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許可的港片回憶

李喆和許可決定拍一部有關賭鬼的電影。

除了有教育意義外,跟“賭片”在香江和大澳等地區有特定的觀眾群體有很大關係。

說起來,這跟當地的風俗有關。

特定的生活習慣,養成了很多人嗜賭的習性。

就像某個暢銷書作家在書裡寫的:

“為什麼大家總是說‘吃、喝、嫖、賭’,為什麼不說‘賭、嫖、喝、吃’?”

“因為賭最厲害,不管你怎麼吃,怎麼喝,怎麼嫖,一下子都不會光的,可是一賭起來很可能一下子就輸光了。”

“一輸光了,就吃也沒得吃了,喝也沒得喝了,嫖也沒得嫖了。”

......

賭片作為香江商業電影的一個型別,在上世紀最後十年,曾經風行一時,大行其道,更在票房上取得無數成功。

這些影片以影壇偶像為主角,故事情節奇特,牌技花樣炫目,騙術千術奇思妙想,故事充滿娛樂性。

尤其是許多賭片的高潮,集中在影片結尾“shohand”決勝負的那場戲,情勢逆轉,跌宕起伏,局外有局、套中有套,主角光環籠罩,金錢美女在握,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贏得最後勝利,深受大眾追捧。

可惜,高潮來的快,去的更快,只不過了十餘年的發展,賭片互相抄襲、情節雷同、缺乏新意,粗製濫造,隨著整個港片的式微,賭片這一香江電影獨有型別更為沒落。

近年來,賭片偶有拍攝,但整體仍是酒瓶裝新酒,賣弄情懷,靠明星大雜燴圈錢罷了。

在李喆創作電影劇本的時候,許可不免有些意興闌珊。

恰逢楊蜜問起有關賭片的行情。

許可便緩緩的介紹起來那個輝煌的時代。

“說起賭片,就不得不說它的起源。”

“所謂十賭九騙,千賭一家,香江賭片的起源也得從騙說起。”

“大約是1971年,香江大導演李翰祥結束寶島苦悶生涯,轉赴香江,重整旗鼓,以新國聯的名義繼續拍片,風格驟然由古雅敦重、諧趣怡然的古典大導演轉為爾虞我詐、諷俗嫉世的寓言家,將從《騙術奇談四卷》汲取的營養水分構思一些小品片段組織成以騙為主題的集錦片《騙術奇譚》。”

“這部《騙術奇譚》中,李翰祥採用了兩位街頭賣藝的說書人串起整部戲,將市井風貌、坊間笑談、性感調情共治於小品化敘事,開始影射現代城市的功利主義。”

“揭示現代人的不擇手段和物慾橫流,表露香江人面臨一種急速暴富形勢下,迥然迷惘和不適應的心態。”

“影片在公映後大受歡迎。”

“其後兩年,李翰祥在大興風月片的基礎上,以騙錢騙色為主題,博採各類民間騙術段子,雜合70年代香江要素,分別於1972年和1973年分別推出《騙術大觀》和《騙術奇中奇》,同樣票房斐然,成就騙術三部曲。”

提起這位老前輩,許可豔羨不已。

“而在此期間,邵氏推出了部《吉祥賭坊》。其本質上還是以賭為背景的邵氏動作片。”

“講述軍閥混戰年代,何莉莉與嶽華飾演一對青梅竹馬的情侶,吉祥賭坊掌管人何莉莉下嫁嶽華。“

“期間,其它地方惡霸豪強勾結官府也開設賭坊,誘使賭徒沉迷其中,結果家破人亡。”

“兩人幡然醒悟,認識到賭博對人的毒害作用,宣佈停業,誰料卻惹禍上身。”

“嶽華髮奮練就一手精湛的賭術,決心以賭制賭,面對的賭坊一幫有權有勢的惡勢力,終於在一場浴血戰鬥中,慷慨捐軀,用兩人的鮮血使眾多賭徒猛醒。”

