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靜止人口買賣,奴僕自贖

望著滿臉殺氣的立法派學子,這些士子一時間竟然都安靜下來。

站在門樓上觀察看著這一切的張宗賢,對著下面的弟子下令道:

“給我好好的教訓一下這些道貌岸然的傢伙,讓他們看看我立法派學子的威風。”

梁程遠作為在場弟子中最大的那個,張宗賢說完,第一個衝向了鬧事計程車子,剩下的學派弟子也都大喊的衝了上去。

學派弟子三人一組,互相幫助,打的這些士子孤苦狼嚎的,原本得意洋洋計程車子們,此刻全變成了喪家之犬,到處逃竄。

然而來時路也已經被學派弟子們堵死,張宗賢就是要在今天將這些士子們一網打盡。

在場的幾千士子,當天被當場被打死十餘人,剩下的也都被抄家流放到東洲,張宗賢就是讓他們看看世界有多大,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已經變了。

儒家的那一套只會自取滅亡。

這幾千士子又牽扯到無數的江南世家大族,對於他們身後的世家大族,張宗賢開始不斷的施壓,先是將幾個刺頭抄家流放。

隨後又以調查科抓住的刺客為契機,不斷的將事情擴大化,整個江南的世家大族都人心惶惶的。

接著又對哪些意圖舉兵的世襲官將一網打盡,全部處死在江邊,彷彿下一步就要對世家大族舉起屠刀。

這些世家大族開始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向張宗賢投誠,最後找到良臣的岳父,早年投靠張宗賢的孫知府,如今已經成為六部的戶部尚書。

明對家鄉親朋的求援,孫尚書不得不管,知道張宗賢脾氣的他,找到馬師爺想要從中凱旋。

馬師爺給孫尚書出了一個注意,讓這些世家大族主動離開避獲,要麼去東洲,要麼去南下自己開闊地盤,也可以去西北苦寒之地。

而且要儘快走,否則在等下去就是抄家滅族的禍事。

事實上這都是張宗賢的暗示,他其實很想殺了這些世家大族一了百了,但是決定他們還是有利用價值,就一直給他們施壓,想要逼走他們去南方開闊底盤。

隨後孫尚書遍通知了他的親朋好友,未免被抄家滅族,江南的世家大族紛紛註冊公司出海避禍。

有幾個頭鐵的世家不願走,則是被直接流放到了北海。

整個金陵城就像京城一樣,很快的就衰敗下來,秦淮河上的花船也都沒了生意。

八月十五這天,內閣正式昭告天下,廢除所有的人身依附,定性人口買賣為非法,

任何人都不可以奴役大明百姓,只要在大明留有戶籍檔案的百姓,都享受大明軍隊的保護。

即便是師徒關係也不認可,造成徒弟身死的,也要安律判刑。

原先簽過賣身契的都可以到衙門自贖,購買者不可阻攔,沒錢自贖的可以向太平號貸款,隨後去東洲打工還債。

自贖的錢按照其為主家工作的年限減持,一年算十兩銀子,超過賣身錢的那一部分也不予補償,只是留下了憑證。

全國嚴打買賣人口一旦抓獲一律凌遲處死,父母也不需買賣兒女,一旦抓獲一律流放,父母打死自家孩子也要按照死罪論處。

太平號也會推出貸款,家裡有困難的可以向太平號貸款,將來有兒女來還。

隨後還建立了獎勵機制,只要舉報查實的一律獎勵一畝塾地。

原本依附世家大族的奴僕紛紛自贖脫離他們的束縛,誰也不想當奴隸,更不想自己的孩子生下來也是奴隸。

世家大族進一步的被瓦解,不在掌控奴僕的生死後,誰又會給他們賣命。

秦淮河上的花魁更是第一時間就開展自贖,蘇姑娘更是組織醫女,前往全國妓院解救那些苦命的女人。

醫女參與了立法軍所有的大戰,救了無數的立法軍軍官和士兵,很多醫女的丈夫就是立法學派的弟子,解救過程中更是得到了,各地駐軍的幫助。

各地也趁機機會處理了地痞流氓以及各種幫派,這些人一旦被抓獲就是流放中亞地區,讓他們去和羅莎人好勇鬥狠去。

對於廢除人口買賣,百姓是打心眼裡支援,紛紛向官府舉報惡主,當然也有買賣兒女互相包庇的,這都需要慢慢的用法律去糾正。

到了永曆三年,陝西和河南大部分地區硬是一滴雨都沒有下,別說種地,喝水都成立問題。

兩地一部分百姓開始接受要連續三年大旱的事實,北方的土地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拋荒,百姓們開始接受內閣的安排,坐船出海移民。

為了節省運力,陝西,山西的百姓都是往西,前往西域走,河南河北的百姓則是坐船前往東洲。

受限於船隻的問題,有些百姓一時間上不了船,內閣就會安排人將他們組織起來,前往遼東伐木,或是建設鐵路,反正是不能讓百姓閒下來。

張宗賢也藉著拋荒的機會,藉口保護龍脈,開始在北方劃定保護區,將深山中的百姓全部遷移出去,而後將這些不適合居住的地區劃定為保護區,

保護區內禁止放牧開墾,只有在秋後才允許捕獵,原先在山中的寺廟道觀,則是繼續允許其存在。

而在黃河上游則是直接劃定無人區,像是三江源地區,更是會每年派兵掃蕩,在漠北,漠南地區也劃定了大量的無人區,不至於因為過度放牧導致土地沙化。

而對福建以及廣東,廣西,江西,貴州,雲南這些山多地少的地區,一方面內閣鼓勵百姓出海尋找機會,另一方面他們願意移民東洲,也會享有和北方百姓一樣的待遇。

像是被大明已經控制的大員,呂宋地區,也會有相應的移民政策支援。

等北方黃河河道的改造工程結束後,空出人手後,就會組織南方百姓,大規模南下中南半島,在軍隊的支援下,從陸上和海上兩個方向擴張。

算是配合西南都護府的戰略,逐步的用移民佔領中南半島,尤其是中南半島的平原地區,哪裡是可以生產三季稻的地方。

對於大明未來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