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吳三桂兵敗葭萌關,明清對峙武昌城
看到眼前這個牛皮哄哄的胖子,李國英就一陣肉疼,這1000杆魯密銃足足花了自己20萬兩白銀。
不過這傢伙也確實有本事,居然可以穿過清軍控制的武昌,還有明軍控制的夔州和重慶,將這批軍火運到閬中城下。
當今天下除了廣陵郡王錢默,恐怕還真沒有人有這個能耐。
不過這20萬兩銀子花的絕對值,且不說這魯密銃的威力,單單是錢默承諾舉薦自己繼續掌控四川,就不止這個數了。
他很清楚,這次擊敗吳三桂是向錢默納一個投名狀。自己只有展現出了足夠的實力,廣陵郡王才願意接納自己。
如果沒有這些魯密銃的倚仗,他是萬萬不敢冒險偷襲葭萌關的。
這廣陵郡王實在是了得,自己在川北好幾年了,熟知這四川的地形,都沒有想到可以利用水路直插葭萌關這種戰術。
他年紀輕輕,應該從來都沒有來過四川,居然對這裡瞭如指掌。而且一針見血的指出自己失誤之處,劍門關只能阻止吳三桂透過金牛道進入成都平原,並不能阻止他殺入四川,吳三桂完全可以透過嘉陵江順江而下進攻閬中,而真正可以阻擋吳三桂入蜀的是葭萌關。
不過好在吳三桂也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們這兩個久經沙場的宿將,居然不如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局外人。
此時吳三桂也已經來到了葭萌關下,反正歸明後,吳三桂可謂是意氣奮發。幾個月的時間就控制了整個西北地區,如今不但被永曆朝廷封為臨潼郡王,還得到了瞿閣老的青睞。
雖然本次入川接連受挫,不過如今李國英不過是再做困獸之鬥,他還是決定親自勸降,即使勸降不成,也能打擊下對方計程車氣。
只見吳三桂緩緩出陣高喊道:“如今我大明如日中天,清廷已經是危若累卵,李巡撫又何必執迷不悟,一心為清廷陪葬。我三萬關寧軍已經陳兵關下,而葭萌關則是腹背受敵,我軍很快就能破關。本王念在我們曾經同僚一場,特的給你一個主動反正歸明的機會,還望李巡撫好自為之!”
李國英則說道:“多謝王爺的美意,如今天下歸明,我自然不會為大清陪葬。不瞞臨潼郡王,我已經上表向永曆天子請求反正歸明瞭。我並無意與關寧軍為敵,不然此前在巴中,令兄吳三鳳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只要王爺先行退兵,我自然讓胡國柱的人馬安全返回漢中,你看這樣可好?”
聽到李國英的答覆,吳三桂臉色一沉,看來這傢伙是想跳過自己單獨降明,這樣一來自己染指四川的計劃可就泡湯了。既然你李國英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別怪我吳某人心狠手辣了!
葭萌關雖然也是一個重要的關口,但遠沒有劍門關那樣險要,吳三桂不相信李國英可以擋得住自己和胡國柱的兩面夾擊。
於是吳三桂冷哼一聲,說道:“看來李巡撫是執迷不悟,還在這裡和本王用啥緩兵之計,本王斷不會上你的當,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只有兵戎相見了!”
很快城下的關寧軍就像葭萌關開炮,而城上的李國英也立刻命令開炮還擊。
葭萌關的關城還是比較堅固的,關寧軍的火炮並不能破城,更多的還是向另一邊的胡國柱發出進攻的訊號。
胡國柱也是沙場宿將,一聽關前炮聲響起,便知道吳三桂開始進攻葭萌關了,於是隨即發兵攻城。
葭萌關是一個完整的城防體系,南北兩邊都有城牆和城樓,中間則是關城,設有軍營,武庫,演兵場都一系列設施。
不過總得來說還是北面的防禦力比南面更強一些,這也是由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的。
此時葭萌關一共有1萬5千守軍,李過英將12000人放在了北關與吳三桂的主力交戰,僅留了3000人在南關抵禦胡國柱的進攻。
不過1000杆魯密銃被全部放在了南關,李國英打算先迅速擊潰兵力較少的胡國柱,然後再集中主力和吳三桂決戰北關。
胡國柱雖說在劍門關前折損了近2千人,此時手裡仍有1萬多人。
很快關寧軍就高舉著盾牌向北關衝殺了過去,之前他們在劍門關下被蹂躪的不行,這回總算可以發洩一下怒火了。
看到城下密密麻麻的動人,黃三胖的頭皮有些發麻。
原本他只是南京城的一個富商,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自打認識了錢默後,成天就提心吊膽的。雖說銀子沒有少賺,可乾的活卻是越來越危險了。
之前去常德給明軍送糧雖說要穿越敵區,不過好歹不用親自上戰場;如今為了推銷這些二手魯密銃,居然親自跑到這關城上來了。要是不博得一個爵位,都對不起自己身上掉下來這幾十斤肥肉。
此時關寧軍已經進入了90步的距離之內了,黃三胖高喊一聲:“射擊!”
