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想到這裡,頓時對張卍之來此很感興趣,於是問道:“道長可有什麼收穫?”
“尚無所獲!方才我本在捨身崖探尋,依稀探到一絲氣機,不過因為救人心切,掉落懸崖,醒來後我再次探查,不過並無所獲!”張卍之回答道。
“我看那捨身崖怎麼也得百丈之高!看道長身體無恙!看來道長真是當世高人!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孫陽為了混淆視聽,裝出一副驚訝的表情,抱拳道。
“慚愧!慚愧!小道今日也是被高人所救,不然此刻已經粉身碎骨了!剛才還以為是這位朋友所救,所以才一路追趕而來!”張卍之撓撓頭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
“這麼說來,這世上真有高人啊?”杜亞輝聽出了意思,好奇的問道,這傢伙一向崇拜強者,聽說有人能百丈懸崖之上救人而毫髮無傷,頓時來了興趣。
“這世上當然有高人,據我所知,目前能達到此等境界的,國內各道門應該不下十人!至於其它隱士高人有多少,恕小道見識淺薄,不過應該也不在少數!”張卍之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孫陽聽聞暗暗心驚不已,自已對目前的國內修行者一無所知,看來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管哪個朝代,隱世高人從來就是一種神秘的存在。我們只覺得古時候高人遍地,其實古時候世外高人也是寥寥!只不過透過各種典籍經典,我們瞭解的高人故事其實比古人要多,反而覺得古時候高人遍地了!
“我觀兩位也是有功夫在身,如此年輕當真了不起!”張卍之轉了個彎,誇起了孫陽二人,說孫陽兩人年輕,他自已不過也才二十五六歲的樣子!
“我們只是學過幾天拳腳罷了!都是些凡夫俗子!和道長的修仙法門不可同日而語!”孫陽又默默將馬屁送了回去。
“孫善信過謙了!小道只是粗通些淺顯道法,單論拳腳,小道未必勝得了兩位。只不過有些雕蟲小技,聊以自保罷了!”張卍之坦白道,不過他也有自已的自信。
孫陽知道張卍之不是胡說,就像他方才可以窺探出洞天福地的氣機,孫陽就知道他一定有些特殊手段的!不過要是單論拳腳,孫陽自信可以不憑藉異能取勝於他,如果要是拼生死,他估計杜亞輝更勝一籌,自已在這方面也沒有多大自信!
“不知道長接下來如何打算?”孫陽想了解張卍之的行蹤,方便自已獲得更多的資訊。
“我的搜尋區域主要是秦嶺!接下來會繼續向西尋訪!”張卍之對孫陽的問題也是知無不言。
孫陽感覺張卍之是個很坦誠的人,相比自已的一身市井味真可謂是化外高人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環境造就人,自已多年來一直在古玩行摸爬滾打,如果自已老謀深算一點,在那個處處算計的古玩江湖裡早就混的褲衩都丟了…
“敢問道長,您那篇關於天書的報告有什麼出處嗎?”孫陽既然碰到張卍之了,那一定得請教一下,不然這傢伙成天雲遊四海,再碰到可就不知何年了!
