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壇道士看著那岩石,微微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我要借這湖裡的金硇砂一用。可行?”
那岩石爽朗地大笑起來,這個聲音讓整個山洞都發出了震顫。“不必客氣,拿去便好了。那金硇砂幾百年前就是你埋在這裡,由我負責看管。何來借一說?”
鏡壇道士笑了笑,告別了老朋友。艱難的挪著步子,離開了這個遮蔽陽光的山洞。“老朋友,注意身體。”岩石說道。
岩石是靈體,也不能離開這裡。只能十分擔憂地看著鏡壇道士離開的背影,他嘆了口氣,百年而過。終是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物是人非了。
鏡壇道士離開了山裡,就打上了計程車。沒想到那個計程車還在遠遠地等著,鏡壇道士十分感激,坐上車以後,說道:“謝謝你等在這裡。”
司機笑著點了點頭,眼裡卻帶著擔憂。他剛剛出去跑了一趟,也沒什麼客人。想到這眼前的老人還待在公園裡,良心過不去又回來了。
“老人家,你去這公園幹什麼?你身體看起來不好,您有什麼急救藥物嗎?”司機邊開車邊說道,時不時瞥著坐在後面的老人。
“我沒事,謝謝關心了。我來這裡找一個老朋友,我們好久沒見了。”鏡壇道士笑著說道,說完嘆了口氣。嘆什麼呢?自己這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的,這次大戰又會怎麼樣呢?
司機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因為公園並沒有什麼人啊!雖然這個是公園,但已經荒廢了很久了。這裡連個人影都看不到,只有些飛禽走獸,老人家的老朋友又是誰呢?
但這是人家的私事,他也沒有多問。到達山下以後,鏡壇道士下了車。司機看著那高聳的山,十分擔憂地看著鏡壇道士。
“我就住在山下的一間房子裡,不用擔心,我沒事。”鏡壇道士朝自然看出了司機的擔憂,招了招手打消了司機的擔憂。
他走到林子裡,遠遠地還看那司機在那站著。他嘆了口氣,也是個很好的年輕人啊!他慢慢地走上了山,山路並不算很曲折。
到了半山腰,那臺階就浮現出來了。鏡壇道士一步一步地邁著臺階,回到山上以後,就見兩個童子已經侯在那裡了。
他把行囊給了童子,蹣跚地走了進去。那弟子也醒了,正在門口看著。見師父來了,趕忙扶住了自己得師父,小心翼翼地問道:“師父,我這就送你去房間。”
他扶著師父,走進了房間擔心地說道:“師父,您為何不讓我與您一起下山。您這次下山相比又要耗費很多靈力了,您自己得身體你不知道嗎?”
小弟子意識到自己的語氣太沖,趕忙低著頭一副認錯的樣子,不敢說話了。鏡壇長老,倚在臥榻的一角,彷彿在忍耐著痛苦。
說來,這鏡壇道士自從待在這山裡,也就適應了這山裡。但每次下山都會是他的一次煎熬,上山也一樣。在重新適應那股力量波動的時候,總是讓他感覺全身都十分不舒服。
那是一種煎熬,一種痛苦,心上血湧動的很快。但他極力地忍住,淡淡地點了點頭說道:“幫我倒杯水,我這次已經可以適應了。”
那聲音太過牽強,小弟子無奈地嘆了口氣。跑到桌子那裡,倒了些茶水。雙手遞給自己得師父,鏡壇道士接過被子一飲而盡。
緩緩地舒了一口氣,說道:“把我的行囊拿來,我看一下。”小弟子連連點頭,從桌上拿來那沉甸甸地行囊,也不知裡面是什麼寶貝東西,非要師父親自下山一趟獲取。
師父接過行囊,小心翼翼地開啟。裡面出現了一個像香爐一樣的東西,也不知是什麼東西。師父笑著說道:“可知這是什麼?”
只見那香爐,雖說帶著幾分陳舊,卻也看得出輪廓。這是一個雕刻極好的香爐,那上面的花紋還可以見得這香爐的精緻,這香爐似是金色,在陽光下還泛著斑斑點點的光芒。
“徒兒不知,但看外表和顏色,也絕對不是凡品。”小弟子如實回答道,看著師父的反應。這個小弟子是個十分害怕師父的弟子,自己得師父性子冷淡古怪,任誰也會害怕。
但今天能見到師父笑得這般真實,小弟子反而更害怕了。至於為什麼害怕,小弟子看慣了師父古怪的表情,自然會為這種突如其來的高興感到害怕。
師父笑著說道:“這便是金硇砂,遊望湖裡的金硇砂。”那笑容是那般真切,只是那蒼白的臉色和那發紫的嘴唇卻讓這笑容多了幾分狼狽和陰森。
小弟子低著頭,瞥見師父那表情,嘴唇微微地顫了顫,鎮定地說道:“金硇砂就是師父親自制出煉製丹藥的藥爐,一直被封在那遊望湖裡。”
鏡壇長老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有了這個就可以煉製丹藥的,你且去通知我師弟,讓他回山。我需要他的幫忙,這丹藥煉製較為麻煩。”說完,就把那金硇砂給了小弟子,自顧自的躺在臥榻上,閉上了眼睛。
小弟子接過金硇砂,看自己師父疲倦不已的樣子,也沒有再說什麼。把東西放在桌子上,放置好後,自顧自的離開了房間。小心翼翼地關上了門。
他回到外面,就見兩位小童子仰視著他,在等待他說些什麼。他自然明白,小童子是在擔心師父。他笑著說道:“師父沒事,就是累了,需要休息一下。你們先去廚房裡做些飯菜吧,我有些事情,待會兒去給你們幫忙。”
說完,就邁著步子去山門那裡了。兩位小童子受到了指令,就快速跑到廚房裡忙活了。
小弟子在上門那裡,運用了獨特的傳信方式給師伯穿去了訊息。希望師伯能夠趕緊回來,他知道師父如今一人是絕對不能堅持太久的。
他嘆了口氣,回到了道觀裡面。也沒有回信,可能是師伯在忙吧。他也跟著去廚房幫忙,兩位童子見他來了也不吭聲各自忙活著。
別看這兩位童子這般小,但卻是十分聰明的,做一些雜活兒也總能做得很好,山上的飯經常是這兩個小傢伙在忙活兒。
小師弟摸了摸兩個小童子的頭,笑著說道:“今天我抓了一隻野山雞,我們燉山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