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周的廣袤疆土上,有關神仙的種種奇聞異事,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傳播開來,一時間,竟有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趙暉自然清楚這背後的真相,他心裡明白,所謂的上天異象和神雷轟鳴,不過是趙生精心策劃的傑作。

那神秘的飛艇與威力驚人的巨型炸彈,都是來自欒城。

然而,他卻有著自己的盤算,他需要有人相信這些,並且樂於見到這種神秘氛圍在民間蔓延。

某夜,萬籟俱寂,宮中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

趙暉在龍榻上輾轉反側,終是沉沉睡去。

突然,他從夢中驚醒,冷汗浸溼了龍袍。

剛剛的夢境,實在太過真實,令他心有餘悸。

在那如夢似幻的夢境裡,雲霧縹緲,仿若輕紗瀰漫。

一位白髮銀鬚的長者,宛如從九天之外緩緩走來。

他身著一襲如雪般純淨的長袍,衣角在若有若無的霧氣中輕輕搖曳,恰似流動的月光,如夢如幻。

長者的面龐清瘦卻透著溫潤的紅潤,彷彿歲月並未在他臉上留下太多痕跡。

那雙眼睛,猶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深邃而又明亮,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神秘。

他每一個舉手投足之間,都似有微風輕輕拂過,帶出絲絲縷縷的靈氣,彷彿世間的喧囂與紛擾都與他無關,盡顯仙人那超凡脫俗的氣質。

長者微微抬手,目光溫和地看向趙暉,聲音彷彿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卻又清晰地在他耳邊響起:

“吾觀汝骨骼精奇,與上古修仙之道頗有緣分。在那遙遠的迷霧之谷,封印著一件擁有神奇力量的法門。

此法門非天賦異稟者不能解開封印,一旦得之,不僅能獲超凡之力,還可揭開一段被歲月塵封已久的神秘歷史。”

趙暉從夢中驚醒後,呆坐在龍榻之上,心中滿是疑惑,反覆思忖著這個夢境的含義。

天亮之後,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宮殿的地面上。

趙暉喚來王德發,神色凝重地說道:“速去京城附近的道觀,找那精通解夢之道的高人,為朕解一解昨夜之夢。”

王德發不敢有絲毫耽擱,領命後匆匆離去。

直到午後,王德發才氣喘吁吁地趕回宮中,恭敬地向趙暉回覆道:

“陛下,奴才已尋得那解夢之人。據他所言,夢遇仙者,主有喜慶之事。預示著陛下您功名顯貴,財利豐亨。若是修道之人,更是功成丹熟之兆啊。”

趙暉聽聞此言,心中大喜,原本緊鎖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

自那以後,趙暉便漸漸迷戀上了修道之事。

一日,宮中通報有修道之人求見。趙暉傳令將其帶入大殿。

只見那道人走進大殿,在草墊子上緩緩盤坐下來。

他身著靛藍色的道袍,那道袍的衣袂在殿內微風的吹拂下自然擺動,衣料上的紋理質樸而簡潔,彷彿承載著歲月的沉澱與磨礪。

腰間束著一條素色的絲絛,兩端自然垂落,更添幾分出塵之感。

道人微閉眼眸,一手掐訣,口中唸唸有詞,聲音如同從幽深的山谷傳來,空靈而又神秘:

“本尊屈指窺探天機,陛下貴為真龍天子,已然觸控到了道法的邊緣。只可惜,陛下每日日理萬機,實在抽不出閒暇時光,去好好撥弄那難得的仙緣啊!”

趙暉聽到這話,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慮,暗自思忖:這所謂的修仙之說,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眼前這位道家之人所言,究竟是真是假,實在難以分辨。

然而,他心中卻有著另一番考量。

如今,不僅在大周境內,就連周邊地區,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修道之法。

若是自己能在這個修道的圈子裡佔據一席之地,成為那備受尊崇的仙師道祖,所擁有的號召力必定不容小覷。

趙暉心中早已有了一統周鄰八荒的宏偉願望,他覺得,若能從修道一事入手,或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到此處,趙暉開口問道:“道長,依你所言,朕已然觸控到了道法,那豈不是僅僅只是入了個門而已?”

閉目養神的道長聽到皇帝發問,心中暗自思忖:如何才能巧妙地忽悠眼前這位尊貴的天子,從而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呢?

稍作思索後,他睜開雙眼,神色莊重地說道:

“修道之途,分為修真與修仙兩個境界。陛下本乃真龍天子,天賦異稟。如今觸頂而入仙門,此乃真仙之門。

只要繼續潛心修煉,日後定可踏入仙聖之境啊。”

看著眼前道人抑揚頓挫、侃侃而談的模樣,趙暉心中已然有了決斷。

“傳朕旨意,敕封玄月道長為國師,令其在古武當山修行……

朕聞修道者,以清淨為宗,慈悲為念,心懷天下,廣佈善緣。今有玄月道長,道心堅定,道法高深,深得道家……

玄月道長當以弘揚道法為己任,廣收門徒,傳授正宗道家之法。……

道觀設壇講道,普度眾生,開啟民智。且需宣揚朕與道之緣,朕乃真龍天子,得天眷顧,觸控仙機,日後必引領……”

隨著趙暉陛下旨意的頒佈,一連串的封賞詔書如雨後春筍般紛至沓來,每一道都承載著皇恩浩蕩。

這些詔書不僅慷慨地賜予了玄月本人難以估量的賞賜,就連古武當那座古樸道觀,以及它依山傍水的秀麗山峰,也一併被賦予了無上的榮耀與尊貴,受到了皇家的敕封。

玄月細細品讀著詔書中的每一個字,彷彿能穿透墨香,窺見帝王深邃的心思。

這旨意,分明是在暗示他,要將趙暉陛下突破至真仙之境這一驚天動地的壯舉,廣泛地傳播於四海八荒,讓天下人共知。

玄月心中瞭然,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場雙贏的契機。

有了皇帝這棵參天大樹作為堅實的後盾,未來的道路必將更加寬廣平坦,風雨無憂。

此事過後,大約過了十來天,欒城的百姓遠遠便瞧見,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朝著欒城而來。

正是皇帝的鑾駕再次光臨欒城。

鑾駕所經之處,塵土飛揚,百姓們紛紛跪地,口中高呼萬歲。趙暉坐在鑾駕之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神情,似乎在盤算著什麼新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