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一位侍女輕輕走來說道:“姑娘,該用飯了。”

聽到呼喚,她收斂了思緒,將內心的憂愁收束起來。

儘管對徐妙錦提前生產略有不悅,徐輝祖仍然理智地接受事實。他責無旁貸地承擔兄長職責,照料著妹妹的生活,並嚴令兩位弟 ** 侄不得再去打擾妙錦,同時積極地探尋著朱雄的訊息。

儘管徐妙錦產子的事蹟被嚴密封鎖在國公府內,但這樣的隱秘無法長留,總有一天需要有個交代。

奉天殿內!

“微臣啟奏陛下。”

鬱新建言稟報道,“戶部已籌集足夠軍糧財銀,隨時備發北平,用以撫卹陣亡將士的親屬。”

“如此便可。”

朱元璋重申:“之前提及的那件事……”

“我大明以國為先,任何陣亡的將士都是我們的英雄,他們的卹金應當成為他們親人最堅實的依靠。若有人膽敢 ** 剋扣,我必滅其九族。”

在文臣武將群列的場合,他又嚴正警示一番。儘管此事多番叮囑,還是怕有些人記性不佳,屢次犯下過錯。

“太子,北方戰事有最新動態了嗎?”

元璋目光轉向朱標,詢問近況。過去大半個月了,尤其得知朱雄越過分水關侵入草原的報告,他對北方的局勢深感緊張,殷切盼望能傳來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遵命,父皇。”

朱標回應:“驛站已傳達急報,雖然稍慢平常,但請您放心,邊境不會再有變故。朱雄將軍領軍進展有序。”

元璋點點頭。“但願如你所言。”

就在這時,一道稟告響起。

“稟告,燕王殿下和傅友德將軍攜戰績及賀禮在外宮求召,請求晉見皇上。”

禁衛軍的一位千戶官疾行步入殿堂,向君主敬呈訊息。

“速速宣旨。”

朱元璋聽聞,內心急切。

他在北地的戰況翹首以待已久,處理政事之際也不忘打聽詳情。此刻,關於朱雄領軍攻城的戰況及結果,他滿心期待。

“遵命。”

禁軍千戶立刻退下行旨,殿外很快有了動靜。

上百名兵士齊集大殿周圍,朱元璋凝視這景象,蒼老的臉龐上透著困惑。

首位千戶經禁衛軍盤查確認無隨身武器後,帶著莊重神色,快速進入大殿俯身跪拜。

隨即他用敬畏而慌張的語氣道:“微臣蕭漢,北平駐軍朱雄將軍帳下,遵循燕王殿下和傅將軍號令,謹代表他們進獻禮品,並稟明戰況。”

身為統帥第一軍的千戶,見到當朝天子,蕭漢怎能不失緊張。他的心頭此刻猶如翻騰的驚濤駭浪,難以自抑。

然而也不能全然責怪他的不安。 ** 之尊,萬人之上,普天之下,有多少人為其臣服而膽寒。正是這種權威!

“貢品嗎?”

朱元璋一臉困惑:“有何要獻?”

“回稟陛下。”

“我軍攻克元大都,守敵未能料及,朱雄將軍便指揮旗下六千精騎兵,主動突襲長城,成功奪取。穿越長城後,我們進入了北元草原腹地深處。”

“現在正是上奏戰果之時。”

蕭漢莊重道。

“什麼?”

朱元璋聽得瞠目結舌,“這朱雄只率領六千士兵深入敵人的核心腹地……豈非 ** 之舉?”

“雖已被我大明驅逐出故地,元人仍在草原立足,實力仍不可小覷。”

“六千鐵騎進入狼窩,無疑是羊入虎口。”

蕭漢的聲音落下,殿堂之中瞬間安靜下來,每個人的思緒都隨他的話語陷入思索之中。

大殿之內,群臣皆愕然,神情詫異。此等訊息,除了朱元璋和朱標知曉外,滿朝無第二人得聞。畢竟此事說不上極大,但又非小可。“肅靜!”

朱元璋眉頭微蹙,高聲道。

蕭漢正準備稟奏之際,卻被眾臣打斷,心中不滿情緒溢於言表。他苦等多時方能得到回應,卻被如此打斷,真有罵出口的衝動。“陛下息怒。”

見皇帝臉色冰冷,朝臣們趕緊住口。

“朱雄將軍率領六千騎兵攻克長城,接著第一軍直插草原,擊潰二十餘異族部落,二十日前,已然兵臨北元王廷!”

