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徵發援軍,舉國皆戰
先秦:我穿越成了老甘龍 六十五點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龐涓壯士斷腕,用三萬河西守軍,保住了魏軍的大半主力。
在全殲河西守軍之後,景監望著安邑的方向,當即開口道。
“老太師,要不要追?”
“算了,窮寇莫追.”
安全撤退的魏軍,多達八萬餘人,此刻逃到安邑,就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萬事留一線,若是完全斷絕了他們的希望,那麼魏軍破釜沉舟,爆發出的戰力也會是十分驚人的。
“逃吧,逃吧!安邑,我看你如何守得住!”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秦軍會撤回河西之時,最新傳來的訊息,卻是狠狠的打了他們的臉。
秦軍對魏軍發動進攻,一戰勝之,佔領魏河東壁壘,又殲魏軍七萬。
申不害得知訊息之後,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秦軍就算再強,八萬戰十五萬,還是進攻方。
魏軍統帥龐涓,也是有名的大將。
怎麼會被秦軍攻破了壁壘,又斬七萬魏軍?”
申不害設想過許多種可能,甚至連秦國固守河東,都想過了。
卻也從來沒想過,秦軍竟然能攻下魏軍壁壘。
“大勝,大勝啊!”
景監翻閱著壁壘之內的庫存賬單,興奮不已。
龐涓的設想,是固守河東壁壘以抗秦軍,等到秦軍撤退之時,再以河東壁壘為大本營,反攻秦軍。
所以龐涓在這壁壘之內,儲存了足夠十五萬大軍吃三個月的糧食。
至於精鐵鑄造的刀劍,戈矛,足夠再裝備十萬軍隊。
弓箭上萬副,箭矢幾十萬支。
甚至還有幾架攻城雲梯,這些東西,全都便宜了甘龍。
“龐涓真是好啊,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好東西!”
這一戰下來,秦軍的兵器,許多也磨損到了極限。
不少人劍鋒都砍捲刃了,還在堅持用著。
實在是秦國沒有多餘精鐵供應打造新兵器。
而這一次,就全都解決了,這些裝備,足夠給秦軍換上一茬了!“我軍傷亡多少.”
“死者萬餘,傷者無算.”
這一戰,又削去了秦軍一萬餘人,此刻甘龍手中的能戰之兵,只有不到七萬人了。
“給國君發書信,徵派援軍。
函谷關的守軍,全部調往河東。
南面防禦楚國和義渠的守軍,也抽調半數過來.”
這一戰,甘龍下定決心,必須要拿下安邑。
只有拿下了安邑,秦國才算真正的開啟了東出的道路。
俗話說得好,遲則生變,在列國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拿下安邑是最好的機會。
屆時,就算他們有什麼想法,也於事無補了,秦國可以抽調出大量的軍隊來防禦他們。
...咸陽王宮,嬴渠梁剛剛遷入不久,還未從喜悅中恢復過來。
就在這時,一位侍者從門外走了進來。
“稟國君,這是老太師從前線發來.”
“速速呈上來!”
嬴渠梁猜測,應該是秦軍今日就要班師回朝。
開啟的同時,嬴渠梁囑咐道。
“這一次出征的將士,對秦國來說,都是有功之臣,尤其是老太師。
等老太師回國,我要親自封賞老太師!”
隨即,嬴渠梁將目光投向手中的竹簡。
但這一看,可著實將嬴渠梁嚇了一大跳。
昨日攻下魏國河東壁壘,斬首八萬,我軍損失萬餘。
請君上徵發函谷關,南方守軍,務必湊夠五萬人。
如若這一戰拿下安邑,秦國將徹底開啟東出道路。
東出?嬴渠梁此刻熱淚盈眶,他也曾想過。
但當時秦國的情況,自保尚且不足,又何談東出。
在竹簡的結尾,還有一段話,這段話讓嬴渠梁再也按耐不住。
“大秦男兒,勿忘東出。
興我大秦,一統天下.”
短短十六個字,道盡了嬴渠梁心中所想,也為秦國定下了未來的道路。
“來人,將這十六個字寫入祖訓,警醒秦國後代君主!”
興奮消退,嬴渠梁當即準備徵發援軍。
而與援軍一同重要的,還要糧草和兵器。
不過想來,糧草和兵器在魏軍壁壘中,存貯絕對不少,所以這並不是最急迫的。
援軍,才是當務之急。
“來人,速度令子岸將軍,星夜兼程從南境返回。
封子岸將軍為大將,統領函谷關守軍,咸陽周邊八地守軍,以及南境半數軍隊,立即前往河東壁壘.”
“同時,在民間徵收新兵!”
這一戰,嬴渠梁壓上秦國的國運。
但嬴渠梁也深深清楚,百年國恨,將在這一代洗刷。
“父君,你看到了麼?”
嬴渠梁呢喃道。
秦穆公受命於秦國危難之際,在他主掌的二十多年間,未曾有一日停止過戰爭,但他卻又是最渴望沒有戰爭的。
但他同樣也清楚,只有戰爭才能換來和平。
而這一天,來了!....就在徵發援軍的同時,秦國民間同樣也在大量招收新兵。
百餘字的徵兵令,讓所有秦國人心中熱血沸騰。
“今日昭告我秦國百姓,東線告急,秦國告急。
我大秦銳士,皆在國境外與敵征戰,急需援馳。
此刻,就在河東之地,我秦國的祖地,那魏國的虎狼之軍,正在屠殺你們的兒子,孫子。
你的丈夫,你的兄長。
楚國和韓國皆趁人之危,他們還想來屠殺我們的爺孃和妻子。
我i們不是平民,也不是奴隸,而是秦人。
我們只有一個秦國,我們祖祖輩輩的墳冢,都埋在這裡。
我們能退讓麼?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東出。
這一輩的犧牲,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是為了千百年的和平而戰!”
徵兵令一出,秦國各郡縣官府的門檻都被踏平了。
尤其是咸陽,許多四五十歲,從秦軍退出的老人,也在其中。
此刻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為國殺敵。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當嬴渠梁得知徵收新兵的結果之後,也是大為吃驚。
短短的三日時間,報名從軍的人就擠破了縣衙的大門。
粗略估算,報名的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之眾。
這些人經過短暫的訓練,雖然不能達到面對面直接與敵人廝殺,但是守衛邊境還是足夠了。
大部分邊軍已經調往河東,若是無人守衛邊境,一旦敵國來犯,後果不堪設想。
“替我感謝百姓們,秦國有他們,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