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電影節獲獎,分蛋糕

兩人正在打鬧時,突然傳來敲門聲。

咚咚咚!

咚咚咚!

“吉吉,在裡面嗎?”

“是我啊!老曹!”

“還有我,陸洋!”

李喆和楊蜜對望一眼,連忙止住動作。

嘻嘻索索的穿衣服,快速收拾一番。

李喆喘了幾口氣,走去開啟房門。

門外站著的是《烈日灼心》導演曹平,以及《繡春刀》的導演陸洋。

都是熟人。

李喆連忙把二人請進屋。

突然造訪的曹平,看到屋裡的楊蜜,有些吃驚。

楊蜜不好意思的跟兩人點頭打招呼:“曹導,陸導,你們怎麼來了?”

曹平乾笑幾聲,不知道怎麼回答。

明顯是壞了李喆的好事兒啊!

陸洋倒是笑眯眯的打趣道:“有急事兒找吉吉,不打攪吧?”

“不打攪,不打攪,您兩位快坐!”

楊蜜收起臉上的尷尬,勤快的端茶倒水。

曹平望著李喆和楊蜜,乾笑道:“兩位大老遠的趕來,真是辛苦了!”

“原本想讓你們休息一晚的,但事態有變,就不得不深夜打擾了!”

李喆連連擺手:“曹導您說的哪裡話,有什麼事情您就吩咐吧!我一定辦的漂漂亮亮!”

曹平滿意的點點頭,然後指指旁邊陸洋:“還是陸導來說吧。”

李喆好奇的望向陸洋:“陸導,什麼事兒啊?”

楊蜜也好奇的望向陸洋。

陸洋笑呵呵道:“吉吉,蜜蜜,來,大家都坐下聊。”

李喆和楊蜜找了個位子坐下。

陸洋嘆了口氣,繼續開口道:“既然曹導讓我來說,我就解釋一下。”

“其實,今天來,主要是說一下明天電影節的注意事項。”

一聽事關電影節,李喆和楊蜜頓時認真起來。

據陸洋介紹,這次要參加的電影節,全名是京城電影節。

整個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週”,“影評人週”,“華夏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部分。

李喆聽得微微皺眉。

這種模式倒是跟前世的戛納電影節很像。

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由知名電影文化藝術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

其中一名擔任評審團主席。

非競賽單元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一種關注單元和導演雙週單元發掘了不少具有潛力和成就的導演。

比如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週、影評人週、電影新貌市場展等單元組成。

兩組評審團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

主競賽單元獎項很多,最出名的就是最佳影片長城獎。

因其獎盃為精緻長城模樣,所以才叫“長城獎”。

還有評審團大獎。

評審團大獎又叫評委會大獎,是京城電影節僅次於最高獎項長城獎的二等獎。

除此之外,還有最佳導演獎,最佳劇本獎,評審團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演員獎,特別提名獎,榮譽長城獎等。

榮譽長城獎,是京城電影節頒發的終身成就類獎項,旨在表彰對電影藝術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非競賽單元及獎項,則與主競賽單元的大師雲集不同。

這個單元,旨在介紹新晉影人帶來的原創性和不同作品。

同樣會有一系列獎項。

因為《烈日灼心》和《繡春刀》不在這個系列,陸洋就沒多說。

李喆反而用心聽了下,以備後用。

......

陸洋交代完背景,就鄭重的告訴李喆道:“吉吉,我聽到一個小道訊息,這次電影節,你恐怕獲獎的可能性不大。即便能拿獎,也是個安慰性質。”

這才是陸洋和曹平過來的真正用意。

短短一年時間,李喆從默默無聞的小角色,變成一線大咖。

成長速度驚人。

但電影節就是一個分蛋糕的舞臺。

蛋糕早就分好了。

兩人怕李喆心裡失落,所以得知訊息後,早早地過來給李喆打預防針。

李喆似乎早就有心理準備,呵呵一笑道:“謝謝陸導和曹導能來安慰我,放心吧,無論結果如何,我都能面對的。畢竟我還年輕嘛!”

聽李喆如此說,陸洋和曹平更加不放心了。

兩人拉著李喆又做了一番安慰。

“吉吉,伱可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哈!”

“就像你說的,你還年輕,未來日子長著呢!”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苦勸李喆。

歸根到底就一個字,要穩!不要衝動!

你還年輕,有的是機會!

走之前,陸洋還打趣的讓楊蜜多寬慰寬慰李喆。

把楊蜜鬧了個大紅臉。

兩人走後。

楊蜜也變得很不放心:“吉吉,你明天不會搞事情吧?”