“當然有!《道門大論》曰:一者,陰陽初分,有三元五德八會之氣,以成飛天之書,後撰為八龍雲篆明光之章。日月星,謂之三元。三元既立,五德鹹具。以五行為五位,三五和合,謂之八會,為眾書之文。又有八龍雲篆明光之章,自然飛玄之氣,結空成文,字方一丈,肇於諸天之內,生立一切也。按《真誥》紫微夫人說,三元八會之書,建文章之祖,八龍雲篆,是根宗所起,有書之始也……篆者,撰也,撰集雲書,謂之雲篆。此即三元八會之文、八龍雲篆之章,皆是天書,三元八會之例是也。雲篆明光,則五符五勝之例是也。””張卍之想了想說道。
孫陽見杜亞輝也休息差不多了,便請張卍之邊走邊說,眾人隨一襲青袍緩緩向山頂走去,張卍之儼然一派講經說法的世外高人…
“《道藏·雲笈七籤》也有關於道秘天書的記載,本者,始也根也,太上高真之所有。
所以道秘天書就叫本文。本文就是說,這是最基本、最根本的文字,最高階別的文字,往上就沒有了。再往上這個東西不能用文字來傳播了,再往上就叫意會。就是說腦電波直接溝通,你也不用說,他也不用講,雙方就能夠知道,你只要你這一想,他就能夠知道你在想什麼。而文字叫言傳,本文有三元八會文,我們講道秘天書,它是言傳的最高境界。
據說上古造了很多種文字,他不是造了很多種文字, 是所有的文字都是本文的變形。所有但凡是古老的都是道秘天書一脈相承,它只是變化形式,如十大天書。
第一、道秘天書,這個十二基本筆畫,也就叫本文。
第二、神符。道家畫符唸咒,這一套符咒都是由十二基本筆畫組成的。
第三、玉訣,就是刻到玉器上有寓意的文字。
第四、靈圖。河圖洛書就屬於靈圖,也是由這些個基本筆畫組成,但是他用的比較少,他就用黑白點數字來表達。就類似於現在的施工圖紙,你看既有線條又還有標註,告訴你這應該怎麼怎麼施工,施工注意事項,他既有文字又有圖形,所以說這個東西叫靈圖。靈圖類似於古代的設計說明書。
第五、星書鬥文,西方字母的前身。西方26個字母,是道秘天書十二個字根對應二十八星宿和媽祖二星的描述,各符形一字,共30個字元。這30個字元代表的是地球自轉地軸搖擺迴圈一週所對應的北極星會發生30次不同更迭異位的情況。其書寫形式一般採用簡單的串形排列來表義,而不是畫符形成圖畫。總之東方圖形文字和西方字母文字,本是同根同源,皆源自本文,也就是道秘天書。
第六、雲跡,叫雲跡文,每個筆畫的曲裡拐彎拐的多了,你仔細看它也是文字一種變形,跟我們後來很多建築的這種線條,我們建築學,也是主要來自雲跡之類的。
第七、龍章。就是像龍一樣有龍頭龍爪子那種龍紋,他也是為了表示一些,特定的神秘這個內涵。龍章之後就是鳳篆。
第八、鳳篆。又叫鳥篆,你看那個字,字頭上面老是畫個小鳥頭,在那個起筆,尤其一個筆畫的起筆之處,畫個小鳥頭,鳥的腦袋,鳥紋,鳥篆,這也是一種書寫方式。
第九、象文。又叫象牙文,它來自於大象的“聽雷而紋生”。就說了個大象神秘之處,幾十公里之外要下雷雨了,然後他那個象牙上就爆那個牙花,就會出現那些個曲裡拐彎的那個紋路,就跟那個圖形文字一樣,是吧,那個不同的紋路就代表這個雨量大小,就代表下雨的遠近,代表下雨的時間什麼,據說有這些個變化,是那個紋路,就根據大象知道遠方有雷雨來了,然後他牙上面就自然爆出來那個花,那個紋路,這就是最初的天氣預報。而根據那個形狀造的一種文字叫象文,象牙文,他也是一種神秘符號。
最後第十、龜契。就是甲骨文,最早甲骨文跟後來我們見到的甲骨文還不一樣。原來的甲骨上刻字是讓神看的,就是與神要說什麼話,我跟神發個簡訊,寫一個字或寫兩個字,這一兩個字裡邊,用我們現代語言解釋可能就需要寫一本書。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是記錄,這不是真正的甲骨文。
真正的龜契在現在的西南地區一些九黎部落的後裔中可能還能見到一絲遺蹟,它跟我們現在看到的甲骨文基本上是反著來的!所以我們看這種文字感覺又熟悉又陌生,因為它本身就是用來溝通天地,溝通鬼神的…
所以龜契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發簡訊給領導,彙報一下,言簡意賅,不能囉裡囉嗦。編這條簡訊要體現出水平來,囉裡八嗦寫個幾個簡訊都編不成,怎麼可能提拔你呢?所以說古人惜字如金,一兩個字三個字,“啪”,就把所有的他要想表達的內涵,全表達出來了。不可能密密麻麻寫一大篇,都寫不下,越寫的多越沒文化。”
張卍之邊走邊說,孫陽驚歎於張卍之學識之淵博,聽他說完,對天書本文也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對發生在自已身上的奇異事件也有了一個淺顯的解釋。
而自已的一切改變都要從小時候林山村古墓探秘開始,自已那次應該是觸碰到了什麼禁制,才導致自已後來的變故。然後就出現了這枚玉符,這枚玉符到底從何而來?是那老道士所贈嗎?還是本來就是林山古墓中的東西,孫陽現在更傾向於後者!