“《吉祥賭坊》是邵氏票房最為成功的戲之一,但相傳導演在邵氏待得並不愉快,一方面他與邵逸夫商定的水滸題材,特別是心愛的《大名府》那一段,被老邵一句水滸任何橋段別人都不能動全然霸走,只能捨棄《水滸傳》改拍《吉祥賭坊》。”

“另一方面邵氏倉促為戲,工廠化模式,只看重效益的勢利做派,讓張導有些理想撞上現實的落差。”

“同時,《吉祥賭坊》拍攝之際,老邵不但挖走了張導的副導演午馬,同時還拉走嶽華去演個大反派,讓張導有被挖牆角的痛感。”

“這也造成張導完成六部片約後毅然返臺。”

許可講起老歷史,滔滔不絕。

不僅楊蜜,連一旁的阿奇都聽呆了。

許可繼續回憶。

“《大老千》是邵氏時期花費張導最多心血的一部社會寫實片,從73年開始策劃直到75年才上映,張導掌握了大量賭場老千行騙的資料,並向此行前輩請較,因而把老千行騙的萬般手法揭示等十分清楚透徹,構成了影片最引人入勝的部分。”

“影片難得以女性為主角,邵氏豔星陳萍以一位奇特美豔的交際女郎形象,施展美色誘惑代父報仇,方式出其入勝。”

“《大老千》片中有很多花招,情節緊湊刺激,還有許多神奇令人難以置信的千術。”

“我記得,張導說過,他收集了很多方面的資料,並且也訪問了許多內行人,希望能把老千行騙的陰謀揭示出來,一則可以增強影片的娛樂色彩,另外也許可以給人提高警覺。”

“此外,張導賭片三部曲,編劇都是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可以說倪匡和張導都是香江賭片的拓荒者。”

“在香江賭片尚處剛剛萌芽之際,地球另一端的好萊塢一出手就達到賭片高峰。”

“1973年12月25日,影片《騙中騙》在美國上映,講述利用騙局報仇的故事。”

“影片由美國影視地位卓著的保羅·紐曼和羅伯特·雷德福。”

“《騙中騙》是兩位大明星即《虎豹小霸王》席捲全球后的又一次成功合作,影片最終也獲得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在內的七項大獎,可見受歡迎程度。”

“《騙中騙》採取了小節式的結構,用幕劇拍攝手法,分為七環:賭徒、圈套、下餌、設套、賭馬、出擊、上鉤,整個故事便如行雲流水,任意自然。”

“羅伯特·雷德福飾演的虎克原本是一個爛賭無品的騙子,為了給搭檔路德報仇,同時也是給自己解套,找到最優秀的失意落魄的亨利?康夫,兩個人招募眾多人手、設下一個豪華錯綜複雜的賭局。”

“當年第一次觀影結束後,第一感覺讓人感覺無比暢快,深為編劇的巧妙構思所折服。”

“《騙中騙》在全球的成功,極大的啟發了香江邵氏名導程剛的思路,據此創作了經典的《賭王大騙局》,一舉奠定了賭片以兩方仇怨展開大賭局的劇情基構。”

“該片被很多人認為是香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賭片,同時也奠定了程剛作為賭片奠基者的江湖地位。”

“時間很快到了1977年,香江娛樂圈爆發銀雞案,多名豔星涉及賣,遭警方傳話,轟動港城。”

“邵氏聞風而動,邵逸夫欽點程剛指導此熱門題材,考慮程導一向慢工慢活,容易超支超時,又委派楚原、孫仲兩大名導協助,當年即完成上映了叫好又叫座的《應召名冊》,再次躋身票房十強,程剛聲威再次大震。”

“儘管如此,程剛在一向講究工業化、經濟利益為第一的邵氏也面臨高高掛起和閒來無事的窘境,邵逸夫也根本不擔心被挖牆腳,因為別的公司也沒財力能夠承受的起程剛的慢工細活。”

“身處巔峰之際的程剛苦悶於英雄無用武之地,陷入短暫的沉靜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程剛後來身患中風埋下了伏筆......”

“可惜一代大才子,就這樣晚年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