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再抓就要冒煙了

“這......”

陳必華本以為李虛一個少年郎,出的數學題也就是些買酒賣物之類的題,根本就難不到哪裡去。

可他聽到李虛說出的題後,頓時人都有些懵了。

“陳大博士,愣著幹嘛?一刻鐘的時間,你別一道題都算不出來哦。”

陳必華接過李虛遞來的紙,皺著眉頭道:“此題......老夫需用算籌!”

李虛嘴角一揚,笑道:“可以。”

“婉秋,將算籌和毛筆給他用下。”

“反正只有一刻鐘時間,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只要能算出甲二狗一家人各多少歲就行。”

陳必華表情嚴肅,沒有廢話,更沒有搭理李虛。

他接過朱婉秋遞上前的筆和算籌,就開始趴在方桌上抓耳撓腮的算起來。

周遭的那些食客,此刻也是一副看熱鬧跟著算,在原地或是掰著手指心算,或是仰頭看著麵館的天花板木樑沉思。

李虛也沒閒著,拿著新的紙唰唰的又開始寫下第二道題。

題目非常簡潔,就一句話:任取三個長度小於十的線段,它們能組成一個三角形的機率是多大?

這題或許給普通百姓看,怕是連什麼是三角形都不知道,根本看不懂。

但是,國子監算學院的博士是肯定看得懂的。

寫完後的李虛,笑著走上前,將紙放在陳必華的身旁。

見他握著毛筆眉頭深皺陷入沉思的模樣,李虛搖頭說道:“陳博士,你這不行啊!無從下手嗎?”

“怎麼連一道小學生的題都不會做啊?”

陳必華老臉一黑,冷聲道:“豎子,休要多言打擾老夫。站遠些,別擋著老夫的光。”

李虛呵呵一笑,大白天的,還擋你的光,你怕是看題給看暈了吧。

他退後說道:“好,你慢慢算。”

說完,見站在旁邊不遠處的崔延明也伸長脖子看陳必華做題。

“崔祭酒,既然陳博士在做題,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那咱們就來比比文學吧?”

“你先來還是我先來?”

崔延明聞言,雙手背於身後,仰頭挺胸道:“好,那便老夫先來吧。”

“聽好了,老夫這詩,名曰望長安”

“碧空下,高樓巍峨插雲煙,閃爍燈火照晝夜。

坊市間,宮牆影轉月華明,輕紗冉冉麗景生。

繁華之地是長安,輝煌壯麗世無雙。

朱門石階踏玉蘭,行人衣服鮮麗豔。

市井繁華千萬裡,人聲喧囂盈耳畔。

琉璃瓦上滴晶瑩,紅牆綠瓦映燭明。

金碧輝煌沐朝陽,翠幕羅帷護千層。

宮殿金殿接雲霄,天宮仙閣夢想飄。

......

崔延明唸完自己很滿意的作品,得意的笑道:

“小子,兩首就不必了,老夫只需一首便可見贏你。”

“該你了!”

他的這一首詩是七言詩行體,該文體首創於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正是如今的大唐貞觀剛剛興起,即將盛興起來的一種文體。

“好詩。好詩啊!”

“不愧是國子監的祭酒,這短短不到半盞茶的時間,便能做出這種詩來,實至名歸!”

“好~崔祭酒才華橫溢!”

“......”

這首隨性而做的詩詞,雖談不上驚豔,但卻已經讓在場的眾人為止驚歎,包括李虛。

心中也是贊同的暗道:這老東西,還真有點學問吶。

不過,李虛心中驚訝歸驚訝,但卻是高興得快要跳起來。臉上的笑容都快要繃不住了。

崔祭酒啊,崔祭酒。

話說你作什麼詩體不好,幹嘛偏偏要選這七言詩行文體呢?

你這不是往我,不是,往李白槍口上撞嗎?

“崔祭酒,就這啊?”

李虛笑著問道:“堂堂國子監的祭酒,掌管統領整個大唐最高學府的祭酒,就這水平?”

