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荊益振動
三國:向劉備自曝穿越者身份 憶仙塵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好的主公!”
法正等人點點頭,他們都出自寒門,或者是世家並不在統治範圍內,對於均田制等制度,自然不會有反對的意思。
如果是糜芳在這,恐怕是會在第一時間提出反對的意見,畢竟糜家的主要領域範圍就有一部分是在長沙三郡中。
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對長沙三郡的職位那麼上心,更是在大殿中當著眾多文武百官的面反對劉備的意見。
要不是凌雲有足夠的才能,恐怕還真就被糜芳壓回來了。
這就是依靠世家大族的弊端,如果所頒佈的詔令不符合世家大族的利益,就會遭到強烈的反抗。
即使是強如曹操,他所頒佈的求賢令也是經過了多方的妥協,甚至是分割出了一部分的利益,才能夠如願以償的釋出。
目送著法正和諸葛亮等人的離開,劉備的神色有些惆悵,他不知道頒佈均田令後會引起怎樣的反應。
這也是他在入主荊州和益州後第一次對世家大族的利益動刀,往常他都是要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來起兵。
畢竟劉備這些年來沉浮不定,每一次能夠重新起復,都是因為有世家大族在背後幫忙。
可以說,劉備能夠打下如今的這個基業,依靠的大多都是世家大族的力量。
但他的內心也很清楚,如果真的想要在興大漢的話,就必須得想辦法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增強底層人民的話語權。
世家大族有可能會在關鍵時刻倒戈相向,但底層人民只要有一絲期望,都會跟隨劉備奮戰到底。
“希望林先生可以助我解決這些事情,大漢能否再度復興,一切的希望都在林先生的身上!”
劉備心中喃喃自語,臉上的神色也愈發的堅毅,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時間流轉,轉眼就到第二日清晨。
劉備讓長沙三郡試點三項新制度,這一個訊息一出,直接是讓整個長沙三郡都是一片震驚。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三項制度不管是哪一項制度,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
特別是在長沙三郡,有著一部分根基的糜家,他們對於這一道詔令是最為不滿的。
且不說原先的軍師偏將的職位被轉封給了凌雲,現在又搞出這種新的制度,這不明擺著是要挖他們世家大族的墳嗎?
今天能在長沙三郡實行,明天就敢在所有領地範圍內推廣,雖然說這一次的新制度對於世家大族的影響並不大,畢竟長沙三郡先前並不在劉備的控制區域中。
跟劉備有合作關係的世家大族,也就只有一個糜家有勢力在長沙三郡。
至於原先的世家大族,大多都轉移到了江東一帶,畢竟荊州先前是在江東的控制區域。
所以說,這一次制度涉及到的只有一個糜家,而且還不是他們的主要領域。
糜家祖宅內。
“主公,這是什麼意思?”
糜芳找到自己哥哥糜竺,臉上的神色充滿著不滿,先是長沙三郡的職位被轉封,眼下又對他們糜家動刀,很難不讓糜芳感到生氣和害怕。
“主公是不是忘了,當初是誰資助的他,他在徐州兵敗的時候是誰……”
“住嘴!”
糜芳的抱怨還未來得及說完,糜竺便是冷聲說道。
聽見糜竺的話,糜芳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但臉上的神色還是充滿著不滿。
“長沙那地方,我們的勢力也不大,讓渡給主公也無妨,這三種制度可以看作是主公拉攏人心的制度。”
糜竺安撫著糜芳,他也清楚糜芳是因為軍師中郎偏將的職位被封走感到不滿。
現在的他,只得到了一個駐紮公安的職責,手中雖然也有兵,但相比較總督長沙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那如果主公後續要對我們開刀呢?”
糜芳冷靜下來後,提出了一個可能性。
糜竺在聽見糜芳的話後,卻是在第一時間搖了搖頭,用一種篤定的語氣說道:“如果主公沒有瘋的話,他不會這樣做的。”
“如果主公真的要對我們動刀的話,可別忘了我們還有兩個好去處,一是北方的曹操,二是南方的孫權。”
糜竺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的得意,在他看來只要有這兩個好去處,劉備是絕對不敢得罪她們的。
“到也是,想當初曹操為了得到我們的支援,都開了一個大將軍的位置出來,要不是大哥你執意要……”
糜芳聽完了糜竺的分析後,也是點頭認同。
“更何況,赤壁之戰剛剛大勝,各家的領地都有了不小的收穫,長沙和他們也沒多大的關係,如果就我們一家去找主公談這個事情,出頭鳥這種事情,可不是那麼好做的。”
糜竺再度說道,他心中雖然也有意見,但在仔細權衡過後,也就放棄了要去找劉備的想法。
“也是,怪不得其他家的讓看起來那麼安靜對這一道旨意沒有太大的意見。”
糜芳再度點頭,仔細一想,一切都真如自己大哥所說的這樣。
“靜觀其變,看看主公接下來想做什麼,這才是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
糜竺說完這些話,便是示意糜芳離開。
他被分封到了公安,按正常來說,今天就得出發前往公安。
再不走的話,很容易被人抓住小辮子的。
“好。”
糜芳沒有久留,直接是選擇離開。
……
均田制的出現,所引起的世家反應態度讓劉備和諸葛亮等人有一些意外。
本來以為會有世家出來反對,但所有世家都保持著沉默,似乎並不在意劉備所釋出出來的這個詔令一樣。
三項制度,很快落地在長沙實行。
均田制,三長制,科舉制這三種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自然是底層的老百姓,他們面對這些新制度的推行,可以說是感恩戴德。
長沙三郡的老百姓,一瞬間就成為了各地老百姓最羨慕的存在,同時還有那些想要透過科舉的晉升的學子都紛紛前往長沙。
一時間,整個長沙的經濟水平也因為人口數量的增多,一下子就有了質的飛躍。
甚至還要超過在東吳統治時期的時候,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漩渦,不斷的吸引外來居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