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雨和魘夢獸決定以悠閒的步伐前往北邊,他們並不急於一時,而是想要享受這一路上的每一刻。他們穿過森林,跨過小溪,欣賞路邊的風景。
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片開闊的草地。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這片草地上,讓每一片草葉都閃耀著金色的光芒。方雨停下腳步,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感覺心曠神怡。
突然,她聽到了一陣奇怪的聲音,像是有人在低聲細語。她環顧四周,卻並沒有看到任何人。魘夢獸頭上的角卻開始泛起了紅,這麼多天,她已經知道了,這是魘夢獸在表達它不開心的情緒。
魘夢獸在生氣嗎?可是為什麼?“魘夢獸,你怎麼了?為什麼生氣?”方雨察覺到魘夢獸的變化,不解地問道。
當他們走近時,發現聲音的來源竟然是一隻小巧玲瓏的小松鼠。這隻小松鼠正蹲在一棵樹上,用它那雙烏黑髮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他們。
然而,魘夢獸看到這隻小松鼠後,怒意非但沒有消散,反而更加濃烈了。它的腦袋上紅光閃爍,似乎隨時都要衝上去攻擊這隻小松鼠。
方雨見狀,連忙拉住魘夢獸,不讓它衝動行事。“魘夢獸,你為什麼對小松鼠這麼生氣?它看起來並沒有惡意啊。”
魘夢獸雖然被方雨拉住,但眼神中的怒意依舊沒有消散。它低吼了一聲,似乎在訴說著什麼。但方雨聽不懂它的語言,只能無助地看著它。
但是顯然這隻小松鼠不同於普通的小松鼠,它跳到方雨的肩膀上,用清脆的聲音說道:“你好,我是這片森林的守護者之一,我知道一個古老的傳說,你想聽聽嗎?”
方雨驚訝地看著這隻小松鼠,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和耳朵——這隻小松鼠竟然會說話!在她的認知裡,小動物們雖然可愛,但從來都是默默無聞,無聲無息的。然而現在,這隻小松鼠卻打破了她的常規認知,讓她感到既震驚又好奇。
就在這時,魘夢獸再也忍不住了,它頭上的紅光閃爍得更加劇烈,顯然是對這隻小松鼠充滿了敵意。紅光如同一道閃電,猛然向方雨肩膀上的小松鼠襲去。
然而,小松鼠對此卻毫無反應,它依然蹲坐在方雨的肩膀上,那雙烏黑髮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魘夢獸,彷彿對這一切毫不在意。
方雨對此感到十分吃驚,她不明白為什麼小松鼠會對魘夢獸的攻擊毫無反應。她試圖拉住魘夢獸,阻止它進一步攻擊小松鼠,但魘夢獸卻憤怒地吼叫著,頭上的紅光越發明顯。
方雨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擔憂,她不知道這隻小松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竟然能讓魘夢獸如此憤怒。
方雨開始嘗試安撫魘夢獸的情緒,將它愛吃的食物統統都拿了出來,看到好吃的,魘夢獸也冷靜了一點。方雨看到這個方式有效,把它愛吃的靈果送到它嘴邊。
魘夢獸看了看方雨,又看了看她肩膀上的小松鼠,還是沒有經受住食物的誘惑,張嘴接住了,食物入口,魘夢獸頭上的紅光明顯淡了下來。
方雨一邊投餵,一邊仔細觀察這隻小松鼠,試圖找出它身上的特別之處,竟然引得魘夢獸這般憤怒。可她怎麼看,這隻松鼠都像一隻普通的松鼠,沒有一點靈氣。可是,如果只是普通松鼠,不可能會說話,更不可能毫髮無損的接下魘夢獸的攻擊。
方雨心中一動,魘夢獸的攻擊是屬於精神攻擊,這隻小松鼠能接下來,一定是精神力極高,她猜測這隻小松鼠可能擁有比魘夢獸還高的精神力,這也許也是魘夢獸憤怒的原因?
想到這裡,她開始嘗試使用精神力與小松鼠溝通。結果精神力探出,她卻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小松鼠居然沒有生命體徵,那她先前以為的事情,肯定是不可能了,都不是活物,怎麼可能有精神力。
魘夢獸被她安撫了下來,頭上的紅光已經完全消退了。只是整隻獸都不大開心的樣子,頭轉向另一邊,看也不看方雨這邊。
方雨將肩膀上的小松鼠抓在手上,細細觀察,眼前的小松鼠擁有著一身柔軟細膩的絨毛,毛色呈現出溫暖的淺棕色,上面還點綴著一些細膩的白色紋路。在陽光的照耀下,它的毛髮閃爍著淡淡的光澤,顯得格外迷人。
小松鼠的眼睛烏黑髮亮,宛如兩顆璀璨的寶石,閃爍著聰明和好奇的光芒。它的耳朵小巧而靈敏,時刻警覺地豎立著,彷彿能夠捕捉到最微弱的聲音。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它那條蓬鬆的大尾巴了,尾巴的毛髮蓬鬆而柔軟,就像是一把撐開的小傘。
方雨怎麼看都覺得這是一隻真正的松鼠,它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就在她拎起它的大尾巴檢視的時候,小松鼠那稚嫩卻清晰的聲音說道:“人類,你快放我下來。傳說你還要不要聽了,太沒有禮貌了,怎麼可以扯人家的尾巴。”
她手中的小松鼠,那雙烏黑髮亮的眼睛正盯著她,似乎對她的行為有些不滿。方雨這才意識到,自已一直緊緊抓著這隻小松鼠,還把它翻來覆去的看,確實是有一點不禮貌了。
“對不起,小松鼠。”方雨連忙道歉,她輕輕地將小松鼠放回地面上,看著它靈活地跳躍著,顯然對重獲自由感到十分高興。
“我想聽傳說,但是魘夢獸好像不是很喜歡你,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還有,你是什麼東西?”方雨好奇地問道。她發現,這隻小松鼠不僅外表可愛,性格也有些孩子氣。
小松鼠點了點頭,似乎對方雨的態度感到滿意了。它跳向一邊的樹樁,蹲坐在樹樁上,看著方雨道,“別研究我了,我只是一隻傀儡而已。至於魘夢獸為什麼討厭我,它就是看不慣我免疫了它的精神傷害而已。”
方雨點點頭,“你可以具體說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