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入閣“要選內閣大學士了?”

“是啊,王振的黨羽覆滅後,空著很多位置啊!”

“郕王會不會選自己身邊的人啊!”

“估計會的,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誰會不用自己的人呢!”

聽到,朱祁鈺要選拔內閣大學士了,群臣都在竊竊私語。

只聽朱祁鈺道,“禮部侍郎于謙,為人公道正派,我認為,他適合做內閣首輔.”

此語一出,大大超出了群臣的意料!沒想到,郕王會選擇于謙。

此時,于謙只是一個禮部的郎官,僅僅屬於禮部的副手,更何況禮部也是一個邊緣的機構。

于謙平時為人過於剛直,在群臣中沒有什麼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小人物。

甚至於,由於于謙一身正氣,還收到很多人的排擠呢。

郕王怎會選他入閣呢?難道于謙是郕王的嫡系麼?不會啊,也沒聽說他跟郕王有什麼來往啊!他們哪裡知道,朱祁鈺選的就是于謙的一身正氣。

這樣的話,朱祁鈺才會放心的,將國家大事交給於謙打理。

否則,一旦朱祁鈺去往瓦剌前線,京城再被奸臣搞亂了怎麼辦!更何況,于謙的能力和才華,現在還不被世人知曉。

而朱祁鈺是熟讀歷史的,歷史上的北京保衛戰,不就是于謙靠一己之力打贏的麼?“再選一個楊社吧,也入閣!”

楊社?選楊社,更讓群臣震驚!楊社雖然是楊士奇的兒子,但沒跟沒看出有楊士奇那樣的政治能力啊!為什麼選楊社呢!“最後選胡濙入閣吧!胡老,關鍵時期,您就多位大明操勞吧!”

胡濙是四朝老臣了,當年深受明成祖朱棣的信任,被派去全國各地尋找建文帝朱允炆。

如今已經是年過古稀的老臣了!“是!郕王,只要王爺信任老臣,老臣願意為我大明出力!”

胡濙表現出一副老驥伏櫪的態度。

內閣三位閣老,都選好了。

這麼選,是朱祁鈺算好了的。

于謙作為首輔,是最有能力最正派的人,只要有于謙在,可保京城無憂。

楊社作為于謙的輔助,其人能力一般,但是王振一派的死敵。

這也正是用他之處,用他就是要給百官一個明確的訊號——雖然,王振遠在軍中,還沒有倒,但朝廷收拾王振的決心已定,即使他手握五十萬大軍也沒有用!而重用老臣胡濙,則還是為了穩定人心。

一個班底,要有進取的力量,有旗手旗幟,還有又定盤星壓艙石。

朝中高官死了這麼多,難免會人心浮動,會影響政務。

而胡濙是四朝老臣了,老成持重,在朝中很有影響力,他完全能夠穩定好人心。

此時,于謙作為內閣首輔,領著楊社和胡濙向朱祁鈺行禮謝恩。

曹化淳早就安排有眼色的太監,給朱祁鈺搬來一把椅子,朱祁鈺就坐在了群臣的前面,接受行禮。

“空出來的其他官員,我就不管了,由於閣老領著兩位閣老議定吧!”

“我的建議是,讓百官們都提上個一格半格的,是吧!”

就這兩句話,一下就抓住了百官的心。

做官的,沒有不想升官的,這郕王一上臺,就給他們升官,他們哪能不高興呢!于謙馬上說道:“郕王放心,內閣一定辦好此事!”

他進入角色很快,自從郕王宣佈他入閣那一刻起,于謙就沒有考慮自己的高官厚祿問題,而是考慮這空出來的150多個高官位置如何安排!就這樣,不到一天時間,朱祁鈺就將朝局穩定了下來。

並且,開啟了一番新的氣象。

散朝之後,太學生們也大概聽說了情況。

紛紛向郕王致敬。

朱祁鈺也走到他們身邊,對他們說道:“我大明如今處於危難之際,希望你們都要勇於擔當,主動站出來為國家做事!”

太學生們都很激動,紛紛喊道,“我們願意!”

“我們讀書,就是為了為國家做事!”

“我們聽郕王的,為國效力!”

……對於太學生們的表態,朱祁鈺很高興,接著說道:“目前,內閣正在擬票,要提拔一大批三四品的官員,這樣就會空出一些六七品的職位,本王的想法是,把你們中的人才選進來!”

“還有,本王正打算訓練新軍,還缺少很多將領的位置,也歡迎你們參與進來!”

一番話,更加令太學生們熱血沸騰!能進入朝廷當官,是太學生們夢寐以求的!郕王也相當於,給他們開了綠色通道!特殊時期,不用科舉考試,直接成為官員!他們能不開心麼,能不死命效忠郕王麼!……錦衣衛鎮府司大牢,一個談虎色變的地方。

大牢內。

一盆炭火在熊熊燃燒著,木炭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火盆之中是早已燒紅的烙鐵。

房中的牆壁上掛著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刑具。

“孫驊,該說的,就快說罷,免得受皮肉之苦.”

“你也是東廠的大官了,兄弟們手上這些能耐,嘿嘿,你是瞭解的!”

一名雨化田剛提拔上來的錦衣衛千戶官,陰森森的說道。

隨著雨化田的升遷,這些雨化田身邊的兄弟們,也跟著水漲船高,都抖起了威風。

現在,審訊面前這個,曾經高高在上的孫驊,更讓他們生出一種碾壓昔日權貴的爽感。

“啊,被用刑,我說,我全說.”

孫驊就是個軟骨頭,還沒等到用刑,就一股腦全部抖了出來。

……“雨大人,這軟蛋,全招了.”

錦衣衛千戶將千字畫押的供詞,呈給了雨化田。

雨化田看著供詞,閉目不語。

他在閉著眼睛,努力的思考著,“這供詞裡面,怎麼還有孫太后那麼多事情,這麼大的事情,該怎麼辦,必須得請示郕王定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