李喆誇張地張開四肢仰面躺倒在沙發上,笑道:“放心!我很乖的!”

“而且,既然曹導與陸導一起過來,那就說明,組委會已經分好了蛋糕。”

“甚至,說句難聽的話,組委會根本不怕我鬧事。”

“我又不傻,幹嘛搞事情?”

“恩,你說的也有些道理。”

楊蜜猶豫道:“不過呢,不管怎麼說,你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畢竟這是人家的地盤。”

“咱要懂得低頭,大不了以後找回場子!”

李喆自然明白楊蜜的顧慮:“我會注意的!別想這麼多了!隨遇而安吧!”

“蜜蜜你早點去休息吧!”

楊蜜無奈的瞄了眼李喆,緩緩走出門去。

她其實很想留下的,但又怕被狗仔拍到。

畢竟這裡是電影節,人多嘴雜。

次日,京城電影節正是開始。

用一句人山人海,星光熠熠來形容一點都不過。

李喆雖然沒有帶團隊過來。

陸洋還是貼心的派了化妝師過來替李喆和楊蜜梳妝打扮。

各方的大記者“長槍短炮”的佔據重要位置。

地上的紅毯像一匹火紅的綢緞,引領著眾多明星走上大舞臺。

李喆挽著楊蜜走上紅毯,自然引起記者關注。

“嘿!快看!是卷王!”

“李喆來了!”

“真是吉吉哥啊,好帥!”

“咦?他怎麼跟蜜蜜一起進來啊?”

“早就聽說他倆在一起了,是不是真的?”

“問問不就知道了?”

“......”

李喆挽著楊蜜,淡定的跟眾人招手。

在指定位置簽名,合影。

閃光燈咔咔咔的響起。

期間,更是有記者追著採訪他跟楊蜜的關係,都被李喆笑著敷衍過去了。

這個場合,不宜多說話。

拍完照,李喆和楊蜜進入主會場。

會場裡已經來了不少熟面孔。

除了《繡春刀》劇組和《烈日灼心》劇組的熟人,李喆還看見了郭大四團隊。

當然,還有陳鴿凱一行人。

這兩位都是有作品要參選的。

還有一些是純粹來蹭熱度的明星藝人。

比如歌手張珍,縫紉機樂隊等。

企鵝娛樂雖然被排擠,仍然被邀約了。

畢竟,企鵝的母公司實力不俗。

主場的座位很講究。

第一排是老藝術家,特級演員,以及一些德高望重的影評人。

第二排是當紅藝人,老牌的天王天后,算是大咖雲集。

第三排是流量明星,新生代演員,電影節常客,黃金配角等。

第四排和第五排就是首次參加電影節的藝人和一些幕後工作者。

李喆的位置被安排在第四排。

整個會場有幾十排座位,李喆所在的位置,已經算是比較靠前的了。

李喆的前面是天后張珍和辛大琪,也算都是熟人。

張珍看到李喆,甜甜的笑了下。

辛大琪則是招了招手,算是打過招呼。

李喆也微笑著點頭回應。

只是兩女似乎都有意識的忽略掉了楊蜜。

楊蜜也像看不見她倆似的,轉頭跟後排的劉溼溼說悄悄話。

“吉吉,好久不見。”

李喆坐在最邊緣,忽然聽到左側有人打招呼,回頭一看,竟然是鄧召。

“哈哈,召哥,好久不見。”

鄧召旁邊坐著的都是《烈日灼心》劇組。

除了鄧召,郭水壽,段小龍,曹平這些熟人也都在。

“吉吉,聽說你在香江混的風生水起?也不想著帶帶兄弟們?”

鄧召大大咧咧的開噴。

“別鬧,你們哪個不是發展的順風順水?”

李喆才不上他的當。

“那也要多聯絡啊!”

郭水壽也湊過來,加入聊天:“吉吉,以後有機會還是多關照下。”

“既然郭哥發話了,我必須聽著。”

李喆狡黠一笑:“說起來,我手裡還真有幾個不錯的本子,要是合適的話,回頭聊聊?”

“好啊!”

郭水壽連忙答應。

“吉吉推薦的資源,肯定差不了。”

這年頭,演員碰到一個好劇本不容易。

郭水壽拍完《烈日灼心》休息了很久都沒遇到合適的本子。

鄧召眨了眨眼:“是你自己寫的本子嗎?”

李喆的才氣,鄧召還是服氣的。

李喆搖搖頭:“本子雖然不是我寫的,但大綱和提要是我提供的。”

“那也行啊!”

