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林教授,林山村您還記得嗎?”孫陽不知該從何說起,只能丟擲了這個所有問題的根源地。

“林山村,我當然記得,四年前我帶隊在林山村天壇峰發掘了一座戰國古墓。目前的考古成果還在研究當中。這和你要說的事有什麼關聯嗎?”目前研究遇到一些瓶頸,林從明本能的想有一些額外的線索。

“我母親是林山村的,我從小寒暑假期都在外婆家度過,直到六歲那年,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孫陽向林從明簡要的講述了當年發生的事,當然關於玉符和自已身體的異樣,孫陽選擇性的沒提。在事情沒有弄清楚之前,孫陽可不想成為某個實驗室的研究物件!

“你還記得那面牆上的文字嗎?或者說當時的那些字你認識嗎?”林從明生怕孫陽不明白,換了種說法。

“我當時只有六歲,簡體字還沒認識幾個呢!我只記得當時像有種神秘力量吸引我一樣,之後的事情就不記得了!”孫陽如實回答道。自已雖然有那些文字的拓本而且剛剛夜探完古墓,不過孫陽可不敢什麼都往外禿嚕。

“那就怪了,問題出在哪呢?”林教授喃喃自語道。

“你說你是被一個道士救了?那道士有沒有留下姓名什麼的?”林從明又問道,似乎他也有許多謎團想從孫陽這兒得到答案,孫陽不禁莞爾,到底是誰找誰幫忙來了!

“沒有,只說了一句福生無量天尊就走了!”孫陽依舊沒有提玉符的事。

“林教授,我想問問,那些文字破解了嗎?”孫陽想想還是按自已的思路捋吧。

“文字是破解了,是關於一些丹方的記載,不過文字的前邊還有一些奇怪的符文,經過四年的研究,目前還是沒有進展!”林從明明顯有些力不從心,抬起手揉了揉太陽穴,這個下意識的動作說明這個難題一直在困擾著他,以至於這個動作已經成為一種下意識的習慣。

“國內這麼多專家,難道對於符文就沒有一絲的破解?哪怕只是一些方向性的?”

“沒有,好像是外星文明一樣!起碼目前人類現存的記錄裡沒有可比對的資料,甚至沒有類似的東西!”林從明說起這個問題顯得一臉無奈!

孫陽不由得開始好奇,自已第一次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是中了邪,當然孫陽沒覺得自已是中邪,只是有些事情目前無法解釋罷了。自已第二次見到這些文字並沒有發生什麼,只是隱隱感覺這些文字和符號有些熟悉罷了!現在林教授竟然說他們研究了四年,對於那些符文還是一頭霧水的狀況,畢竟那可是集整個國家之力,全國的智囊都沒攻克的難題。甚至遍尋個人類文明都沒有類似的記載,而自已竟然覺得熟悉,孫陽隱隱覺的問題出在了哪裡!

“林教授,你們當時在古墓有沒有也遇到像我一樣的症狀?”孫陽不禁一問。

“沒有,那是一次極其正常的考古行動,並沒有發生什麼奇怪的事情!”林從明肯定道!

“我看到報道說那次考古,年代定的是漢代?剛剛您又說那是一座戰國古墓,這裡邊有什麼說法?”孫陽問出了自已心中的疑問,當然,孫楊沒有提孫思邈的事,畢竟那是蘇婷打聽出來的,誰知道會不會有違反原則的事,自已可不能不打自招。

“確實當時墓葬的陪葬品裡有相當數量的漢代的文物,而且棺槨當時運回實驗室並沒有馬上開啟,保守起見對外宣傳就定了漢代,只是後來棺槨開啟後才定的戰國。”林從明解釋道。

“可知道是誰的墓葬?”孫陽將心中的疑問逐一拋了出來。

“棺槨是空的,槨內除了簡單的陪葬品,並沒有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東西!”林教授的話像憑空扔出的一顆炸彈,炸的孫陽五味雜陳!

“這座古墓更為奇怪的地方在於,墓室裡不但同時有戰國和漢代的文物,而且還有唐代的文字。”林從明或許是為了完成女兒的囑託,又或許是想從孫陽這裡找到突破的線索,竟然毫無保留的將考古的情況說了出來。看來自已對林教授誤解頗深,林教授絕不是頑固不化,教條主義的老學究!

