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老弟,還是你有辦法。”王暉一臉笑容的走了進來。

以前的王暉認為裴明柳過於理想,不過,這段時間下來,他逐漸發現,一個人有理想追求才敢去做。

就像裴明柳經常說的,秦朝和唐朝百姓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不去改變他,一萬年以後百姓依然這樣。

“老哥過譽了,接下來對於刺史府的監督職權要加大。

下午的問政我倒是有些期待…”。

辛君昌這個人為人還算比較正派,至少表面上看是這樣的。

年過五十的他兩鬢斑白,這幾個月下來,人都瘦了不少。

自從在藍田縣見識過對長孫僑的問政以後,說實話,他心裡是畏懼的,他從沒見過一個官員被議員如此逼問。

在辛君昌的心裡,官員就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庶民百姓豈能指責自已?

而如今,卻有無數人盯著自已,他心裡不慌才怪,因為自已的一言一行都會被放大。

“刺史,議會問政時間快到了,我們該出發了。”

面對身邊人的提醒,辛君昌拿著一摞檔案放在了自已麻布口袋裡,起身離開。

魏州議會是一家廢棄院子改建的,議會不大,大概能容納八十個人左右,採取的是和藍田縣一樣的階梯式。

議會大門上四個大字金光閃閃“天下為公”。

這四個字題字的人是李淵,各地議會仿製了一個牌匾,落款依然是李淵,作為太上皇李淵,自然希望留下自已大名。

議會左手邊是議員區,右手邊是觀察席。

今天參加聆聽的百姓很多,最後只能抽籤選出30人參加。

中間席位是被質詢區。

辛君昌到來沒有任何掌聲,更沒有鮮花地毯,這讓習慣了人前人後被人擁戴的他有些不習慣。

作為魏州議會的議長,裴明柳敲響了手裡的木錘,整個現場安靜了下來。

王暉是大唐御史,只不過,御史已經轉為大唐國會下院議員,此時的他在旁聽席旁聽。

“貞觀五年一月初七,魏州議會第一次問政在魏縣舉行。

這次議會不僅有百姓代表,還有國會下院議員王暉見證。

接下來,直接進入問政環節。”裴明柳幾句話就將大家拉入工作之中。

“辛刺史,去年九月初從長安回到魏州,算起來也有四個月有餘了,這四個月刺史府的工作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剛開場,議員崔庸毫不客氣的懟道。

見到這樣的場合,辛君昌雖然有準備,明顯有些慌亂,尤其是還有百姓和報社的人在場。

辛君昌努力平復了一下心情,“崔議員,能不能詳細說說?”

崔庸說道,“貞觀四年十月份開始,到十二月底,魏州總共凍死百姓十四個人。

作為刺史,連百姓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障,這讓魏州百姓如何敢把希望交託給你們?”

辛君昌也感到很冤,貞觀元年之前,大唐沒有火炕和壁爐,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被凍死,魏州也不例外,在他看來,只凍死十四個人已經很少了。

辛君昌拿出一張紙,說道,“我這裡有一份記錄,武德年間,平均一年魏州有49人因為寒冷的天氣被凍死。

到了貞觀元年,整個冬天依然有51人凍死。

貞觀二年,隨著火炕壁爐的普及,這一現象大為改觀,貞觀三年凍死19人,貞觀四年凍死14人。”

辛君昌和往常一樣,得意洋洋的炫耀著自已功績。

就連觀察席百姓都認可的點了點頭。

“辛刺史是不是以為這是你的功勞?”崔庸接著說道,“這是藍田縣搞出來的火炕和壁爐,和你有多大關係?

魏州一個州人口才8萬多人,而藍田一個縣人口超過25萬,我手裡也有一份資料,藍田縣貞觀二年沒有人凍死,就連乞丐都沒有。

貞觀三年凍死1名老人,貞觀四年沒有人凍死。

貞觀三年因為凍死一名老人,藍田縣令長孫僑不僅在報紙上對藍田縣所有公民道歉,還自已掏錢把這名孤寡老人埋葬。

我想請問刺史,以這種標準,刺史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崔庸的話就像一顆炸彈一樣,讓整個議會大廳瞬間議論紛紛。

一直以來,只要有點功績,當官的無不炫耀,而今天議會卻對刺史追責。

不僅現場的百姓想不到,就是辛君昌也沒想到,在他看來,這明明是自已政績,為何卻成了自已被議員質詢的弱點?

“刺史的思想看來還沒有轉變過來,你是不是以為還是從前?對百姓好是你給予的施捨?

刺史不要忘了朝廷和陛下的承諾。

如今你我的權力雖然不是百姓直接給予的,這種權力是朝廷借用百姓的,這種遲早會還給百姓。

做好百姓的事情是我們職責,這就好比農民種地一樣,把地種好也是他們職責。”

辛君昌此刻後背冷汗淋漓,這一刻他有些明白了,明白長孫僑在課堂上對他們說的話,“官員怕百姓是良政,百姓怕官員是暴政。”

官員權力如果是百姓給的,他自然怕百姓,官員權力不是百姓給的,自然會壓榨百姓,百姓自然會怕官員。

百姓觀察席,此時響起了陣陣掌聲,這是對議員問政的肯定。

“此事我有責任,我會向魏州八萬多百姓道歉,同時,會拿出整改方案出來,以確保未來不會有人因為寒冷冬天凍死。”

“大唐鼓勵發展商業,議會成立半年了,至今沒有收到刺史府關於商業發展的報告。”崔庸繼續說道。

“關於魏州商業發展,我們拿出了一套方案。

主要是根據魏州地理位置、交通和資源的一整套方案。

今天我也帶來了,提交給議會審議…”

……

雍州議會的選舉比任何地方還要熱鬧。

因為這裡不僅有大唐都城長安,還有大唐第一納稅大縣藍田縣,還是大唐人口最多的一個州,也有最難處理的各種關係網。

“長孫局長,談一談我們接下來的工作。”長孫僑看向神遊天外的長孫嘉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