鄧召也來了興趣:“回頭,別忘了叫我一起聊聊。”

李喆嘿嘿一笑:“放心,我心裡有數。”

李喆說的是《黃飛鴻》系列和《仙劍》,《蜀山》,以及《鬼吹燈》系列。

郭水壽和鄧召就算演不了主演,湊個配角也是一個助力!

就連一旁的段小龍也好奇的望過來。

可惜,段小龍是個燜葫蘆,公眾場合不太想說話。

聊了沒幾句,又有明星陸續進場。

李喆跟熟悉的,不熟悉的明星藝人隨意打著招呼。

幾十分鐘後,電影節正式開始。

大領導落落大方的走上臺,致開幕詞。

“各位來賓,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在這眾星雲集的時刻,享受這一年的電影盛會,在這一年裡,許多電影人不倦地奮鬥,為我們帶來眾多膾炙人口的影片。

這些奮鬥者裡,有好多老一輩的導演,也有很多新生代的生力軍;有些電影在上也博得了很好的口碑,這讓我們看到了華夏電影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希望,本屆京城電影節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受。

請允許我代表所有人,預祝本次電影節取得圓滿成功......”

大領導的演說功底還是很深厚的。

致辭之後,就是正式評獎。

獎項一個接著一個。

昨晚陸洋的提醒果然沒錯。

電影節就是個分蛋糕的。

獲獎的幾乎都是老導演或者京圈,西北圈的大佬。

李喆都看的昏昏欲睡了。

直到,曹平帶著《烈日灼心》劇組上場......

大螢幕上播放《烈日灼心》影片片段。

評委給出評語:

滅門案件的背後充滿玄機,運用冒險、大膽、極具張力的表達手法,展現出這樣一個特殊題材,我們期待他的下一步作品。

不出意外,這部影片作為京圈的代表,獲獎了。

導演曹平很激動,站在臺上激動的發表獲獎感言。

“都說導演很喜歡資本家,我想說很感謝《烈日灼心》的三個投資方,謝謝。我最後要說,迄今為止我依然認為,電影總要說點什麼,才是電影。”

曹平下臺後。

最戲劇的一幕出現了。

三個主演竟然都拿下了影帝。

一炮三響。

臺下觀眾都炸鍋了。

有鼓勵的,也有譏諷的。

雖然大家都直到是分蛋糕,但也用點心行不行啊?

太明顯了啊!

獲獎的三人卻不這樣想。

他們很激動。

鄧召,郭水壽和段小龍三人站在臺上,意氣風發。

頒獎人笑吟吟給出評判:“他們不僅僅各自表現優秀,同時他們集體式的缺一不可的演出,讓影片得以完美呈現,讓人刮目相看。”

鄧召第一個發表獲獎感言:“最近大家比較關心我個人的生活,我更希望大家關心我的藝術創作,感謝《烈日灼心》,感謝京城電影節,讓我們能夠重溫那段歲月。”

“我離開劇組的那天,發了一個朋友圈,我說:小豐,我在你的房間住了那麼久,今天不得不離開,知道你在那個世界挺苦的,希望你過得快樂一點。我是小豐,我是鄧召。”

“其實藝術就是無中生有,它會讓我們那個人真的在世界存在過,如果世界真的有平行空間的話,我相信小豐就站在我邊上。所以,這個獎是小豐的,小豐,謝謝你!”

鄧召的獲獎感言很走心,獲得大量掌聲。

段小龍的獲獎感言則很直白。

“從我踏上這條道路開始,到我第一次獲得新德里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再到今年站在這裡,我經歷了兩個12年。”

“讓我想起了《為奴12年》,作為一個演員,我願意為戲為奴。”

到了郭水壽,則又開始標準式感謝。

“每個人都有過往,可能甚至是犯罪,在痛苦中會糾結。”

“我相信,每個觀眾看完《烈日灼心》,都能照亮自己的心。”

“在這裡感謝我的朋友、經紀團隊,感謝鄧召、段小龍,曹導,感謝家人的支援。”

原以為《烈日灼心》沒自己什麼事兒。

沒成想,組委會又放出一個炸彈。

“獲得最佳新人獎的是...李喆!”

“吉吉,你獲獎了?”

“快!去領獎!”

李喆完全懵逼了。

要不是楊蜜一直催促,他都以為是在做夢。

這...出演幾分鐘的戲份,也能得獎?

還是最佳新人獎?

李喆感覺很諷刺。

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上的領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