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袁恆講的那些劍仙故事也都是以耳傳耳的聽來的,而這些傳聞大多都出自一個叫‘風雪樓’的地方。
四十年前,明淵皇帝率軍橫掃六合,統一天下,建立夏唐,改年號為明泰,寓意開明盛世,開泰持明!
天下初定,百業待興,帝都臨安更是一片新氣象。
臨安城南,一個叫莫山高的富賈經營起了一家酒樓。不叫悅來,不叫迎賓。非叫一個想發財都不太不待見的‘風雪’。
風雪樓。的確是個普普通通的酒樓,至少在當時是。
掌櫃莫山高經手商路廣泛,並不止這一門生意。漕運、鹽路也都均有涉獵。
天下初定,並不太平。一些生意經常要仰仗一些江湖中的各路英雄好漢幫襯。一來二去,卻也結識了不少江湖人物。
莫山高為人大方,一擲千金廣結朋友,尤其喜歡結交江湖上的英雄好漢。
風雪樓建成後,江湖中人途經臨安也總愛到此歇腳。酒樓中吃喝歇息常常有不收錢之美事。
莫掌櫃的話就是,只要來到風雪樓。多少錢都難不倒英雄漢!!
江湖之人最看重的便是這情義二字。風雪樓也因此名聲鵲起,許多江湖英雄,文人墨客,名門大派的人士都前來捧場。江湖上開始盛傳‘不登風雪樓,枉做江湖人’的美譽。
有人捧場生意怎能不紅火?
而風雪樓往來江湖人多了,酒客們茶前飯後談資怎會能少。
誰誰得到了一本什麼功法。
哪個人煉就了一柄神兵利器。
誰誰殺了多少人等等。
……
一日,共有三層的風雪樓內,突然喧囂聲大起。不時還夾雜著叫罵和兵器相交的金戈聲。
莫山高急忙去探查事因。原來是處在二樓的相鄰兩桌酒客,因為其中一桌的酒客把自已崇拜的一位江湖前輩恭維的天花亂墜,另一桌的酒客實在看不下去這種無腦的溜鬚拍馬,便報出另一名江湖前輩的大名與之相比。結果酒過三巡,誰也說不過誰,誰也說不服誰。這下可好,說不服那就問問手上的兵器,說著就要金戈相向!
還好莫掌櫃及時趕到勸阻下來。
這刀雖然都放下了,可是兩桌酒客都還心存芥蒂,還要莫掌櫃來評評這兩位江湖前輩哪位境界更高。
莫山高可不是傻子,與江湖之人交道打多了,這種事情怎敢隨便言語。只能推脫,奈何兩桌酒客仍是不依不饒。
正在為難之際,有旁邊的看客發聲:“風雪樓往來江湖之人眾多,何不樓內掛上一榜,讓天下英雄來識評一下二位英雄的境界高低?”
此提議一出,在場酒客皆連妙贊。
莫掌櫃也覺此法可行,這樣誰高誰低評出也有說服力,也不會惹來是非,甚是兩全其美。
莫山高不敢耽誤,馬上差人去辦。
次日,風雪樓前,張貼一張樓內禁斗的告令,同時樓內還真就掛出一張比評榜,兩位江湖大俠的名諱赫赫在上。
之後,來過吃酒的江湖好漢都對兩位前輩作出了自已的評價。
再過數日,有酒客提出怎麼只有兩位,依我看來誰誰也應上榜一比…..
然半月有餘前來評價的江湖人士愈來愈多,榜上有名的江湖豪俠也應然變的越來越多……
漸漸的天下識榜的雛形便就這樣形成了。
幾年之內,風雪樓也在江湖之人各方勢力的推波助瀾下,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豢養文士,走馬,密探。撰寫江湖人物誌、事、奇聞,挖掘蒐集江湖秘史的非門非派的組織。
而當第一份立名為‘天下識’的榜單公諸於世時,也在江湖中掀起了不小的轟動!
此榜經過多次修撰。也逐漸細化到包含多種分榜的排名榜單。不僅僅只有武榜,還有文榜和胭脂榜。
所謂‘天下識’。
謄寫之意便是這天下之最都要上榜!武榜分:武評榜。即天下十大高手皆可入榜。側榜有:刀、槍、劍、等側榜,皆以首人為甲。而文榜也分棋、詩、樂、韜略等,也皆以首人為甲。胭脂榜就不用多說了,皆是十位世上罕見的絕色美人!天下識榜每年都會隨著江湖時事而變化。每年也都會發布一份新的榜單。而這也更加鞏固了風雪樓存在的意義。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天下人皆以能入得此榜為榮。因為入得此榜那便能名揚天下,名垂青史!
作為江湖人,那自是最關心武評榜的前十之人了。
武評榜第十位。
‘泰山石’王太行!
王太行,琅琊人士。以氣息綿長而著。幼年體弱多病,被密州郡馬耳峰的隱士高人收為門下傳術入道。後出泰山歷練,臨觀挑山人而開悟,一氣千里,可斷江,可散雲盡。
武評榜第九位。
崑崙派宗主,衛紅沉。
衛紅沉,早年崑崙學劍,拜得崑崙劍宗季滄海門下,因天資聰慧劍術早達臻境。機緣巧合下,習得崑崙氣宗武學。領悟劍氣兩宗融匯之法,後以自創武學劍氣決一統崑崙,獨步武林,難逢敵手!
