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徵才剛入門,靈力運用的並不算好,他費勁找了半天,然後對方覺夏說道:“好像你坐著的地方就有一本。”

“哪?”方覺夏一邊問,一邊趴在地上找了起來。

這一看,她背後的牆壁最底端還真有幾本書。只是都灰撲撲的,看上去無人問津。

方覺夏隨手抽了一本,上面寫著《內觀心法》幾個大字。

挺好,就它了。

方覺夏也不挑,任務完成,她終於可以回去了。至於元素親和體修煉的有關知識,她還是等心法練透再說吧。

她這時才想起來問寧徵:“你過來也是找書的嗎?”

“是啊,明天要學煉藥了。我看通知上說學之前要來這拿本靈草典籍背,明日去的時候老師會抽查。”寧徵說到這個,表情也不好了。

方覺夏感慨:“太可憐了。”

這修士修行的學習量還真是非常人能比,她都不知道自己以後能不能堅持的下來。

方覺夏正準備走的時候寧徵又叫住了她:“我御劍已經學會了,就是速度慢了點,還有點磕磣,你要是不嫌棄,等傳送陣關閉了我可以送你去習課。”

方覺夏輕輕一笑,聲音如鈴聲般清脆:“我後面不用上課了,雲杏長老讓我把心法練好再學別的。”

寧徵很少見到方覺夏這種實實在在的笑容,只覺得可愛精緻極了,心都軟了一塊。

真像個小雪糰子。

方覺夏本來是想逗逗他,說這些話也是為了讓寧徵更愁眉苦臉一點,她再順便安慰兩句。

看他這表情倒是變開心了。

遂覺得無聊,轉頭就說了聲再見。

“欸,你那個,學心法時也多加小心啊。”寧徵朝著方覺夏的背影說道。

“知道。”方覺夏沒有回頭,只是朝身後擺了擺手。

一回到小院,方覺夏就感覺像回到了家中一樣溫馨。

“小葵!”她迫不及待去喊人。

小葵從屋裡出來,見到她也是十分開心。“郡主,您今天中午都沒吃,肯定餓壞了吧。我煮了四喜丸子湯,還炒了兩葷兩素,您快坐下嚐嚐,碗筷我都給您備好了。”

方覺夏滿眼喜意,要是寧徵在這,就知道他當時看到的笑容有多麼不實在了。

“郡主,那個修士今天又來了,我問了他名字,他叫鄭殊,是一個外門弟子。天蘊宗好像有修行分這種東西,他是為了掙修行分成為內門弟子,這才經常給我們幫忙的。”

“這吃的用的我都讓他幫我弄上來了,這下我可再也不擔心啦。”小葵邊擺放菜餚邊說。

“謝謝你小葵。”方覺夏扒著米飯,含糊不清道:“我每天都在想,我有你這樣一個好姐妹是多麼幸福。”

“哎呀郡主,對我怎麼總說謝謝。郡主昏迷之後都變了樣了,哪有主子跟丫鬟稱姐妹的。”小葵急得不行。

方覺夏想了想,自己穿越過來的時間挺好,原主還這麼小,就算現在性格變樣了也沒有人會察覺出什麼。

她笑眯眯地跟小葵說:“這裡是天蘊宗,又不是聖襄城,本郡主想幹嘛就幹嘛。”

小葵正想說些什麼,但見到郡主難得這麼開心,便將話嚥了回去。

郡主從小性子就溫溫柔柔的,但只有小葵知道,郡主其實面上在笑,其實心裡對什麼都是冷的。

自從來了天蘊宗,她笑的時候雖然少,但確實是發自內心。

小葵在心中祈求神明護佑,郡主要是能一輩子這樣快樂就好了。

吃完飯又漱洗完畢後,方覺夏一手擱在腦後,枕著尚未乾透的髮絲,看起了內觀心法。

方覺夏剛翻沒幾頁就發現這樣一段話:

“練此心法至第五境,即可築基成功。”

這心法別的不說,吹牛倒是挺能吹的。

方覺夏往後讀,目錄上寫的極為簡單:

第一境:冥想

第二境:平衡

第三境:感知

第四境:集神

第五境:療愈

學習肯定是從第一境學起。

書上說了,冥想是一種集中注意力的練習。

首先,要尋找一個安靜的環境,遠離干擾和噪音。室內或室外皆可,關鍵在於所在的位置是否能夠使人專注。

方覺夏看了看四周,現在是深夜,小葵已經回了偏房。窗外沒有落雨,中伏剛過,除去蟬聲,現在算是十分安靜。

第一個條件滿足。

第二點,用特殊的坐姿開始冥想。坐的地方隨意,全程要保持身體挺直,但神情和肩膀是放鬆的狀態。雙腿盤坐,雙手隨意搭在大腿上或是恰好舒適的位置上。

方覺夏擺了半天的姿勢,算是掌握了。

第二個條件滿足。

第三點,觀察呼吸。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氣體進入和離開身體的感覺。不要深呼吸或是呼吸過快,只需要觀察它。同時避免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地方。

第三點並不是條件,而是正式開始了。

方覺夏在心裡默默記住這一點的關鍵,接著往後背了全部內容。

她擺好姿勢,閉上雙眼。

觀察呼吸之後的第四點是關注靈力。各種各樣的靈力氣流在方覺夏體內運轉,但她謹記書中的指示:不要試圖干擾它們,只需要關注它們出現和消失,然後再次將注意力回到呼吸上。

第五點是增強信念感。這種信念感是指用一種通透的心,豁達的態度去審視靈力氣流。在這一過程中,儘量保持氣流的穩定運轉,並試著體會其中蘊含的變化規律。

最後一點,延長冥想時間。如果每天都能進入冥想狀態,隨著時間持續的越長,就越有成功運用靈力。

方覺夏這次只堅持了幾分鐘,當她感覺要控制不住時立刻使自己神智清醒過來。

這本心法像是為她量身定做的一般。

方覺夏不由得感嘆自己的好運氣,也許自己和男主一樣是天道氣運之子。

當她沉沉睡去時,千里開外的一個小鎮上,一個滿臉滄桑的婦人抱著個約莫兩歲大的小男孩來到了公孫家的府邸。

門開了,府中的總管滿臉不耐地看向她。

“大總管,俺,俺看這裡招粗使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