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廣泛的,普通人可以掌握有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用於實踐。

如果你看電影,最讓你難忘的大多數都會是故事的最高潮和結尾。

這也就是峰終效應,與人相處時在最開心的時候和分別的時候製造一些小甜蜜和驚喜更讓人難忘。

吃東西的讓人產生滿足感,可以使談判更加容易,也就是滿足效應。

任何壞事,如果不加以制止,形成風氣,就會發生擴散,也就是破窗效應。

情侶之間做讓人心跳加快的事更容易產生心動也就是心跳效應。

登門檻效應,一個不起眼的請求能擴大更大的請求。

人們總是高估別人對自已的注意請求,即焦點效應。

外表吸引力,兩人外貌不對等的情況下總會做出下意識的補償機制。

宣誓效應,宣誓能潛意識裡增加內心的信念。角色扮演也有心理暗示的效果等

心理學的應用很廣泛,在一些動作上也有動作心理學。

女性摸耳垂表示對話題可能感到不適,摸鼻尖表示不相信,輕輕摸頭髮表示得到關愛,用力表示對當前環境感到壓抑等。

當然好奇心,情緒對立,或者刺激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也會讓人產生逆反心理。

如果你有一些觀點想要說服對方,最好從權威性,對方偏好,互惠性,一致性和珍奇性下手。

想讓一個女生脫掉外衣的最好方式是帶她去泳池或者遊艇,想讓一個男生穿上裙子的最好方式是問他是不是不敢穿。

心理學的運用在於做無形之事,化有形之果。

洗腦灌輸一種成系統的價值觀,每個人的價值觀由生活環境中而來。

也可以說每個人都在被接觸的環境所洗腦,這也是普通人為什麼難跳出圈子的原因。

洗腦者需要對資訊的來源和解釋權進行壟斷。

打造權威性,被洗腦者大多擁有對自身價值觀的懷疑。

人可能會有一種從眾心理,因為天生有想要獲得歸屬感,避免應對壓力,推卸責任的心態。

所以普通人看待問題,既要考慮,也要學會獨立思考。

在戀愛中讚美效應可以使人與人之間距離感拉近,而需求效應能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更加簡單。

而墨菲定律告訴我們,越害怕失去,會有不好的表現,越容易失去。

而馬太效應告訴我們,普通人需要自利一點,不要一味的在感情中付出,導致強弱分化的兩極。

而投射效應能體現對方的性格想法。

尼克效應說尚未處理完的事比處理的完的更加讓人掛心,這也是聊天和相處的小方法,讓對方有所牽掛。

透過對方的應激反應瞭解對方的心理。

透過對方的言表心聲瞭解對方的想法。

透過對方的外表打扮瞭解對方的性格。

透過對方的為行為了解其內心。

透過對方的謊言以及飲食習慣看透對方的心理。

這些只是心理學運用的冰山一角,普通人學好一定的心理學對日常生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