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不經意的轉身間,顧櫻的生活猶如被冬日裡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冷酷而又徹底地改寫。

那一日,邵武陪她從城裡穿行於寒風中,把顧櫻送到了小鎮的醫院。顧櫻的母親在醫院裡吊著最後一口氣等著顧櫻。顧櫻急忙跑到醫院顧母的病房裡,最終見到了母親最後一眼,顧母強撐著見到了顧櫻最後一眼,緩緩的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顧母的眼中含著淚水,那是屬於一個母親對這個世界的不捨與遺憾,最終化為一聲輕輕的嘆息,永遠定格在顧櫻的記憶深處。

處理完顧母的後事後,顧櫻手中緊握著叔帝送予的筆記本,踏向山巔。

那裡,風繞山間,歲月靜好。

站在山頂,顧櫻將那記錄了十年間點點滴滴情感糾葛的筆記本,一頁一頁撕得粉碎,隨著風兒輕輕飄散。

猶如漫天飛舞的蒲公英,那些積攢的愛與痛苦,就在這片刻化作片片記憶的雪花,翩翩而去。

“我陪你長大,教會你什麼是愛,你長大後,學會了怎樣去愛,而去愛了別人!”顧櫻呢喃低語,她的聲音隨風飄遠,卻沉重得讓山峰也為之顫抖。

她的愛,如同那被撕碎的記事本,早已融入到她的每一滴血液,每一根骨骼之中。

這份愛,曾經溫暖如初升的朝陽,此刻卻冰冷如霜。

她說:“如今你讓我們的愛死去,還要我親手去埋葬。我不是林黛玉,我不喜歡葬花。”她的目光穿透雲層,彷彿在追問那已逝的情感能否聽見。

叔帝,那個曾與她並肩走過青澀年華的男孩,如今在顧櫻心中已經遠去。

他的離去,不僅帶走了兩人之間的愛,更殘忍地撕裂了顧櫻的心。

她的內心,像是被無盡的黑暗侵蝕,未來的道路顯得異常艱難。

顧櫻的自問自答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沉痛,“我要怎麼去生活?你否明白,愛一個人十年,血液與骨已經洗不淨了,讓我怎樣剔骨換血才會忘了這十年刻骨銘心的愛,如今讓我刻骨銘心的痛。”這是對過去純粹愛情的憑弔,也是對未來孤獨道路的迷惘。

面對著連綿不絕的山脈,顧櫻的心境也如這山川一般起伏不定。

她訴說著對叔帝的怨恨與祝福,那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情感。

她曾有無數次設想如何幫助叔帝,卻終究未能逃脫命運的捉弄。

而他,或許也是因為害怕這個曾經美好的姑娘,將來會有顧母一樣的悲慘結局,才選擇了離開。

顧櫻的故事,就像是一幅水墨畫,情感細膩而深刻,每一筆都勾勒出她心中的傷痛與不捨。

她的文字,既是對過往的告別,也是對未來的探尋。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她用自已的方式,詮釋著一份深沉而又純粹的情感。

當愛已成往事,顧櫻的心中是否還有溫暖的角落?或是隻能在回憶與現實之間,尋找那一絲稍縱即逝的光明?歲月的長河中,每一個關於愛的抉擇,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而顧櫻,正以她獨有的堅韌與脆弱,書寫著自已的生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