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航談道學養生:道學養生常用術語解釋

在探討道學養生的深邃智慧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系列獨特的術語。這些術語不僅是道學養生理論體系的基石,也是理解其精髓的關鍵。以下,我將對道學養生中常用的幾個術語進行解釋,以期為諸君揭開這些神秘詞彙的面紗。

1. 道

解釋:在道學養生中,“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根本規律,是宇宙間一切現象和存在的終極依據。它超越了具體形態和現象,是無形無象、超越時空的宇宙本體。《道德經》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裡的“道”即指這種超越性的存在和規律。

來源:道家哲學經典《道德經》

2. 氣

解釋:在道學養生中,“氣”被視為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和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它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是連線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的橋樑。道學養生強調透過調息、運氣等方法來調節體內氣的執行,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來源:道家養生理論

3. 陰陽

解釋:陰陽是道學養生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宇宙間兩種相反相成的力量或屬性。陰代表寒冷、靜止、內斂等陰性特徵;陽則代表溫暖、運動、外放等陽性特徵。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宇宙萬物的平衡與和諧。在道學養生中,調節陰陽平衡被視為保持健康的關鍵。

來源:《易經》及道家哲學

4. 五行

解釋: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元素及其相互之間的生剋制化關係。在道學養生中,五行理論被用於解釋人體內部各臟腑器官之間的功能聯絡和相互作用,並指導養生實踐。透過調節五臟六腑的五行屬性,可以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和整體健康。

來源:中醫理論及道家養生學

5. 清靜無為

解釋:“清靜無為”是道學養生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寧靜,減少慾望和雜念的干擾;同時遵循自然規律,不強行干預身體的自然執行過程。透過清靜無為的方式,可以達到身心和諧、健康長壽的目的。

來源:道家哲學及養生理論

6. 煉氣化神

解釋:“煉氣化神”是道學養生中的一種高階修煉方法。它指透過特定的修煉手段(如打坐、調息等),將體內的氣轉化為更高層次的能量或精神力量(即“神”)。這一過程有助於提升人體的生命力和免疫力,促進身心健康和精神昇華。

來源:道家內丹修煉理論

7. 玄關

解釋:在道學養生中,“玄關”通常指人體內部的一個神秘部位或能量中心。它被認為是連線內外、溝通天地的關鍵所在。透過修煉和開啟玄關,可以激發人體內部的潛能和生命力量,實現身心的全面昇華和超越。

來源:道家內丹修煉理論及傳統養生文化

綜上所述,道學養生中的常用術語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養生智慧。透過深入理解和運用這些術語及其背後的理念和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道學養生的精髓和要義,促進身心的健康和和諧。

劉智航談道學養生:道學養生相關書籍與資源推薦

在探索道學養生的深邃智慧時,閱讀相關書籍和利用豐富資源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是我根據權威來源和高可信度資料整理的道學養生相關書籍與資源推薦,希望能為各位養生愛好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書籍推薦

《道德經》

作者:老子

簡介:《道德經》是道家哲學的經典之作,闡述了“道”的概念及其在宇宙萬物中的作用,對於理解道學養生的核心理念具有基礎性作用。

獲取途徑:各大書店、圖書館、電子書平臺均有銷售或提供電子版。

《淮南子》

作者:劉安

簡介:《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關於人體生命形、氣、神統一的論述對於道學養生有重要指導意義。

獲取途徑:同上。

《抱朴子內篇》

作者:葛洪

簡介:作為魏晉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抱朴子內篇》提供了豐富的道教養生理論和實踐方法。

獲取途徑:同上。

《炁體源流》+《米晶子濟世良方》+《八部金剛功八部長壽功》+《張至順道家養生智慧》

作者:米晶子(張至順道長)

簡介:這一系列書籍由張至順道長所著,系統介紹了道家養生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包括養生功法、偏方驗方等,深受養生愛好者喜愛。

獲取途徑:京東、噹噹等電商平臺及線下書店。

《道家真氣:氣功修練次第》

作者:湛若水

簡介:本書傳承了兩千餘年的梅花門修煉心得,是氣功初學者修煉入門的指南,對於瞭解道家真氣養生有重要意義。

獲取途徑:同上。

二、資源推薦

喜馬拉雅APP

簡介:喜馬拉雅是一個集音訊分享和線上收聽為一體的平臺,提供了大量關於道學養生的音訊資源,包括講座、課程、冥想音樂等。

推薦內容:劉智航等知名學者的道學養生講座,以及各類道家養生功法的教學音訊。

獲取途徑:下載喜馬拉雅APP並搜尋相關關鍵詞即可。

專業養生網站和論壇

簡介:網際網路上存在許多專業的養生網站和論壇,這些平臺匯聚了大量養生愛好者和專家,提供了豐富的養生知識和經驗交流。

推薦網站:如“中醫養生網”、“道家養生論壇”等。

獲取途徑:透過搜尋引擎搜尋相關網站名稱即可訪問。

圖書館和書店

簡介:圖書館和書店是獲取養生書籍和資料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大型公共圖書館和新華書店等綜合性書店,通常擁有豐富的養生類藏書。

推薦方式:前往當地圖書館或書店的養生類書架查詢相關書籍。

綜上所述,透過閱讀經典著作、利用線上資源以及探訪實體書店和圖書館等多種方式,我們可以全面深入地瞭解道學養生的智慧和方法,為自身的健康養生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援和指導。

劉智航談道學養生:養生心得分享

在修真悟道的旅程中,我,劉智航,對道學養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會。今日,願藉此機會,與諸君分享我的養生心得,希望能為追求身心和諧與健康長壽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啟示。

一、順應自然,和諧共生

道學養生的核心在於順應自然,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這不僅僅是外在環境的適應,更是內心世界的調和。我時常提醒自已,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不驕不躁,不怒不怨,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融入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和諧。

二、動靜結合,內外兼修

道學養生注重動靜結合,內外兼修。在修煉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無論是靜坐冥想還是練習養生功法,都是為了讓身體與心靈達到一種平衡狀態。靜坐可以靜心養氣,減少雜念,提升內在能量;而養生功法則能活動筋骨,增強體質,促進氣血迴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飲食與起居是道學養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我始終遵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注重食物的多樣性和營養的均衡性。同時,我也非常注重起居的規律性,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習慣,實則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礎。

四、修心養性,淡泊名利

在道學養生的道路上,修心養性同樣重要。我始終認為,內心的平和與寧靜是身體健康的源泉。因此,我不斷修煉自已的心性,學會放下執念,淡泊名利,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中的得與失。這種心態的轉變讓我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也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與安寧。

五、持之以恆,方得始終

道學養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與堅持。在修煉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正是這些經歷讓我更加堅定了修行的信念。我深知,只有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才能真正地領悟道學養生的真諦,實現身心健康的和諧統一。

總之,道學養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它不僅僅是一種養生方法或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哲學思考。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繼續探索道學養生的奧秘與智慧,與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