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大丈夫無憾矣。”

這個除夕,李世民的確是心滿意足。

從古至今,哪裡有皇帝能像他這樣享受天倫之樂的?宮闈傾軋,父子兄弟相殘的比比皆是。

就連他自己當年,能當上皇帝,也並非名正言順,而是發起政變,才能登上皇位。

其實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的子女重蹈覆轍,與他當初一般,好在並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他認為主要還是秦羽的功勞。

如今連曾孫都要出世了,對於他來說,當真此生無憾。

等用過了午膳,秦羽帶著全家與李世民說話,一直等到傍晚,他們才回到富平侯府。

畢竟除夕夜,還是要回到自己家團圓守歲的,秦羽是一家之主,當然要主持大局,家中夜宴,是他來主持召開的。

看著兒女們,秦羽也非常的欣慰,只不過想到出嫁的女兒,還有些感慨。

“可惜今年,若霜不能回家。”

對這個,秦羽還是有些遺憾。

但秦若霜將要臨產了,需要待產,也著實是沒有辦法,而且自從他發明出來照相機之後,秦羽是每年都會拍一張全家的合照。

或許等到他很老很老,子女們都各奔東西之後,他也是隻能拿著那些照片,來回憶往昔了。

照相機一直被推崇,說是最厲害的發明也不為過,畢竟照相機是可以能留住時光的。

很多人很多家族,子女為了謀生,不得不離開本地,去往各地居住工作,許久都不能回家。

尤其是那些個官員,入仕之後,多年都沒法回去面見雙親。

要知道從前朝中的假期並不長,交通又非常不便,過年期間大雪封路,想要家人團聚,簡直是難上加難。

是現在秦羽修建鐵路,又修建機場,才讓交通便利起來。

而且過年朝中的假期延長到了二十多天,就很好的解決了過年家人不能團聚的情況。

等晚飯過後,按照從前的慣例,富平侯府都會燃放煙花。

每年這時候,孩子們都是最開心的。

長安城是都城,可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放煙花,只有元宵中秋和過年,才有這個機會。

所以所有的孩子都格外的期待,並且除了放煙花之外,他們還能收到壓歲錢呢。

對於子女們,秦羽沒有給太多的金錢,讓他們揮霍。

是從小就開始培養他們的勤儉節約,讓他們明白創業的艱難,守業更是艱難。

他可不希望孩子們將來成為一個敗家子,將他創下的這麼多家業,都給敗光了。

所以,為了防止這個現象,他是絞盡腦汁,才弄了個信託的方法。

這也是目前大唐所有的長輩們都喜歡的方法,有了信託,他們也不用再擔心家業被那些個不肖子孫給敗光。

李麗質與其他姐妹們說話:“等到明年,若霜的孩兒滿月了,我們再出去玩吧。”

這才回來沒幾天呢,她們又計劃著下次出遊了,但是得要等孩子出生,且要等百日的宴席結束,才方便出去。

做為親生父母,關鍵時刻他們怎麼能拋下女兒去玩呢?

“明年的時間很多,我們去嶺南玩一玩吧。”

“是呢,時間也合適,到時候荔枝正好成熟了。”

“我想起之前夫君做過的詩句,就是說嶺南荔枝的,想想那嶺南應該也很好玩的吧?”

馮倩聽到大家這麼說,立刻笑起來:“去嶺南也好,我可以給你們做嚮導。”

她生長在嶺南,也是嶺南長大,自是最熟悉了。

哪怕秦羽,對於這個時代的嶺南,那也沒有比馮倩知道得更多。

“那可太好了,夫君,我們明年就去嶺南好不好?”

秦羽當然沒有意見:“好,依你們。”

這時候的嶺南也很發達,尤其是南洋開放之後,嶺南成了南邊的中心,經濟發展迅速,早已不是大家印象裡面的蠻荒了。

以前這裡可是流放之地,罪人貶官,很多都往嶺南之地,那可是聞風喪膽的地方。

這也是為何,馮蠱當時會投誠,這樣的地方,朝中怎麼可能一直讓馮家掌控?

馮蠱當年若辨不清形勢,等待馮家的,自然就只剩滅亡一條路。

不過馮蠱是個老狐狸,怎麼可能看不清這一局勢,所以很快就力排眾議,全家一起來了長安,搭上秦羽這條線。

而秦若霜是馮家的外孫女,現在已經做了太子妃且懷有身孕,馮家是徹底穩妥了,馮蠱九泉之下,也能含笑了。

秦羽靠在椅子上烤火,門外是孩子們的笑鬧聲,他們根本不怕寒冷,還能時不時聽到他們的母親在呵斥呢。

秦羽笑著說:“隨他們去玩。”

人間煙火就是這樣,秦羽覺得自己的人生,也是圓滿。

大家都很開心,只有秦司一人是愁眉苦臉的,這就是長大的代價啊。

雖說秦羽對孩子們都採取的放養政策,但是李麗質做不到。

看到兒子這副樣子,李麗質哪裡忍得住,肯定要關心一番的。

“大過年的,你怎麼如此愁眉苦臉?”

秦司最害怕的就是自家老孃,馬上求救的看向秦羽。

李麗質可不知道他苦惱是因為顏玉,若是知道了,肯定要挨訓。

秦羽收到兒子的求救,立刻開口:“不必管他,秦家這樣的家業,他需要苦惱的時日,還長著呢。”

李麗質聽了這話,以為兒子是為了家裡的事情發愁,自是不再說什麼:“司兒也的確需要磨練,才能成就大事。”

算是得救了,秦司立刻露出受教的模樣,鬆了口氣說道:“孩兒知道了。”

長安城內全都是喜慶,百姓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

尤其是老人們,回憶往昔,都是熱淚盈眶,他們所求的原本就不多,如今這樣的富足,可是他們從前想都不敢想的。

宮內的李承乾則登高望遠,望著外面的煙花,感嘆道:“時間可真快,轉眼新的一年就要來了啊。”

蘇氏站在他身邊,也贊同地說:“是的,又過了一年。”

鐘聲響起,舊年已過,新年伊始。

乾德十八年正式拉開了序幕。

舊年平平淡淡,而新年也定會是波瀾不驚,如今的日子平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