如此看來,這枚玉符應該就是一種用本文刻畫的神符玉訣!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大能才能做出如此精妙的符籙?
而這枚玉符似乎具有吸收和破解一切符籙的能力,甚至可以說它能破解世間萬物的本源,而那些被吸收的符籙本身的功用和特性又在自已身上顯化出來!
孫陽透過自已瞭解的一點點關於道的碎片拼命解釋著一切,他迫切想了解全部的奧秘,可是又無法從現實中完全的剝離出來…
就像自已現在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質,也可以心念轉動去改變構成世界的那些符碼,雖然目前做起來相當有限,但是已經有了質的區別。不管自已如何的在心念中肆意遨遊,也不管自已在這種狀態下可以忽略時間,忽略空間的限制!但是最後自已的心念還是要回歸這具身體,還是要回到現實世界來…
三清殿到了,孫陽收回思緒。眾人隨張卍之進入大殿,殿內供奉的是三清。
張卍之取了香,第一炷香,以“玉清印”拈起,天目書“霐”,默咒“初炷真香徑詣玉清宮供養元始天尊”,左手插香入爐中央;第二炷香,以“上清印”拈起,天目書“澄”,默咒“二炷真香徑詣上清宮供養靈寶天尊”,左手插香入爐右方;第三炷香,以“太清印”拈起,天目書“明”,默咒“三炷真香徑詣太清宮供養道德天尊”,左手插香入爐左方。
待張卍之敬香完畢,孫陽等人也取了香拜了拜!
走出大殿,張卍之告辭了孫陽等人,他還要前去拜會老君山的同道,實在不便與孫陽等人同行…
老君山的傍晚,夕陽的餘暉如同金色的紗幔,輕輕地披在山間。孫陽和林柔柔,杜亞輝和沈默兩對戀人,手牽著手,漫步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
他們的心情如同這山間的清風,輕盈而愉悅。孫陽和林柔柔的眼中充滿了對彼此的深情,每一個眼神交匯都彷彿在訴說著無盡的愛意。他們靜靜地享受著這一刻的寧靜,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
杜亞輝和沈默則顯得更加活潑,他們歡笑、打鬧,彷彿整個世界都只有他們兩個人。他們的愛情如同這老君山的晚霞,絢麗而多彩。
在這美麗的傍晚,兩對戀人的心情都被幸福所填滿。他們知道,這一刻的美好將會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中,成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傍晚的老君山,雲霧繚繞,宛如仙境。而玉皇頂,更是這座仙山的巔峰之所在。登上玉皇頂,一座雄偉的鐵頂屹立於眼前。
鐵頂高聳入雲,氣勢磅礴。它由堅固的鐵材鑄造而成,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堅如磐石。陽光灑在鐵頂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彷彿是一座通往天庭的神秘門戶。
站在鐵頂之下,仰望其巍峨身姿,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畏之情。它宛如一位守護著仙山的巨人,默默守護著這片神秘的土地。
登上鐵頂,視野豁然開朗。四周的山巒連綿起伏,雲海翻騰,宛如一幅壯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遠處的山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增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息。
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涼。站在鐵頂上,感受著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彷彿與天地融為一體。這一刻,所有的煩惱和疲憊都煙消雲散,只剩下內心的寧靜和喜悅。
老君山玉皇頂鐵頂,不僅是一座建築的奇蹟,更是人們對自然和神靈的敬畏與讚美。它見證了歲月的流轉,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和希望。
孫陽不禁產生一種豪邁之情,天道渺渺,自已不也窺見一斑了麼?
那些經年的彷徨在此刻彷彿煙消雲散,如同此刻孫陽如炬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