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有些以年份倚老賣老,濫竽充數,而有實力,入行年份短的年輕工匠可能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所以,設立工匠等級太有必要了。

有了技能評級,每級工匠待遇形成差距,就會激勵低階工匠向高階工匠進一步提升自已的技術實力。

穿越前,他姥爺就是八級瓦工,退休前在廠裡的工資加福利待遇,堪比一些中低階幹部的工資。

前世,八級工匠制度在那個年代可謂是激勵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道路。

羅芳柏稍微想了想,便明白工匠等級的好處了,只是他有些疑惑道:“軍兒,設立工匠等級確實很有必要,只是八級會不會過於繁瑣了?”

羅振軍聞言,立刻看向老爹,細心解釋道:“爹,我所以設立八個等級,就是為了避免工人過快到達最高階,有了更高階,低等級工人才會努力提升自已的實力,向上晉升,就和當官一樣,做了九品官想當八品官。”

“而且等級少,兩個等級必然難以晉升,不利於提高工匠們的積極性,而設八個等級,每個等級之間差距不大,只要稍微努努力,就有晉升下一個等級的希望。”

前世為什麼有八級工制度,就是因為每個等級的技能實力雖然有差距,但又差距不大,而待遇卻差距很大,從而誕生將近兩億工人。

這兩個億工人的存在,為後世華夏奠定了復興的根基。

後面改革八級工制度,完全是因為華夏全面機械化的到來,而八級工的工級評價標準跟不上機械化,所以才改革。

但是從他穿越時的社會工人結構來看,改革後,只是用一種新的八級工制度代替了原有的八級工制度而已。

所以,歸根結底,改革的不是八級工制度,而是工人的評判標準。

羅芳柏越聽越覺得有道理,立刻看向兒子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設立這個八級工制度。”

“只是,這個評判由政府來,還是……”

“爹,當然是由我們政府來了,畢竟評判等級需要權威性,這樣民間才會認可!”

“同時由我們政府來評判,民間有多少工人,民間的工人具體什麼水準,我們都能掌握的一清二楚。”羅振軍立刻說道。

他設立八級工制度,一個是為了激勵各種工人不斷提升自已的實力,從而帶動坤甸華人整體的工業實力。

其次,自然也是為了隨時瞭解坤甸華人的工業結構,從而政府進行一些政策扶持,改革,修正。

而且,掌握了工人的資訊,後續無論是擴充產業,以及發展各種產業,用人還是從民企挖人,都能高效又準確。

羅芳柏覺得兒子說的對,既然給工人評級,自然需要權威以及專業一點,不然民間不認可,反而貽笑大方。

“爹,同時我準備讓七級工,八級工,成為政府基層官員。”羅振軍看向老爹繼續說道。

羅芳柏立刻眉頭緊鎖,不太確定的問道:“你是說,一旦工人晉升為七級工,他就是政府官員了?”

羅振軍點了點頭。

“這……軍兒,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七級工,八級工都是官員,政府的官員總數將會暴增,這不僅會形成官場累贅,同時還無形增加了政府開支!”羅芳柏立刻眉頭緊鎖的盯著兒子說道。

羅振軍聞言,笑道:“爹,你說的有道理,如果七級工,八級工成為官員的確會增加政府開支,但是卻不是累贅,而是政府的財富。”

“為什麼?”

“因為既然七級工,八級工會成為政府官員,那麼這兩個級別評判標準自然非常嚴格,我的設想是,不光評判工人專業技能,家庭背景,還有領導能力,研發能力,培養人才等等各種各樣的能力!”

“嚴格的評判標準,就意味著七級工和八級工會非常少,甚至一千個工人都未必有幾個七級工,八級工。”

要知道後世華夏近兩億工人,但根據統計,八級工不到一萬人,而七級工人只有三萬左右。

通常八級工只有大型企業才有,像江南造船廠這樣規模的大廠最早一批也只有七個八級工,到了後來也沒有超過三五十個。

而在工業不發達的地區,八級工就非常稀少了,例如河南省黃泛區農場農機修配廠竟然有七個七級工,但整個周口地區的七級工,也就這七位,八級工一個都沒有。

可見全國範圍的七級工,八級工有多稀少。

“另外,七級工和八級工雖然是官員,但主要領域在工業上,也就是說雖然是官員,但官員的身份,更多是一種榮譽性質!”

“比如說,一個七級工雖然是官員,如果他在民間工廠任職,那麼這個官員身份就是榮譽性,除了每個月領到一定的官員基礎工資,其他權利等於無!”

“如果這個七級工在國營廠任職,那麼他的權威也只在工廠裡,除了擁有官員的身份,並不會對政府的運轉造成影響。”

“至於政府開支的增加……”

羅振軍看向老爹笑道:“說句不好聽的話,政府以後少出幾個貪官,就足夠養這些七級工官員和八級工官員。”

羅芳柏緊鎖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確實,就像兒子說的那樣,如果晉升七級工,八級工標準足夠高,那麼自然就沒有多少人。

就像滿清官員不過三萬餘人,但二品官,一品官終究是有限的。

如果這些七級工,八級官只有官身,沒有官權,那麼確實可行。

看到老爹眉頭舒展開來,羅振軍繼續笑道:“爹,我覺得自治政府成立以後,我們要區別官員性質!”

“何意?”

羅芳柏立刻看著兒子。

“爹,歷朝歷代,重農抑商,重農確實沒錯,因為民以食為天,就算是皇帝也得吃飯。”

“但是抑商,我卻不認同,因為只要有交易,商業就會存在,商業伴隨著百姓的方方面面,如此,抑商怎麼抑?”

“我們沒有必要對商業畏之如虎,正所謂堵不如疏,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對商業上面的管理以及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