武評榜第八位。
蜀中唐門,唐毒。
唐毒名如其人,善用毒。雖武功造詣遠不如其他幾位,但其用毒之術千變萬化,從無敢有人小瞧於他,因為小瞧他的人都死在了他無形的毒術下。
武評榜第七位。
西域佛陀,釋念法師。
出自西域蘭陀山,是三念法師之一。相傳,釋念大師皈依佛門之前,曾是軍伍將軍之身。兵敗藏身於山寺之中參悟佛法。放下屠刀,立即成佛。釋念即放下屠刀通透了佛性,自即成了佛。其佛法高深莫測,更是修的半幅金身的自在神通。
武評榜第六位。
是北海神刀,謝楨楠。
北海沒有海,北既是冀北徐州,海則指的是徐州境內的楓葉林海。謝楨楠常年枯坐斷鴻崖,觀林海飛鴻。悟得一技斬星辰,威力無匹!當屬天下霸刀之最,威勢可開山裂海。
武評榜第五位。
鄖陽道德林,於清道長。
道門中人極注內秀,承抱陰守陽之法。於清道長修三清神通。以通透兩清境界位居第五,可敢想象,若要能通透了三清神通,得是何等逍遙。但道德林不問世事即無爭名之心,於清道長曾諸求天下識榜、消其名。風雪樓為示敬仰,天下第五永設空懸。
武評榜第四位。
隱龍衛之首。
隱龍衛,緋花金絲冠,魚龍鳥獸袍!直屬於當代帝王明淵皇帝。是明淵皇帝親自挑選的親身侍衛團。可上殿帶刀,可先斬後奏。隱龍衛之首,更是神秘莫測,無所探查。只知此人曾是幫助明淵皇帝南征北戰,一統九州的第一功臣,其功勞可蓋過當朝後宮之主寧後。被敵酋冠以殺神之稱,能在萬軍之中取敵酋首級。
武評榜第三位。
祁連祖易。
青州府人士。人物風評中記載,他原本是青道山一介劍修,碌碌一生卻未能有何作為。直到晚年偶得半本《洗水劍經》,得以劍道大成擠身十大高手前列,實乃大器晚成也。
武評榜第二位。
吳越劍派家主,吳生。
大名鼎鼎的天下劍林之首,吳越劍派執掌人。若天下劍林皆分流派,那吳越劍派的劍當獨樹一幟,一生皆一劍,劍在人在,人亡劍毀!吳生,生而為劍!一生時光都在閉關悟劍,卻少行走於世間。若說劍道天才,當非他莫屬!少年便以成名,其劍意之勝皆可劍劍成埝,摧山平海,睥睨天下,當得一代劍神之說。而吳越劍派之強大,更是出了不少如劍冠吳青峰般的少年劍道俊才。直叫天下世人感嘆天下劍魁易主須在等一百年!
武評第一位。
樸。
若強如當代劍神吳生都不能排在第一,那這天下第一人的人的實力該是如何恐怖如斯?
天下識榜單中,對天下第一之人的諫志中,僅寥寥幾字,實在讓不少人懷疑此人真實存在。
榜單諫志中,天下第一人單名一個‘樸’字,通曉古今,仙蹟難覓。這並非潦草敷衍,而是此人只存在於書中。李長風的《滄州廣錄》中有過一段記錄:長風登馬溜山,跋涉半日,終登峰頂。忽見一老者,輕指浮空比劃,霎時天動地搖。且見腳下,老翁指點處,山平水瀉,形勢大成。長風驚為仙人,上前討問,仙翁留以‘樸’為名,駕雲而去。
巧而不巧,祁連祖易也曾透露過他所得的半卷《洗水劍經》的手札。所著之人,也正是一個‘樸’字為名。若只是仙隱仙蹤,那尋得半卷洗水劍經便可踏足武評榜前五,又作何解釋?可見此人的神通豈止是可變換山水形勢那麼簡單。修為境界早已通達天境,只是跳脫了世俗紅塵,仙蹤難尋罷了。
文者鬥墨,武者鬥器,都是想在這榜單中博得一席之地。
不得不說,天下識的出現在那時的江湖上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但也將那個江湖推進了一個宏文經武的鼎盛時代!孰是孰非不好評斷。
可任誰能想到,短短几年之後,秦川之上,一人仗劍開啟了江湖新的篇章。
他的出現。
泰山石王太行,做了一個真正的挑山人。衛紅沉有生不在下崑崙,謝楨楠斷盡楓葉林海!祁連祖易,失蹤!蜀中唐門失蹤!吳越劍派忍辱摘字封門越劍冢!
那年,那個男人讓談笑風生戲評天下的風雪樓炸開了鍋,緊接著是整個江湖。
風雪樓走馬探子去尋找那人的蛛絲馬跡,卻也只是勞而無功。他的出現如從天而降,天人下凡一般的神秘又突然。僅在這江湖留下濃重一筆後,又以世人仰望的劍仙之姿飛昇而去,銷聲匿跡。若沒那些耳濡目染,天命風流的傳說,彷彿他未曾來過。
但又確實來過,因為他給這個江湖留下了一座太白,一個天下劍魁,一顆學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