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邊陲與湘西石門交界的五峰山自然環境獨特,素有“仙源”之稱,圍繞在山腳下,依山而建的各村各寨裡集居著一些以山為生的土生土長的土家族人。

山的陽面腳下是當地最大的村寨劉家村。

劉家村依山傍水而建,村前是一道彎彎的水渠,水渠朝外是進村的小路,小路之外又是一汪淺淺清水池塘。進村的左邊是青龍崗,右邊的白虎坳。

在白虎坳山腳下,一座簡陋的單吊腳木樓依山而建。

1978年12月28日這天,這座簡陋的吊腳樓張燈結綵,樓前擠滿了人。一支迎親的隊伍坐在樓前的敞坪上,吹拉彈唱,異常熱鬧,五里開外就能聽到村裡敲鑼打鼓,彈拉吹唱的聲音。

村口,還有很多的客人正往村裡走去。還沒有進村,遠遠就能聽見村婦劉秀珍豪爽的笑聲和吆喝聲。

劉家村老村長劉德州杵著一根柺杖,莊嚴地坐在堂屋的正上方,虎視眈眈地注視著眾人的一舉一動,看到誰錯了某個環節,立刻揚起他的柺杖,說道:“你。你過來一下,這裡不應該這樣,應該這樣。這樣。”

被指點的人點頭哈腰地諂笑道:“是,是,還是您老在行,聽你的吩咐去做,準沒錯,得勒,按你的吩咐,俺走叻去嘍!”

說著那人便向劉德州揮揮手,興高采烈地飛奔了出去。

青樹生手裡拿著一張紅紙,儼然一副男主人的態勢,屋裡屋外地吆喝眾人按照紅紙上安排的程式佈置婚禮事項。

紅紙上安排的婚禮程式是劉德州口述,青樹生用毛筆書寫的。

青樹生是劉德州的上門女婿客,是劉秀珍家的男人。

一家人都在這個屋裡忙裡忙外,可是大家可別以為今天是青樹生家辦喜事。

青樹生家的兒子劉家偉今年才剛剛出生,還不到一歲呢,正被阿婆劉老太抱在懷裡,坐在她們自家院子裡的那棵老槐樹下曬太陽,以唱曲調的方式心肝肉肝地叫著呢!聲調被拉得長長的,悠遠而又悅耳。

但今天無論阿婆怎麼賣力地唱,她的聲音也比不過她家對面安炳文家的鑼鼓聲和說唱聲。

沒錯,今天劉德州坐在高堂上遙控主持的正是劉家村村民安炳文的婚禮。

此時,新郎官安炳文穿著嶄新的土家族琵琶襟新郎裝,喜笑顏開,滿面紅光地坐在新房裡等待新娘的到來。

安炳文並不是土家族人,他的祖輩因為躲避洪水,從山外搬遷到劉家村來後,才在劉家村安家落戶的外姓人。祖輩是劉家村的外甥,書香門第出生,從祖輩到父輩兄弟都識文斷字,所以雖然是外姓人,但在劉家村裡一直受人尊重。但到了安炳文這一代後,不僅人丁單薄,只剩下安炳文這一房的獨子,且安炳文性子柔軟憨直,又不擅長農耕,所以家道衰落。

鄂西南邊陲與湘西石門交界的五峰山自然環境獨特,素有“仙源”之稱,圍繞在山腳下,依山而建的各村各寨裡集居著一些以山為生的土生土長的土家族人。

山的陽面腳下是當地最大的村寨劉家村。

劉家村依山傍水而建,村前是一道彎彎的水渠,水渠朝外是進村的小路,小路之外又是一汪淺淺清水池塘。進村的左邊是青龍崗,右邊的白虎坳。

在白虎坳山腳下,一座簡陋的單吊腳木樓依山而建。

1978年12月28日這天,這座簡陋的吊腳樓張燈結綵,樓前擠滿了人。一支迎親的隊伍坐在樓前的敞坪上,吹拉彈唱,異常熱鬧,五里開外就能聽到村裡敲鑼打鼓,彈拉吹唱的聲音。

村口,還有很多的客人正往村裡走去。還沒有進村,遠遠就能聽見村婦劉秀珍豪爽的笑聲和吆喝聲。

劉家村老村長劉德州杵著一根柺杖,莊嚴地坐在堂屋的正上方,虎視眈眈地注視著眾人的一舉一動,看到誰錯了某個環節,立刻揚起他的柺杖,說道:“你。你過來一下,這裡不應該這樣,應該這樣。這樣。”

被指點的人點頭哈腰地諂笑道:“是,是,還是您老在行,聽你的吩咐去做,準沒錯,得勒,按你的吩咐,俺走叻去嘍!”

說著那人便向劉德州揮揮手,興高采烈地飛奔了出去。

青樹生手裡拿著一張紅紙,儼然一副男主人的態勢,屋裡屋外地吆喝眾人按照紅紙上安排的程式佈置婚禮事項。

紅紙上安排的婚禮程式是劉德州口述,青樹生用毛筆書寫的。

青樹生是劉德州的上門女婿客,是劉秀珍家的男人。

一家人都在這個屋裡忙裡忙外,可是大家可別以為今天是青樹生家辦喜事。

青樹生家的兒子劉家偉今年才剛剛出生,還不到一歲呢,正被阿婆劉老太抱在懷裡,坐在她們自家院子裡的那棵老槐樹下曬太陽,以唱曲調的方式心肝肉肝地叫著呢!聲調被拉得長長的,悠遠而又悅耳。

但今天無論阿婆怎麼賣力地唱,她的聲音也比不過她家對面安炳文家的鑼鼓聲和說唱聲。

沒錯,今天劉德州坐在高堂上遙控主持的正是劉家村村民安炳文的婚禮。

此時,新郎官安炳文穿著嶄新的土家族琵琶襟新郎裝,喜笑顏開,滿面紅光地坐在新房裡等待新娘的到來。

安炳文並不是土家族人,他的祖輩因為躲避洪水,從山外搬遷到劉家村來後,才在劉家村安家落戶的外姓人。祖輩是劉家村的外甥,書香門第出生,從祖輩到父輩兄弟都識文斷字,所以雖然是外姓人,但在劉家村裡一直受人尊重。但到了安炳文這一代後,不僅人丁單薄,只剩下安炳文這一房的獨子,且安炳文性子柔軟憨直,又不擅長農耕,所以家道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