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一怔,萬萬沒想到事情竟然又回到了原點。

兜兜轉轉,到頭來竟還是繞不開這一個“錢”字?

抱著疑惑的心態,衛九歌又問道:

“那鹿鳴軍呢?

“既然調動軍隊花銷甚大,那你先前又為何提起鹿鳴軍?難道他們就不用花錢嗎?”

方韋趕忙答道:

“啟稟陛下,鹿鳴軍作為我大周的王師,從以前開始,它的運轉方式就與其他軍隊不同。

“其他軍隊是每動一次,計算一次消耗與戰損,然後結算成金銀。

“但鹿鳴軍不同,他們因為常年在外輾轉征戰,若是一次一結,未免太繁瑣了些。

“所以以前岐......路賊在的時候,就有過規定,都是每年年初撥款,持續一年所用,然後年末再將新一年的計劃報表呈上,以此迴圈。”

女帝黛眉蹙起:

“每年稅收一半都要撥給他們,這年年如此,每次都能花的完嗎?”

方韋眼珠一轉,答道:

“這臣便不知了,因為鹿鳴軍名義上畢竟是陛下的直屬親軍,所以不歸兵部呼叫。

“他們行伍內的事情......呵呵,臣每次過問,無論是以前的路賊,還是如今的代帥明陵,都在刻意迴避臣,臣也插不進去手啊。”

女帝眼神微眯,纖細的指間輕輕的敲打著身下座椅的龍首,神色不善的掃視著下方的方韋。

她只是不瞭解民生經濟,覺得一枚雞蛋十兩銀子無可厚非。

但並非是不瞭解朝堂政治!

如何能聽不出方韋此話是在跟她抱怨鹿鳴軍的獨立性太強?

或者說,他就是在等著自已下旨,想將鹿鳴軍這隻獨立在外的“鹿”,重新束縛在兵部的“項圈”之下。

確實。

沒了路蒼瀾,如今的鹿鳴軍確實跳脫了些,竟然連聖旨都敢拒之門外。

若是找到時機,倒是可以加以束縛......

不過,絕不是現在!

因為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天地萬物,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更不能開口向朕索要!

即便要給這隻鹿套上項圈,那項圈也應該在自已手中,而不是什麼兵部。

否則,誰能保證不會出現下一個路蒼瀾?

女帝重新坐回龍椅,倚靠著身子,玉手撐著腦袋,淡淡的說道:

“如今寧國在外,虎視眈眈,鹿鳴軍齊聚南境是奉了朕的旨意,暫時不能調動。”

“那岐州的黃巾賊......”

“讓西境附近屯居的府兵去吧。”

“是,陛下,只是這糧草耗資該如何解決?”

衛九歌目光淡漠的掃視著下方一眾朝臣,出聲道:

“諸位愛卿,這大周是朕的,也是你們的。

“如今國庫空虛,外有鄰國虎視眈眈,內有逆賊犯上作亂,值此危機時分,你們就沒有什麼想說的嗎?”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哪一個不是人精?

他們自然聽得出,女帝此話是想讓他們出錢來幫府兵們平叛的。

呵呵,天真。

錢都進了我們的口袋了,還想再往外掏?

鬧呢!?

所以,場上一眾大臣們皆是很有默契的全都選擇了閉嘴,只低著腦袋,一言不發。

而看著他們這副樣子,衛九歌也是不禁在心中暗罵全都是老狐狸。

既然無人開口,那她只好先行點將。

當即看向站在百官之首位置的那名老人,開口道:

“老太傅,如今國難當頭,不知你可願為我大周挺身而出啊?”

女帝的聲音並不小,傳遍整個朝堂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不知為何,那老太傅卻像是沒聽到一般。

直到階前李秀衣上前幾步,再次呼喊著老太傅。

老太傅這才像是猛然驚醒一般,鬆開手中柺杖,顫顫巍巍的跪倒在地:

“哎呀,臣老邁昏聵,竟一時間沒聽到陛下在呼喊臣,臣實再是罪該萬死,求陛下恕罪。”

“無妨。”

女帝擺了擺手,直接問道:

“不知老太傅對朕先前的提議,覺得如何啊?”

老太傅還像是裝糊塗一般,哼唧著說道:

“陛下,嗯,不是老臣不願,實在是因為臣這把老骨頭動不了啊。

“若是老臣再年輕個二十歲,一定甘願披甲提槍,作陣前卒,為我大周建功立業......”

“誰要你披甲提槍了?我大周不缺將軍,更不缺士兵!”

對於老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裝糊塗,衛九歌也是瞬間沒了好脾氣,語氣慍怒的問道:

“朕現在是說,我大周國庫空虛,沒錢調動府兵了,你可願拿出部分家產,資助一些?

“所欠之額,秋收之際,朕都會一併補給你。”

“哦哦,原來是要錢啊,老臣還以為陛下是要老臣上陣殺敵呢......”

老太傅像是鬆了一口氣,笑呵呵的說道:

“既然陛下都開口了,那老臣肯定得支援啊。”

此話一出,還不待女帝嬌顏露出喜色。

下一刻,便聽老太傅繼續說道:

“這樣,老臣便自作主張,勒緊褲腰帶,將下半年府上的伙食費全都拿出來,以供陛下使用。”

“能有多少?”

“大概紋銀三百......”

“三百萬?”

“呃,三百兩。”

“......”

女帝沉默了,淡淡的說道:

“老太傅還是把錢拿著吃點好的吧,省的沒幾年可吃了。”

隨後又將目光轉移到在場眾人的身上:

“那你們呢?”

“臣等惶恐——”

官員們紛紛跪地,就一個勁打著官腔,也不接話。

女帝冷冷的說道:

“朕算是看出來了,各位卿家是都不願意外掏錢啊?

“也罷,既然你們不掏,那朕來掏!

“秀衣,傳朕旨意,即日起,朝廷上下,開爐鑄錢!”

此言一出。

莫說底下朝臣了,就連李秀衣都愣住了,連忙說道:

“陛下,若真如此,只怕會讓民間市面出現動盪啊......”

“出現動盪總好過縱容逆賊作亂。”

女帝起身,瞥了一眼李秀衣而後說道:

“市面等到秋收之後,還可以加以控制,可若是任由逆賊行亂,我大周子民得死傷多少?

“不討論了,執行!”

“......諾。”

見女帝下定了決心,李秀衣沉默片刻,終是答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