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小林說,“高溫就是那個干擾齒輪的外力,讓指標走得忽快忽慢,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們原本的轉速。”窗外的月光透過百頁窗,在報告上投下細碎的光斑,那些經過精密計算的數字,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死者停止呼吸的精確時刻。
胃內容物的檢驗提供了重要參考。經過清理的胃組織中,殘留著少量未完全消化的米飯和肉類纖維。“米飯顆粒的水解率約 40%,肉類纖維的斷裂面較整齊,”張凱用顯微鏡觀察,“這是進食後 4-6小時的消化狀態。假設晚餐時間在 18-20點,按此推算死亡時間應該在 22點至次日凌晨 2點之間。”他突然指向十二指腸,“腸內容物開始向空腸移動,進一步支援這個時間範圍。”
骨髓的檢測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取股骨骨髓做塗片檢查,發現有核細胞的退變程度中等,乳酸脫氫酶活性為正常的 60%。“骨髓的酶活性在死亡 12小時後開始下降,每 12小時下降約 20%,”張凱計算著,“當前活性 60%,對應死亡時間約 24小時,與胃內容物的推斷基本吻合。”
最關鍵的致死原因鑑定在血液毒理學分析後得出。“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 35%,不足以致命,”張凱指著報告上的數值,“但心血中檢出氰化物,濃度達到 0.8mg/l,這是致死量的臨界點。”小林倒吸一口涼氣:“也就是說,他是先吸入氰化物中毒,然後才被焚燒的?”張凱點頭:“焚屍過程中,含氮有機物燃燒會產生氰化物,但若為生前吸入,血液中濃度不會這麼高且分佈均勻。這更可能是在焚燒前被人強行灌入或吸入高濃度氰化物,導致呼吸抑制後,再被縱火焚屍。”
他突然想起屍表檢查時的發現,用探針再次探查胸部的面板缺損:“這裡的組織雖然炭化,但邊緣的肌肉層有出血跡象,說明是生前形成的創傷。結合氰化物中毒的結論,不排除是被鈍器擊打後失去反抗能力,再被下毒焚燒。”解剖刀在缺損處輕輕劃開,炭化的肌肉組織下露出一小塊金屬碎片——形狀與現場發現的水泥釘吻合。
當最後一針縫合線穿過面板時,窗外的月光正透過百葉窗的縫隙照在解剖臺上。“總結死亡原因:氰化物中毒合併一氧化碳中毒,”張凱在報告上寫下結論,“死者在生前遭受鈍器擊打(胸部創傷),被強行灌入或吸入氰化物導致中毒昏迷,隨後被縱火焚燒,最終因呼吸迴圈衰竭死亡。”他頓了頓,補充道,“死亡時間綜合校正後,鎖定在 5月 12日晚 10點至 13日凌晨 2點之間,誤差不超過 4小時。”
小林整理證物時,突然在手錶的齒輪間隙發現了一小塊組織碎屑。“張老師,這裡有疑似面板組織的殘留!”她用無菌棉籤小心提取,“雖然被高溫破壞,但或許能提取到 dna。”張凱接過證物袋,目光落在窗外的夜空:“這塊手錶停在 11點 05分,很可能就是他中毒身亡的時刻,而這塊組織碎屑,或許就是指認兇手的關鍵。”
解剖室的時鐘指向凌晨四點,張凱看著助手將所有樣本分類標註,突然說:“明天讓痕跡科看看那塊水泥釘,”他的聲音帶著疲憊,“如果能在上面找到與死者匹配的組織,就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了。”小林點頭,將最後一份血液樣本放入冰箱:“張老師,您說兇手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勁,又是下毒又是焚燒的?”
張凱望著解剖臺上覆蓋白布的屍體,沉默了片刻:“要麼是仇恨極深,要麼是想徹底銷燬證據,”他的手指在“氰化物”三個字上輕輕敲擊,“這種劇毒化學品不好獲取,說明兇手有一定的渠道和預謀,絕不是臨時起意。”
走廊裡傳來腳步聲,陸川的身影出現在門口。“有結果了?”他的聲音帶著期待,張凱將初步報告遞過去:“死者系他殺,死亡時間和原因都確定了,關鍵物證正在檢測。”燈光下,報告上的“氰化物中毒”字樣泛著冷光,像這起案件背後隱藏的那雙眼睛,正冷冷地注視著每一個試圖揭開真相的人。
與此同時,張輝要在調查死者身份,當他把第 17杯速溶咖啡灌進喉嚨,褐色的液體在胃裡翻湧,與眼底的紅血絲相映成趣。“第 893條,”他的手指在滑鼠上打滑,失蹤人員資訊庫的介面在螢幕上閃爍,“陳明,男,35歲,個體戶,5月 11日失蹤,特徵是左眉有顆痣。”他在鍵盤上敲出“排除”二字,筆尖在筆記本上劃出重重一筆——這已經是今晚排除的第 23條疑似資訊。
團隊裡的年輕警員小趙揉著發酸的肩膀,椅背在地面蹭出刺耳的聲響。“輝哥,要不歇會兒?”他的保溫杯裡飄出枸杞的味道,與空氣中的煙味混合成怪異的氣息,“這系統比老舊錄音機還卡,1000多條資訊,眼睛都快看成鬥雞眼了。”張輝沒抬頭,指著螢幕上的照片:“看仔細點,死者身高 172cm,30-40歲,法醫說可能從事體面職業,手指保養得不錯,就算炭化也能看出點痕跡。”
凌晨一點,辦公室裡的鼾聲此起彼伏。老刑警周建國趴在卷宗上打盹,口水在“失蹤原因:外出未歸”的字樣上暈開;技術科的小王把外套鋪在桌上,蜷縮成蝦米狀,手裡還攥著 dna初步比對報告的邊角。張輝突然拍桌而起,螢幕上的照片讓他瞬間清醒——那是個穿著西裝的男人,左手腕戴著塊不鏽鋼手錶,款式和現場發現的那塊極為相似,時間顯示 5月 12日。“這條!”他的聲音驚飛了窗臺上的麻雀,“劉遠,男,38歲,企業高管,5月 12日失蹤,身高 173cm,特徵是左手腕戴不鏽鋼手錶!”
小趙猛地從椅子上彈起來,滑鼠線被扯得筆直。“對比屍檢報告,”他的手指在鍵盤上翻飛,“死者左手腕確實有不鏽鋼手錶殘留,位置和大小都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