無虞,其三乃是遷民於南,以免元虜驅民為先登。餘者,上下一心,據城死守而已。”

趙昰又問道:“朕欲以卿知台州事,可乎?”

“唯死而已!”林景熙拜下。

“善!”趙昰頷首,說道:“擬詔,加林景熙端明殿直學士,權知台州事。加劉師勇太子少保,遷浙江制置使,駐軍台州。

加張雙國直秘閣,判台州事,兼知黃岩縣事。陸秀夫為兩浙宣撫使,行清理地方事。加江鉦閤門宣贊舍人,右武大夫,處州制置使,加張望北武翼大夫,溫州防禦使。”

“臣奉詔。”林景熙拜下,說道:“陛下威儀日隆,軍民鹹服,然地方多遺賢,未嘗恩澤,臣請陛下開恩科,既能補朝廷人才之不足,亦可安定地方人心。”

“善,卿所言甚是。”趙昰從諫如流,說道:“通傳溫州、台州、處州三地,十日後開文武恩科,各地來試者,一體納之。

遲來者可自投集賢閣,量才德以用,務使野無遺才,人盡其用。”

“臣奉詔。”眾人應下。

人事既定,立刻草擬詔書,用印後送達當事人。

劉師勇趕來謝恩,隨後整點四千軍兵,分水陸兩路直撲台州,林景熙與張雙國隨後而行,並押解糧草。

第二天,百五十艘海船次第起帆,順江而下。

第一批一萬五千移民走海路去福州,略做休整並補充一部分物資後,將前往流求大島進行開墾定居。

送走船隊後,趙昰迴轉,與楊氏告別。

楊氏扶著趙昰仔細打量了一陣,感慨道:“大哥日益壯大,甚好。

為娘離去後,當記的按時飲食,冷則增衣熱則減,莫要疏忽。”

“娘娘寬心,孩兒曉得。”趙昰應下。

楊氏把趙昰拉到近前,壓低聲音說道:“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闢玉食,謹記。”

“孩兒省得。”趙昰回道。

楊氏的意思是不論懲罰還是獎勵,都需要經過自己的手,這樣才能保證皇帝的權威。

更明白地說,那就是江萬載等人提意見,趙昰批准執行,此乃恩出於上,為君者第一條要記住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