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李愈國棄官從商,副本通關。
副本世界:我以演技得長生 超級無敵小小月亮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南秦皇宮內,徐知月已從北秦返回,跪拜在大堂。
“陛下,經微臣出議,北秦趙業成提議兩國通商,可開放經商通口與北秦百姓進行貿易。主要物資為棉布。”
此時坐在龍椅上的李安民點點頭沉聲道。
“朕之南秦所產棉布足以自貢,為何仍需那彈丸之地的供給?”
徐知月沒像前幾次那樣說明原因,而是從統一的角度出發道。
“臣有一計,若陛下領兵收復南秦,只需三月之數便可統一秦國,成就真正的大秦盛世。但如今用此計謀可不費一兵一卒便可達到此目的。”
李安民聞言,立馬從龍椅上站起。
“徐尚書快快請起,與朕說說你的計謀。”
徐知月躬身再次跪謝,隨後起身道。
“幾年前與北秦趙業成的面議,微臣也在一旁,聽其話語並非反叛之徒,若能收買北秦百姓之心,即可讓其歸順。”
李安民聽完此話,在龍椅前來回踱步。
“朕也知曉其中道理,也一直在尋找方法,但都不能達到目的,徐尚書有何高見?”
徐知月頓了頓,隨後拱手道。
“此計正是微臣與陛下提起的開放經商通口,微臣將之命名為棉布之路。以雙方買賣棉布為突破口,達到互通往來,緩解兩國關係的目的。讓北秦百姓見識到陛下的南秦之繁榮,從而心生嚮往,自然達到了收買民心的目的。”
此時的李安民爽朗一笑。
“哈哈哈!不愧是朕的禮部尚書,若真能統一秦國,你是第一大功臣。”
聽見此話,徐知月卻又誠惶誠恐地跪了下去。
“微臣一介書生,自然是擔不起第一大功臣這一名號。微臣只想永遠服侍在陛下左右,為陛下出謀劃策。”
李安民滿意點頭,正吩咐徐知月退下之時,徐知月卻又出聲道。
“陛下,如今南北秦國百姓間略有嫌隙,微臣希望陛下能施行相關恩政,讓兩國之間的百姓更好地經商往來。”
李安民點頭不再說話,十日之後,李愈國帶著北秦使團來訪,與徐知月互贈禮物之後帶著訊息回到北秦。三十日後,南北秦國同時頒佈‘通商恩政’。大致內容是以資鼓勵南北秦國互通商貿往來。
可因北秦大多數百姓不相信如此恩典,依舊沒有多少人願意前往南秦經商。兩年之後李安民帶兵統一秦國,三年半之後被趙國入侵,副本結束,完成進度53%。
第二天晚上十點半,徐知月準時進入副本。十三日後,南秦尚書府中,兩人互贈禮物之後。
“愈國兄等等。”
正想出門的李愈國被徐知月叫住,雖仍舊疑惑,但卻重新坐了下來。
“愈國兄,如今南北百姓之間仍存嫌隙,需要一個功成之人帶頭經商,否則難以推動棉布之路的施行。回去之後愈國兄一定要上上心。”
李愈國思考許久,隨後笑著說道。
“為了南北秦的百姓,回去之後我定當在趙陛下面前提及此事。”
當天下午,李愈國帶著使團拜訪李安民之後便回北秦,三日之後,北秦大殿內。
“愈國尚書的意思是,需要幾個大臣帶動經商?”
此時跪在大殿內的李愈國沒有言語,趙業成沉思片刻後道。
“諸位愛卿,官商不能同行,誰願意辭去宮中官職,去當一個棉布商人呢?”
他平靜的眼神掃視著殿內眾官員,沒有一個願意上前請命。正當他嘆氣之時,底下跪著的李愈國卻出聲道。
“微臣願為北秦百姓辭去官職,做一個棉布商人。”
說罷他摘下頭頂的官帽,雙手向前緩步呈給了趙業成。
趙業成示意衛兵上前接過帽子。
“尚書,你真想好了?若是現在反悔,朕可將烏紗帽還與你。”
李愈國此時鏗鏘有力地說著徐知月在府中對他說過的話。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身為臣子,替陛下為百姓安危著想是卑職應做之事,不會反悔。”
趙業成欣慰點頭,但依舊將他的官帽收走。二十七天之後,南北秦國同時頒佈‘通商恩政’。三十二天之後,李愈國帶著全家和運輸棉布的車隊到了通商口。此時的徐知月正在通商口檢視情況。
“愈國尚書,怎麼是你?”
李愈國聽見他的話語,也是笑著朝他走了過來,但卻被他身旁的護衛攔了下來。
“站住!一介草民不得親近徐大人。”
被攔住的李愈國很不自然地笑了笑,隨後徐知月示意護衛退下。
“愈國兄,為何會是你來呢?北秦的禮部尚書可比當個商人好多了。”
徐知月身前的李愈國聽完此話,只是拱手道。
“徐尚書所言極是,尚書一職是我主動辭去的,為了北秦受難百姓,我也不曾感覺有何遺憾。”
徐知月沒有說話,看著放行之後李愈國遠去的身影,他又想起了李愈國所贈與的扇子。
(國士無雙,這才是真正的國士無雙啊。如果十年前這副本里的大秦多一些這樣的為民著想的官員,也不至於最後形成諸侯割據吧。)
如此想著,徐知月嘆息了一口氣。繼續觀察著通商口南北秦百姓來往的情況。從那之後,徐知月將扇子時刻帶在身上。
也許是李愈國‘明星效應’的帶動,越來越多的百姓互通往來。三個月之後,南北秦邊關徹底開放。
六個月之後,趙業成帶著北秦官員前來投靠李安民,被李安民冊封為‘北秦侯’。自此李安民收編了趙業成的軍隊,秦國再無南北之分。
三年之後,趙國攻打秦國,此時的秦國不像前幾次那樣,而是全國上下一心。半年之後便籤訂了停戰協議,期限為五年。
抵抗入侵勝利的那天,李愈國來到秦國禮部尚書府。下人告知之後,徐知月才緩緩起身出門。
徐知月身著官服站在滿是僕人的府內,李愈國穿著棉布衣服站在門外。
目光對視時,李愈國從脖頸處解下徐知月之前贈與的玉佩舉至身前,熱淚盈眶。
徐知月則是將手中扇子開啟,指著上面‘國士無雙’四個大字,淡淡微笑。
隨後兩人朝著對方走去,一個急切,一個平靜。場景一陣變幻,系統聲也隨後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