“砰、砰、砰”
只見城上一陣白煙,銃彈輕鬆的穿過盾牌,在他們身上打出了一個血洞。很快衝在最前方的上百關寧軍就痛苦的倒在了地上。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血腥之氣,和這些老兵痛苦的哀嚎之聲。
胡國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那些可是關寧軍中的精銳,個個都是身披重甲的百戰老兵,居然直接被清軍的火銃射翻在地。
很快清軍的第二輪火銃又接踵而至。
清軍之中也有火銃手,雖然射擊效率比不上明軍的神機營,不過操作原理卻是差不多的。他們模仿著明軍的三段擊,雖然效率低了不少,可關寧軍也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同樣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不過魯密銃的射擊間隔還是蠻久的,很快關寧軍局利用間隙衝到了城牆下,開始準備架梯攻城。
關隘要的地形要比普通的城池陡峭不少,攻城的難度也更大。此時城牆上的清軍已經做好了肉搏的準備,開始用雷石滾木往城下招呼。而城樓和敵樓上的火銃手則繼續利用魯密銃射殺城下的目標。
城下的弓箭手完全不是火銃手的對手,沒有了遠端火力的掩護,攻城變得異常艱苦。
胡國柱沒想到這裡的清軍居然裝備這麼厲害的火銃,他麾下最精銳的老兵居然直接成了炮灰。接下來的戰鬥並沒有懸念,失去了箭頭的關寧軍無力攻上城關,很快就被清軍殺退了。
魯密銃的威力不僅讓關寧軍趕到震撼,同時也讓清軍吃驚不已,難怪浙江明軍戰無不勝?這魯密銃真是守城的利器!
北關的關寧軍暫時被擊退了,南關的戰鬥卻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了。
吳三桂親自坐鎮,關寧軍也是主力盡出,表現的格外賣力。誰都想在自家王爺面前好好表現,好得到提拔。
此時的關寧軍已經成功的攻上了關城,雙方正在進行肉搏戰,戰鬥異常慘烈。
一個關寧軍剛砍倒了一個清軍,胸口就被長矛給刺穿了,甚至有不少士兵抱著一起跳下城牆同歸於盡。
從南關增援上來的火銃手也被這一幕給看傻了,雙方完全扭打在了一起。他們只能偶爾在邊上打冷槍放倒幾個關寧軍,但是對大局根本起不到多少影響。
李國英也是一個狠角色,眼看關寧軍正朝自己這邊殺來,他趕緊喝住想要上前增援的清軍。對著火銃手說道:“對準前方,無差別射擊!”
火銃手遲疑了一下,只見李國英手起刀落,直接斬殺了身邊的一名火銃手,高喊道:“給我對準前方,無差別射擊,遲疑者殺無赦!”
“砰、砰、砰”
隨著一陣火銃聲響起,正在廝殺的清軍和關寧軍同時倒地,由於距離太近甚至有銃彈直接射穿了士兵的身體。
關寧軍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給打懵了,清軍這是真狠啊,連自己人也殺;他們還沒有緩過神來,明軍的第二排火銃手又上來了,然後是第三排.
趁著關寧軍一愣神的功夫,李國英手持大關刀,親自帶人又殺了上去。只見他此時宛如一個殺神,所過之處手起刀落,數顆關寧軍的人頭落地。
清軍在李國英的帶領下也是奮勇殺敵,硬生生的將關寧軍給打下了城牆。
此時吳三桂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雖然最後功虧一簣有些可惜,不過第一波攻城就幾乎得手,他還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像葭萌關這樣雄關,很難一口氣就直接攻克。
可是當關寧軍再次組織攻城的時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清軍的火力變得異常犀利,關寧軍最精銳的部隊很快就被魯密銃射殺,接下來清軍的火銃也一直壓制著他們城下的弓箭,失去了遠端火力掩護的他們,連爬上城頭都變得異常困難,而且傷亡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吳三桂只能無奈的鳴金收兵,關寧軍則在北關留下了五千多具屍體。
接下來幾天關寧軍同樣是無功而返,此時的吳三桂可謂是進退兩難,繼續進攻吧根本就沒有把握攻破葭萌關;就此撤退無疑是拋棄可胡國柱部,自己的聲望必定大跌。
其實他心裡已經打起了退堂鼓,正等著李國英給他一個臺階下。眼看李國英和吳三桂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黃三胖趕緊發出訊號。
而已經在關外看了好幾天戲的柳逸塵終於出場了,馬吉祥為了感謝柳逸塵協助自己完成雲南之行,直接將柳逸塵提拔成了永曆朝的錦衣衛副指揮使。
他這次帶來了永曆正式冊封李國英的詔書,永曆朝冊封李國英為蜀國公,擔任四川巡撫兼四川提督。
柳逸塵的出現無疑是替吳三桂解了圍,陛下正式接納李國英反正歸明,大家都是明軍自然是不能再打了。
透過柳逸塵的斡旋,胡國柱的殘部得以退回了漢中。
本次吳三桂伐蜀可謂大敗,先後陣亡了兩萬多人,其中一萬多是他的關寧軍,其中不乏跟隨自己多年的精銳老兵,可謂是損失慘重。
而李國英雖說打跑了孫可望和吳三桂,可他此時也是虛弱不堪,只得依附於錢默,不然他連養兵的糧食都湊不齊!