“你要是這樣,那我還真不客氣了哦。”

崔延明聽到這牙尖嘴利的小子這麼譏諷,再淡定的他也來了脾氣。

“小子,別光耍嘴皮子。老夫的詩已作完,如今該你了!”

這時,一旁的陳必華忽然低聲驚呼道:‘啊~還是不對!’

“這就一個總數,如何算得出甲二狗家六人的歲數?”

“這甲二狗的爺爺,和爹爹,為何都要小小兩歲的夫人!?就不能找同歲的嗎?”

“……”

李虛瞥了一眼快要發狂的陳必華,差點沒笑出聲來。

他定眼看向崔延明,點頭道:“好~”

“七言詩行是吧?我這首詩,名曰將進酒。你可聽仔細了!”

“咳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虛那略顯稚嫩的男聲故意壓低聲調念出的第一句,便讓在場圍觀的數十名百姓食客給閉上了嘴。

整個麵館安靜得連後廚鍋鏟劃鍋的聲音都聽得見。

李虛沒有猶豫,繼續默唸道: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一首不算長的李白經典名詩唸完,在場的眾人鴉雀無聲。

足足沉默了數息,麵館內才爆發出陣陣的喝彩稱讚聲。

“好!好一首將進酒。”

“開口這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氣勢真絕了!”

“絕句啊~,這是千古絕句啊!”

“好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好一個還復來。遙想當年,錢某我散盡家財替我娘治病。如今還不是都賺回來了。”

“......”

四周的議論稱讚聲是毫不掩飾的。

就即便是那幾位同為朝中官員的食客,此刻也閉上嘴默不作聲了。

想不到這麵館的東家少年,竟能做出此等絕句來,實在是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崔延明作為國子監祭酒,自然明白李虛念出口的這首詩有多重的含金量。

他指著李虛,支支吾吾道:“你這詩~你怎麼能作出此等......”

李虛理解對方是什麼心情,但卻並不打算就此作罷。

他故意作出一副茫然不知的模樣,問道:“怎麼?崔祭酒,我這首詩是不是比之你的差太遠?”

“這也沒辦法嘛不是,你畢竟是國子監的祭酒,論學問那定然是才高八斗,學識淵博。”

“要不我就再來一首?”

說完他輕咳兩聲,說道:“這首詩,我稱之為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這首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他被貶後逛花船寫的。

李虛雖然是抄作業,但肯定不會連那什麼‘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這些明顯會露餡兒的也抄的。

一段失意逛花船,聽長安樂伎彈琵琶的雅事兒經歷,可以說是活靈活現的呈現給了在場的眾人。

霎時間,眾人看向李虛的眼神,完全就變了。

在這些食客和百姓的眼中,李虛早已不是一個少年。

李虛笑著說道:“崔祭酒,我這人吧,城外村中來的,學問的確不咋地。還請崔祭酒指教一番呢。”

崔延明盯著李虛明顯故意的詢問和那得意的笑容,臉色黑得如碳墨似的。

聽到李虛的反諷,他心中即是苦悶,又難以接受現實。

不!

不可能!

他一個少年,怎麼可能作出此等千年絕句來?

一作還是兩首。

崔延明越想越氣,心中越是惱怒。

氣急攻心的他,只覺一股暖流從胸腔湧上直逼喉嚨。

“噗~”

鮮血噴出。

“......”

“崔祭酒~”

“崔老!”

麵館內的其餘朝中官員紛紛上前,將一瞬間老了好幾歲的崔延明給攙扶住。

李虛嘴角一揚,驚聲道:

“哎呀~崔祭酒,你咋還吐血了呢?這可不是吃麵吃的喲,別訛人哦。”

說著還不往調侃一旁連小學題都沒算出來的陳必華,很是好心的提醒道:

“陳博士,你也別抓腦袋了。再抓就要冒煙了!”

“你這頭本來就有點禿,帽子也不戴,再抓要變和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