孫陽頗有些惡趣味的想著,愣了愣神問道:“那些唐代文字是怎麼斷定的?是根據書寫字型嗎?”唐代的文字主要是楷書,它在繼承魏晉南北朝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和統一。唐代楷書的特點是筆畫規整、結構嚴謹、端莊秀麗。除了楷書,唐代還出現了行書和草書。行書是楷書的快寫體,它在保持楷書規整的基礎上,增加了筆畫的流暢性和連貫性。草書則是一種更加自由奔放的字型,它的筆畫省略、連筆較多,注重書法家的個人情感和表現力。孫陽這麼問實際上是有自已的想法,也是為了引出林教授接下來關於孫思邈的結論。

“不是從文字字型方面斷的代,而是從署名得到的結論。”林從明一語帶過,並沒有細說孫思邈的事,孫陽估計跟那些丹方有關,畢竟自已是個局外人,難免不符合原則。

“難道不是楷書?或者行書、草書之類的嗎?署名又是誰?史書有記載嗎?”孫陽明知故問,準備舔著臉打破沙鍋問到底。

“不是唐代流行的字型,而是小篆!不過文章自稱思邈,文意也是跟丹方有關,所以推斷為唐代左右!”林從明並不隱瞞什麼,和盤托出!

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又有漢代甚至唐代時期的活動跡象,這是誰的墓?漢代的誰還有孫思邈進入到古墓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孫思邈又是什麼時候進入的古墓?畢竟孫思邈的年齡至今是一個歷史謎題,他留下那些丹方是什麼?又為什麼在石壁上留下丹方?那些丹方跟符文有什麼關係沒有?孫陽此時心裡是一個接一個的問號!

“林教授,不知道我方不方便看看那具棺槨?”孫陽一時也理不清頭緒,不過他對這個墓主人尤其好奇,說不定知道墓主人的身份,所有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那個不妨事,棺槨就停放在單位的實驗室,我現在就可以帶你過去!”說著便起身向外走去,似乎孫陽才是解開所有謎題的那把鑰匙!

實驗室在同一棟樓的一層,兩人很快便來到實驗室門口。在防化間穿好防護服,經過幾道消毒殺菌的門廊便來到了實驗室正門口。看到二人到來,便有工作人員開啟了實驗室的玻璃門,實驗室內燈火通明,各種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穿梭其間,不時的和林教授打著招呼,也有些拿著需要簽字檔案的工作人員,林教授順便籤了字。實驗室內分成了若干區域,整齊乾淨的平臺上放置了各種文物,工作人員正在忙著記錄各種資料…穿過一大片區域,快到實驗室盡頭的隔間旁,林教授停下了腳步,指了指玻璃門說道:“這就是林山村考古的文物倉庫,棺槨就在裡邊!”說著刷卡開啟了玻璃門走了進去,孫陽尾隨其後。

倉庫里正中間是一具石質的棺槨,兩邊大型的貨架上陳列了各式青銅器,以銅瓶和銅壺為主,這與常見的戰漢墓葬陪葬品似乎有些不太一樣。棺槨的石蓋已經移至棺槨一側,此時的棺槨是開啟的。

林教授停下了腳步,並沒有繼續朝裡面走,跟孫陽說道:“除了石壁上的文字,墓室所有的文物都在這裡了,文字拓本在檔案室,你自已先看看,我去忙點事,有事你叫我!”說完轉身離開。

現在清冷的庫房只剩孫陽一個人,一具孤零零的棺槨放在倉庫當中,儼然走進了那間古墓。孫陽本身也是文博專業畢業,跟著導師也是去過很多考古發掘現場,考古實驗室也實習過,再加上自小膽子就大,對於這樣的場景,孫陽內心如古井般波瀾不驚。

孫陽抬腿朝著棺槨的位置走了過去,離棺槨還有兩三步,倉庫的燈光突然開始不停閃爍,然後徹底熄滅。倉庫裡頓時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孫陽覺到胸口一陣發燙,只見石棺表面幽地浮現出一種神秘的符文,一閃而逝,隨即燈光馬上亮了起來。這個過程不過是一眨眼的時間,要不是胸前滾燙的餘溫,孫陽都懷疑是不是自已眼花了,出現的幻覺。