黃三胖則是混的風生水起,不但榮升到了情報司副指揮使的位置,還成為了錢默在湖廣以及雲貴、川陝地區的代言人,代表江浙督府同西南地區的各路大小軍閥做著買賣。
永曆朝廷成功收編了李國英,使得四川也完全納入了朝廷的版圖。與此同時,僵持許久的福建戰場也終於決出了勝負。
永曆三年(1649)4月初八,李成棟同鄭成功終於攻破了福州,清閩浙總督陳錦戰死。至此整個長江以南只有武昌還在清軍的掌控之中。
但是李成棟同樣讓朝廷犯了難,封爵的問題好解決,畢竟現在,錢默、吳三桂、孫可望和李定國都已經被封了郡王,也不差李成棟這一個。
可是李成棟原本就是兩廣總督,要是再將福建也封給他,這權柄實在是太重了;就連錢默也沒有正式得到江西,只有江南和浙江兩省,名義上江西還是王得仁的。
不過有錢謙益在,這種問題自然是迎刃而解,之前李國棟雖然是兩廣總督,不過也只管著廣東,畢竟廣西可是永曆的老窩,只是名義上掛給了李成棟這個兩廣總督。
於是錢謙益奏請,改封李成棟為閩粵總督,這樣相當於把廣西直接收回給朝廷。李成棟實際並沒有損失啥地盤,自然也樂於接受。
然後朝廷加封李成棟為寧德郡王,鄭成功為延平侯,並令李成棟出兵武昌配合明軍對武昌的總攻。
李成棟封王后,自然是心滿意足,對朝廷千恩萬謝,於是派其子李元胤出兵5萬前往湖廣,協助湖廣總督堵胤錫收復武昌。
此時永曆對錢謙益是越看越順眼,自從錢謙益擔任首輔以後,他幾乎就沒有啥煩心事了。無論朝廷出現啥問題,錢閣老都能將事情圓滿解決,讓各方都滿意。
關鍵是永曆朝一直都是順風順水,雲貴,四川,陝甘,江淮這大片的國土都接連收復了,讓永曆覺得錢謙益簡直是自帶幸運光環。雖說地方勢力依然龐大,但錢謙益還是透過自己的運作,使得朝廷收回了貴州和廣西的控制權。
而且他並不跋扈,相反還將不少功勞主動讓給永曆,這點就難能可貴了。不過前不久永曆剛給錢謙益封了伯爵,此時再加爵恐怕會招來非議,於是永曆便封錢謙益為吏部尚書兼禮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
永曆對錢謙益的這份恩寵讓朝中眾人羨慕不已,很快他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和皇帝對著幹好像撈不到啥好處?
自從錢謙益擔任首輔以來,上討永曆的歡心,外有錢默的支援,內和馬吉祥狼狽為奸。永曆內閣的辦事效率一下子提高了許多,而他們那些整日不幹正事,有事沒事罵兩句皇帝的清流著實有些混不下去了。
瞿式耜更是憂心忡忡,自己的恩師錢謙益太有手腕了,很快就把朝廷上下搞的服服帖帖。而錢默此人極不安分,遠在杭州,卻把手伸向了全國各地,福建,江西,湖南,甚至是貴州和四川的戰場上都看到了他的影子。不僅如此,他還把手伸向了蒙古,朝鮮,耽羅這些地方。
自己這個兵部尚書活妥妥成了一個擺設,而錢默倒像是一個“天下兵馬大元帥”,無形中掌控著天下的局勢。
如今這廝已經掌控了江南,浙江,江西3省之地,重兵在握,財富在手,又是皇親國戚,結交各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以及泰西諸藩,這是一個臣子該做的事情嗎?
要說錢默沒有野心,打死他也不信。可眾人對錢默的印象就是他年少有為,為人謙遜,居功不傲,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同是封疆大吏,一個進士出身的神童和一個草莽出身流寇能一樣嗎?
