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豆豆點點頭。

但是心中的心還是沒有放下來。

因為她不確定,自己的母后,是不是真的能懂事。

這麼多年過去了。

因為楊秀的原因。

所以太后雖然輔政,但是事實上,戰豆豆已經基本上跟親政沒有區別。

朝中大臣也更迭了一波。

現在朝中大臣都是踏實肯幹的人。

所以戰豆豆的進步極快。

早就已經能看明白太后跟楊秀之間的爭鬥了。

這些年,楊秀已經穩佔上風。

要是換做旁人,太后早就讓收拾了。

就算不死,也早就被扔到後宮混吃等死。

楊秀之所以沒有動他,也就是顧忌她是戰豆豆很戰翩翩的母親。

現在朝堂之中的大臣,有超過六成都是楊秀的人。

這一點,所有人都知道。

其中杜如晦和房玄齡更是文官之中最耀眼的。

封侯拜相只是早晚的問題。

至於剩下的四成官員,有兩成是老一派的官員。

也是擁護太后的。

他們深知,太后不倒,他們才有好日子過。

否則太后要是倒了。

他們早晚被楊秀清理出去。

剩下的兩成,也是透過楊秀開啟科舉制入朝圍觀。

都將自己的身份定位成楊秀的門生。

可以說,現在的朝堂,就跟楊秀的一言堂沒有區別。

戰豆豆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意見。

她看的最明白的一點就是。

這個皇位,是楊秀讓她坐。

她才能坐著。

楊秀要是想的話,這個皇位早就已經可以易主了。

所以,她現在就當自己是個處理政務的機器。

幫助楊秀做事。

朝中也挺和氣的。

就是太后一脈的人,喜歡搞事。

這一點,戰豆豆也已經開始厭煩了。

不說別的,現在北齊因為楊秀的存在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說是蒸蒸日上毫不為過。

戰豆豆也對太后沒有辦法。

總不能給太后殺了吧。

不過還好,楊秀回來了。

楊秀能對付太后

並且,楊秀對於對付太后很有心得。

楊秀說道:“好了!走吧!看來這頓飯要去太后那裡吃了!”

來到太后宮殿。

跟往常一樣。

一群公主還在。

楊秀翻了個白眼。

這太后,這麼多年了。

怎麼就沒有一點的長進呢。

每次就是以家宴的名頭。

說白了就是想打打感情牌;

制約一下楊秀。

當然這一點也是有用的。

畢竟楊秀不可能當著這麼多的公主的面,真的跟太后翻臉。

楊秀行禮:“參見太后!”

太后臉上滿是笑容:“小秀,終於回來了!哀家可是想念的緊啊!快坐下吧!”

楊秀點點頭:“多謝太后!”

楊秀落座之後。

太后招呼下人上菜。

太后說道:“小秀這一趟南慶之行,可以說是揚了我大齊的國威啊!殺大宗師,又帶回那麼多學子!有小秀在,可真是我大齊之幸事啊!”

楊秀說道:“太后過獎了!都是臣應該做的!”

太后點點頭:“對了!聽說你這次帶回來不少的東西!大量的銀錢補償,這倒是給我大齊解了燃眉之急!你可不知道,那些官員都鬧到哀家這裡了,一個個都說缺錢!你回來,就好了!”

戰豆豆微微皺了皺眉頭。

楊秀嘴角上揚。

果然,太后的目的還是要錢。

怎麼就不長記性呢。

這些人,一天天惦記這些事情。

不煩嗎?

楊秀說道:“太后,這錢看著不少!其實真的不多,東用用西用用,也就沒有了!依微臣之見,這錢啊!還得用在我們大齊最需要的地方!”

太后眸光閃爍:“哦?聽你這話的意思,已經想到這錢怎麼用了?”

楊秀點點頭:“大致有些想法!不過具體的,微臣還得想想,等到明日朝堂之上,微臣會給陛下奏稟此事!”

楊秀的意思很簡單。

今天我不想說,你別問,為了我也不說,這錢你也別惦記。

太后看著楊秀的目光,有些惱怒。

但是很快的隱藏下來。

“既然如此!那便明日朝堂再說吧!”

楊秀看著太后這麼識趣,還是很滿意的。

看來這些年,太后也長進了一些。

吃過飯之後。

楊秀跟青鳥離開皇宮。

第二天,楊秀從海棠朵朵的小院出發。

去皇宮上朝。

皇城外,百官已經在等候。

看到楊秀的馬車過來。

一眾官員驚了一下。

隨後連忙行禮:“參見齊王殿下!”

楊秀從馬車上下來。

點點頭:“都不用多禮了!諸位好久不見啊!”

楊秀來到杜如晦跟房玄齡身邊,

兩人行禮:“王爺!”

楊秀點點頭:“怎麼樣,還適應嗎?”

房玄齡說道:“適應!不過,就是有些麻煩!如今大齊看似繁華,但實則有很多隱患!臣還真的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杜如晦點點頭:“是啊!殿下!你不在,有些事情,我們拿不定主意!陛下不想跟太后鬧僵,有些事情,陛下也不會拂了太后的意思!這倒是產生了不小的阻力!”

楊秀皺眉:“所以,太后現在已經影響到了北齊的發展?”

兩人對視一眼。

杜如晦說道:“倒也沒有那麼嚴重,就是太后有些想要開啟派系黨爭一樣,這確實有些麻煩!”

楊秀點點頭:“行了!我知道了!看來,這太后,還是得儘快解決!本王一直以來太過隨和了!沒想到,這太后還是賊心不死!”

楊秀三人說話沒有壓低聲音,周圍一眾官員聽著。

皆是瑟瑟發抖。

這玩意,真的是他們能聽的?

楊秀一脈的官員,此時都滿臉興奮。

要是能將太后拔掉的話,那他們以後,就能大刀闊斧的開始做了。

現在太后有私心,總歸是有掣肘。

而太后一脈的官員,則是沒有那麼高興了。

他們此時都覺得自己的麻煩可能要來了。

楊秀輕易不上朝。

但是楊秀只要上朝,那朝堂之上必然是有大事發生的。

很快。

城門開啟。

楊秀為首,其餘官員跟在身後。

走進皇城。

大殿之中。

文武百官站好。

戰豆豆沒多久也過來。

坐在皇位之上。

太后坐在戰豆豆身後的簾帳之後!

一旁的太監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