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有言降者,與此案同
別腦補了,我真的是反賊 獲利出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葉清蛟一聽對方兵臨城下,漂亮的臉蛋露出了驚恐之色。
她巴不得給魏國使者跪下來磕一個。
葉清蛟委屈巴巴地說:“對不起,我錯了,我們不該起兵攻打你們魏國。我們和解你看好不好,現在最強大的是秦國,你打了我們,你自已也會被吞併的。”
魏國使者陳遠達瞪大了眼睛看著葉清蛟,他實在是沒有想到作為一國之君,居然那麼卑微得要去求他一個魏國使者。
哈哈哈!本來只是想要讓她割地的,現在直接勸降吧。
陳遠達的胃口更大了,他原本只是想要吳國割地,現在他要吳國投降:“早這樣的話,我們兩國又何必大動干戈呢?只要你交降書,納順表。上交吳國登記的土地人口的登記冊,就能夠讓你當一個富貴閒人。”
葉清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彷彿自已建立了一件千古一帝都沒有建立出來的偉大功績。
“我帶來了一代人的和平,現在我宣佈我們吳國正式投降魏國。”
陳遠達非常得意,這次出使的功勞太大了,直接吞併了吳國,拿下了江東的富饒之地。
“嗖!”
一支利箭穿過了陳遠達的帽子,直穿葉清蛟的頭髮。
鍾良晨在朝堂上挽弓搭箭,穿盔帶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來行刺吳王的。
陳遠達害怕極了。
吳國的安保工作怎麼那麼差,那些侍衛們是吃乾飯的嗎?怎麼連檢查都不檢查一下,放任刺客穿著盔甲走進來?
鍾良晨走到了吳王的寶座上,粗魯地把吳王葉清蛟拽下王座,然後霸氣地坐上了王座。
寶座周圍的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無形的威嚴與莊重,彷彿連時間都在此刻凝固。鍾良晨微微皺眉,他的眉宇間充滿了威嚴與決斷,讓人不敢輕易直視,他比真的吳王像天子太多了。
鍾良晨霸道地回應著使者:“我們大吳有長江天險可守,又何懼那區區魏國大軍。我迎戰,不就是了?受命於危難之際,挽大廈之將傾,我要御駕親征親自討伐魏國大軍。”
大臣們一臉的黑線。
吳國怎麼受難於危難之間,怎麼又大廈將傾的,你不知道嗎?
陳遠達覺得奇了怪了,這個人是誰呀!
本來自已跟吳王談得好好的,他是怎麼突然就冒出來把吳王拽下王座的。
大將軍曹操向使者解釋道:“這是我們的丞相鍾良晨。在吳國,天子說的東西不算,只有丞相說的才算數,你要談就跟丞相談。”
呸!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
想不到吳國已經落魄到了這個地步了,連天子都能夠被人從寶座上拉下來了。
這要是放在我們魏國,這種人是要被誅九族,凌遲處死的。
大臣們一聽到鍾良晨拒絕了投降,紛紛跪下來求丞相收回權力。
“丞相,萬萬不可啊!你這樣會對不起吳國的百姓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要是城破了,吳國百姓被屠城可是大罪呀!”
最要命的是連吳王葉清蛟也站在了眾臣的行列了,她對著鍾良晨就是跪拜:“丞相,我們別再送了,再送下去的話,我就會被砍頭的。”
什麼?太可惡了。
這個江東到底是姓鍾,還是姓葉呀!
那個葉清蛟是在教朕做事嗎?
鍾良晨猛然從寶座上站起來,然後一劍砍下了桌角:“我意已決。再敢言降者,與此案同。”
在這肅殺的氣氛中,似乎連空氣都凝固了。每一個人的呼吸都彷彿被鍾良晨的霸氣所壓制。
葉清蛟:不,朕的桌子呀!
魏國的使者氣得直打擺子,陳遠達不知道從哪裡湧現出了忠君愛國的熱情。
奸賊,逆賊,反賊。
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
陳遠達巴不得生吞活剝了,眼前這個篡逆之輩。
在魏國,只要魏王一咳嗽,眾位大臣都嚇得不敢說話。
在吳國,吳王居然可憐得要向一個臣子搖尾乞憐,這還真是悲哀。
陳遠達被鍾良晨的僭越行為氣得直跺腳:“朝中之事,在君王,在眾位大臣,而你不過只是一介篡逆之輩。憑什麼代表天子做決定?”
哼!今天我陳遠達就是要為民除害,除掉這個禍亂朝綱的亂臣賊子。
鍾良晨的龍氣壓住了大場的所有人:“我大吳自有國情在此。忠臣,反賊,君主三權分立,已成定局。請魏國使者不要再幹涉內政。”
在吳國,天子是用來制衡忠臣的,忠臣是用來制衡反賊的,反賊是用來制衡君主的。
這就好比三國殺,只要打破了一方的平衡,朝堂必亂。
諸葛亮聽到鍾良晨對於時勢的理解,覺得他是一個絕對的忠臣。
自已當初代替阿斗接管國家時,奪了李嚴的兵權,力爭北伐,也有無數人說我是亂臣賊子,認為我諸葛亮有篡逆之心。
世人皆看錯了我諸葛亮,也看錯了鍾良晨。
非常之時,應該用非常的手段。
古代是非常注重君臣觀念的,沒有人給你搞什麼人人平等。
只要你在天子的腳下不忠,那就是反賊。
陳遠達聽到了鍾良晨的狡辯,非常生氣,他捋起袖子就要幹掉鍾良晨。
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
鍾良晨收回了手上的寶劍,從背上抽出弓,對準陳遠達挽弓搭箭。
“嗖!”一支利箭,穿過了魏國使者陳遠達的脖子,結束了他的生命。
鍾良晨射殺了魏國的使者,破滅了葉清蛟最後的投降希望。
葉清蛟:╥﹏╥...你沒那實力,裝什麼逼呀!要是吳王輸了,你繼續當你的丞相,我這個當吳王的,是要被砍頭的。
葉清蛟巴不得當場脫下龍袍,給鍾良晨禪位。
這皇帝你當算了,王位你都坐了,乾脆你自立稱帝算了吧。
我把自已的寢宮也讓給你算了。
【叮!】
【恭喜宿主,做出反賊行為“斬案決意”,獲得獎勵:50萬兩黃金】
此時,周瑜早就把船靠在岸上了。
他打算建功立功直取魏國。
周瑜來報:“報!我已經把船停在岸上了,他過江,我們也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