錢默實在隱藏的太好了,以至於他都已經一手遮天了,人們卻對他還是毫無防範,看來又是一個王莽啊!
瞿式耜相信即使他現在一頭撞死在大殿之上,永曆也不會相信錢默對大明有不臣之心。
不過好在如今永曆朝廷的封疆大吏不止錢默一人,之前錢默支援李定國明顯是得罪了孫可望。根據兵部得到的戰報,錢默肯定也支援李國英了,清軍根本進不了四川,不可能給李國英送魯密銃,那麼能給他送魯密銃的就只有錢默了。
雖然阻止吳三桂入川對朝廷有利,但對瞿式耜可不是一個好訊息,畢竟他已經把吳三桂看成了自己的外援和倚仗。
錢默偷偷給李國英送軍火這件事情,自己還是要提醒一下吳三桂,順便挑撥下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
不過好在錢默對於北上收復京師好像並不熱心,以他的實力直搗京師並不難,但他連淮河都沒有渡過。
很明顯錢默對清廷採取的是養寇自重的策略,此人實在是居心叵測。
不過這也正好給了別人機會,眼下最大的功勞不就是收復京師嗎?如果吳三桂能夠搶在錢默之前佔領京師,那麼朝廷自然就不用還都南京了,可以直接把國都遷回京師。
北方並不是錢默的地盤,到時候自己有吳三桂的支援,便可以同錢默以及錢謙益、馬吉祥他們分庭抗禮了。
此時他彷彿在黑暗之中看到光明。
於是瞿式耜一邊以兵部的名義組織各路明軍圍攻武昌,另一邊則偷偷派人給吳三桂送信,讓他趕快出兵搶先佔領京師。
博洛退到武昌之後,清軍在武昌地區的兵力也達到了12萬人,其中滿洲鑲黃旗2萬人,正藍旗1萬1千人,鑲白旗1千人。
此時清廷的滿洲八旗已經被明軍消滅了大半,只有鑲黃旗保留的最為完整,正白旗除了在大同城下損失了1千多人,也算是沒有傷筋動骨。正藍旗、鑲白旗和正黃旗如今屬於半殘的狀態,兩紅旗和鑲藍旗則是全軍覆沒了。
雖然武昌城十分堅固,清軍也沒有放棄的意思,不過博洛可不敢將滿洲八旗繼續留在江南了。畢竟錢默已經佔領了安慶府和廬州府,要是他出兵湖北佔領了黃州,那麼武昌又要被明軍包餃子了。
很快3萬多滿洲八旗就撤過了長江,博洛率領2萬鑲黃旗堅守黃州,另外正藍旗則是撤到了河南的信陽,作為機動力量。信陽距離武昌和徐州都不算太遠,兩頭都可以支援,也算是給自己退回河南留了一條退路。
當然瞭如果滿洲八旗全部撤出武昌,肯定會造成軍心浮動,博洛把何洛會的1千鑲白旗留了下來,並由河洛會節制武昌各路兵馬。
此時湖北西部也是防禦空虛,為了防止李過趁機佔湖北西部的州府威脅武昌,博洛派懷順王耿仲明和其子耿繼茂率領2萬人分別進駐江陵與襄陽,確保武昌側翼的安全。
至此留在武昌堅守的清軍還有7萬人。
湖廣總督堵胤錫雖然依靠錢默的幫助收復了湖南,此時他手上的兵力並不寬裕,其實無力進佔武昌。
不過瞿式耜卻以兵部的名義責令堵胤錫儘快發起武昌戰役,並給堵胤錫調集了大量援軍。
堵胤錫召集了何騰蛟的殘部以及朝廷從廣西派來的援軍,在此基礎了建立了自己的督標1萬人。此外馬進忠部出兵1萬5千人,李過的忠貞營出兵2萬5千人,郝搖旗出兵2萬人,陳友龍出兵1萬人。堵胤錫算是勉強湊出了8萬人馬。
此外各方也得到了了兵部的調令,錢寧從江西出兵5萬,李元胤帶來了5萬福建軍,就連貴州的李定國也派出了1萬人前來參與這場武昌會戰。
錢寧率軍從江西瑞昌出發一路西進,順利攻克了興國州,與李元胤的5萬大軍匯合後,又攻佔了大冶,抵達了武昌外圍。
另一邊堵胤錫和眾人在臨湘匯合後也是一路北上,先後攻克了嘉魚、咸寧等縣,推進到了距離武昌不足10裡的全口鎮。
此時明軍集中在武昌城外的大軍已達19萬之眾,武昌大戰一觸即發!
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援!
感謝大家的訂閱支援,書友群已經新建,大家可以加一下。今天0點10分準時發200個新章推薦包。感謝各位的推薦,追讀,評論,月票,打賞以及角色小愛心,祝大家都能搶到包!
<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