正準備繼續往前走,孫陽馬上意識到自已真的眼花了,是真的眼花了,腦袋一陣暈眩,眼睛也開始模糊,剛剛抬起的腿一個踉蹌差點沒站穩。該死的眩暈又來了,看來自已的眩暈果然跟這個玉符有關,或者說跟這件事有關。堅定了這個想法,孫陽晃了晃腦袋,好一陣才緩過勁來!眩暈的感覺來的突然去的也快,立馬孫陽腦袋又是一陣清明,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定睛朝棺槨看去,石棺表面乾乾淨淨,不要說符文,就連一點裝飾性的紋飾都沒有,看的孫陽一陣匪夷所思!

走過去朝槨內看去,裡面空空如也,如同新鑿的一般。孫陽圍著棺槨裡裡外外仔細的觀察了一圈,甚至棺蓋也沒放過,結果就是一具再正常不過的石棺。不過此時的孫陽可不覺得這是一具正常的石棺,怎麼看都透著一股詭異…

石棺上看不出任何異常,孫陽只得移步到貨架旁,一排排的銅器大大小小錯落有致,數量足夠多,基本是漢代銅器,只有零散幾隻陶罐算是戰國文物。裡面空空如也,看來裡邊的東西已經被考古隊提取完畢。轉著圈看了兩遍,孫陽再沒發現什麼異常,彷彿剛才只是一瞬間的恍惚…

“嘀~”身後傳來玻璃門開啟的聲音,孫陽轉身看見林教授走了進來,邊走邊問道:“怎麼樣?發現什麼異常沒有?”

“沒發現什麼,不過感覺這麼多的罈罈罐罐是不是有人在配藥或者煉丹之類的?”結合文字裡孫思邈提到的丹方,孫陽提出了一個假設,並沒有把剛才的異象告訴林教授。實在是太玄乎了,換誰也不能相信啊!如果自已指著一具光不溜秋的大石棺說上面顯示出了符文,估計林教授該給精神病院打電話了!畢竟這是一個唯物主義至上的年代,說話得有事實依據哪怕科學依據都行,因為編瞎話和說瘋話是兩個概念。

“確實是在配藥,而且像傳說中的五石散!”林教授對孫陽的見解頗為滿意,眼神中充滿欣賞。

五石散,是一種古代的丹藥,其成分包括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據史書記載,五石散最早出現在漢代,相傳為漢代醫聖張仲景所創的寒食散演變而來,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當時的人們認為它具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功效,因此被廣泛使用。

五石散的服用方法非常特殊,需要先將其研磨成粉末,然後用酒沖服。服用後,人體會產生一種燥熱的感覺,需要穿著單薄的衣服,吃冷食,喝涼水,以緩解燥熱。此外,服用五石散還會導致面板變得敏感,容易出現紅斑、瘙癢等症狀。

在古代,五石散曾經風靡一時,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服用它。例如,三國時期的何晏、晉代的王羲之、唐代的白居易等,都曾經是五石散的忠實擁躉。他們認為,服用五石散可以提高自已的精神狀態,增強創作靈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了五石散的危害。長期服用五石散會導致中毒、死亡等嚴重後果。而孫思邈就是歷史上痛斥其禍的代表人物,呼籲世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因此,在唐代以後,五石散逐漸被淘汰,不再被人們使用。

“孫思邈所留的丹方跟五石散有關係嗎?”孫陽不禁心中疑惑,按理說孫思邈是極力反對五石散的,又怎麼會在這裡配藥呢?

“因為目前關於古代五石散的記載不明確,說法不一,不過就目前孫思邈所留丹方確實與五石散極為相似,或者說是同一個方向。目前所裡有兩派觀點,一說是孫思邈研究的不是五石散而是張仲景的寒食散,是為研究張仲景傷害雜病論做藥理驗證;二說是孫思邈本人學道,或許在研究得道昇仙的丹藥。目前兩派說法各有見解,或許那些符文才是問題的答案!”林教授說著又下意識地揉了揉太陽穴,看來這個問題確實讓他頗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