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監捧著藥碗,小心翼翼走到床邊,跪在床頭,用湯匙一點點喂到皇帝口中。

皇帝喝了三勺,不顧手腳上的銀針,顫顫巍巍伸出來,自己接過碗,喝了起來。

姜太監連忙在下面託著碗底,等皇帝喝完,他便將碗遞給一旁的小太監,用面巾給皇帝擦乾淨。

他又從托盤裡取過銀箸,夾一塊果脯給皇帝:“皇上用點蜜幹吧,這藥苦.”

皇帝擺手:“朕嘗不出滋味,人呢?”

雖未指名道姓,姜太監卻知道皇帝說的是誰,斟酌著道:“解姑娘還跪著,陸大人力竭,昏死過去,奴才自作主張,將他挪動到了值房,請了太醫,請皇上恕罪.”

“你一向周到.”

皇帝靠著床頭,兩眼盯著帳子上的金龍出神。

“皇上,”姜太監給他掖被角,“皇孫殿下在外求見.”

“讓太醫來,把銀針拔了,過後用針,朕穿戴乾淨了再見他.”

姜太監欲言又止,皇帝連日大病,本就虛弱,再加上這一兩日的煎熬,更是幾近油盡燈枯,強行起來,實在是傷身體。

可是他心裡也明白皇帝的心思。

皇帝是天子,不是尋常百姓,平常百姓見子孫,尚且要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皇帝又怎麼能邋遢。

姜太監百感交集,伺候皇帝穿上常服,用力把他扶進椅子裡。

皇帝喘息兩聲:“顯玉年紀小,不要燻著他.”

“是.”

姜太監上前將窗戶開啟,將竹簾放下擋風,這樣既能去了屋中藥氣,又不至於有穿堂風過去。

繞是如此他還是不放心,親自取了一條白狐狸毛的角毯,搭在皇帝膝上。

皇帝用乾枯的手指撫摸絨毛:“老薑,朕要是走了,你可怎麼辦啦……”姜太監眼裡潮起了淚,跪在地上:“皇上萬歲!”

皇帝笑了一聲:“萬歲就成老妖怪了,起來吧.”

姜太監偷偷揩了揩眼角,從地上爬起來,宣了趙顯玉進殿。

趙顯玉也是一身常服,進來跪下請了安,便由姜太監安排在墩子上坐下:“皇爺爺,孫兒有一物呈給您.”

他從懷中取出一個帶血的油紙包,交給姜太監。

姜太監在皇帝示意下開啟,雙手捧著呈到皇帝跟前。

皇帝奇道:“燒餅?”

趙顯玉答道:“是黃沙橋的芝麻餅,孫兒在宮外時,有一回走到黃沙橋,聞到了芝麻餅的香氣,很想吃,但是孫兒記得皇爺爺教導,當無喜無惡,孫兒便沒有表露出來,沒想到鎮國公世子卻買了兩份,說他愛吃,這也是他今日帶進宮來的.”

他略帶孩子氣的話讓皇帝鬆快了一些:“那是個滑頭.”

“誰都逃不過皇爺爺的眼睛,”趙顯玉接著道,“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不愛吃芝麻,更愛吃肉,只是他看破了孫兒的喜好,又維護了孫兒的顏面.”

說到這裡,他看了看皇帝。

見皇帝若有所思,並未對他的話反感,他才接著道:“皇爺爺,朝堂之上,瞬息萬變,人心更是難測,哪怕是賢君,也有難以言述之事,所以孫兒想將他留在身邊.”

皇帝點頭:“留下可以,切莫驅虎吞狼.”

陸鳴蟬非等閒之輩,趙顯玉若是不能掌控他,那虎患必大於狼患。

“孫兒謹記皇爺爺教誨,皇爺爺,陸大人於您,也是虎,如今狼患未平,虎又有了牢籠,放了他們,便可放心驅使這頭猛虎,不知孫兒說的可對?”

皇帝沉思著沒有回答,片刻之後,才道:“人人都想讓我放了他們,唯獨你膽大.”

他對趙顯玉的膽大,很欣慰。

趙顯玉說的不錯,陸卿雲是虎,解時雨便是那困虎的牢籠。

牢籠毀去,虎也將不存。

一旦北梁知道陸卿雲不在,大舉來犯,又有誰能鎮守住雲州?歷朝歷代加起來,陸卿雲這樣的人都是鳳毛麟角,難道真要毀了他?“趙顯玉,若是將這頭虎交給你,你可能駕馭?”

趙顯玉並非不知天高地厚之人,要駕馭陸卿雲,他沒有這個實力。

“孫兒不能,可是孫兒知道虎毒不食子.”

聽到這句話,皇帝的表情有了鬆動。

趙顯玉知道話多反而不美,便起身告退,留下皇帝一人沉思。

片刻之後,皇帝扶著姜太監的手起身:“去看看.”

他沒有去看陸卿雲,而是去看了解時雨。

沒想到陸卿雲剛醒過來,就和解時雨一起跪著了。

皇帝隔著紗窗看了一眼,在心裡哼了一聲:“這小子平常總冷著張臉,臉上能刮下來一層冰,現在可好,居然還會心疼人了,也不知道著的什麼魔.”

解時雨跪在地上,真不是個風華絕代美人的模樣。

她憔悴的連人樣都只剩下幾分了,頭髮散亂,臉色白的可怕,嘴唇乾裂,傷口沒有處理,和衣服一樣破破爛爛的露出來。

不喜不悲地跪著,她不是菩薩,也不是魔鬼,單是個兩根手指頭就能捏死的弱女子。

偏偏又是這麼個弱女子,只要借上一絲東風,就能掀起無盡的風浪。

皇帝對姜太監道:“將她拾掇乾淨,帶來見朕.”

“是.”

解時雨再出現時,果然就乾淨了,穿著一身宮女的衣裳,黑髮潮溼著梳起來,和蒼白的臉色涇渭分明。

白紙似的面板上,埋著青紫色的血脈,支撐著她繼續活著。

跪在地上,她似乎是察覺到了某種希望,收起了伶牙俐齒,顯出溫順的假象。

皇帝慢吞吞地開了口:“朕可以放了你,不過朕有個條件……”片刻之後,解時雨聽到自己的聲音散在虛無中:“民女答應.”

隔日,一道聖旨傳遍四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還區,必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僵之休,長孫趙顯玉,天資聰穎,恪尊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孫,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朕頑疾加身,茲皇太孫持璽正東宮,分理東西二府,撫國公執掌東府,西府陸卿雲為鎮北將軍,百司所奏之事,分啟東西二府,呈皇太孫決議.”

自此,天下大定。

隔年,皇帝駕崩,皇太孫趙顯玉登基,執掌朝政,陸卿雲遠赴雲州。

又三年,陸卿雲將長子陸懷瑞送入京中,鎮國公世子林鳴蟬代為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