蕭漢神情嚴肅且自豪,大聲稟告此事。

他被燕王朱棣選中上京城奏事,乃因其直接效忠朱雄,更是親眼見證過大王庭一役,親身講述更富有色彩。“北元王庭已被攻破,且元帝已被處決,這份震撼足以引起朝廷及全國之震驚。”

這也昭示著大明徹底勝利,威震懾敵。

“用僅僅六千人攻破北元王廷?”

“這是玩笑還是事實?”

有人質疑。

不過有人反駁:“縱使是真的,又怎樣?北元雖敗猶存,宮內建至少仍有數萬軍隊,那數千人孤軍深入無疑是送死之舉。”

聽到蕭漢的通報,眾臣震驚之餘,也不禁猜測接下來的戰局進展。“請繼續報告詳情。”

朱元璋緊緊盯著蕭漢,急切問道。

蕭漢神情激昂:“將軍趁夜設下疑兵計,運用火攻策略,巧妙引誘元軍主力撤離,然後親帥三千鐵騎攻破王庭,將軍直入王帳,親自主持擊殺元帝,並大肆殺戮北元官員。”

“當真?!朱雄真的殺了也速迭兒?”

朱元璋的聲音帶著顫抖,眼中隱藏著難以言說的期盼與復仇之意。因為胡惟庸的陰謀,北元和倭寇勾結,欲篡位大明江山,他對此刻的勝利怎能釋懷?

當即命令:“眾將士,上前展示戰果。”

蕭漢話音剛落,數十名將士整齊行進,每人託著一個木質盒子步入大殿。朱元璋從龍椅起身,凝望這一切,文武百官的目光隨之聚焦。

“開啟。”

蕭漢下令。士兵遵命行事,開啟盒蓋。朱元璋與群臣眼前,盡是裝盛的人頭,一眼就認出首位戰士的木盒所含的是……“正是也速迭兒的頭顱!”

皇帝朗聲大笑,“真沒想到,我大明朝終有所成!”

最初,眾人驚訝與疑慮交錯,隨著每個恐怖的發現, ** 如同利劍穿透重重迷霧,讓朝堂上的氣氛緊張起來,也見證了這一場史冊銘記的偉大勝利。

朱元璋下令討伐北元,然而“攻滅”

這兩個字並非實質性的終結,他明白這樣的任務遙不可及,只是將北元驅逐至長城之外,就已經是他心中的最大期望——這可以被稱為他的“九一三”

終極策略。

然而這一次,朱雄為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喜悅。

“陛下。”

“不僅是也速迭兒,還有北元的六大尚書、朝廷官員,他們全部在我的大明朝士兵們的利劍下倒下。”

朱標指著身旁裝滿首級的木箱,沉聲道。

“朱雄帶領六千騎兵深入草原,竟攻克了北元王廷,一舉摧毀了北元朝廷高層。”

大臣們齊聲道。

“諸位,請看,這就是我大明士兵的勝利成果。”

“有人質疑我大明無英雄?朱雄這樣的成就,是否足以超越昔年的大英雄冠軍侯?”

“我朝堂之上,自皇帝起直至重臣,全部由我大明將士掃除一空,這樣的輝煌戰果,就連霍去病也無法企及。”

一陣笑聲從朱元璋的口中傳來,響徹大殿。這是他數年來的真正暢笑:成婚的喜悅,生下標兒的幸福時刻,建立大明、東臨泰嶽祭祀天地之時,或是孫子朱雄英降生。今日這場面再次使他笑容滿面。

看到這一切,文武百官皆為眼前的情景驚歎不已,紛紛發出真誠的祝賀。

現在親眼見證了這一戰果,無論文臣武將都無法壓抑內心的震撼:“朱雄。”

如此年輕的年紀,便有這般功績,確實非凡。“有他在,淮西將領如藍玉般不可一世者也將黯然失色。”

“這戰績遠超昔日冠軍侯霍去病。”

“其膽識能力和影響力令人難以想象,皇上龍顏大悅,朱雄定將成為明朝的嶄新顯貴,並非久矣的青壯之年。”

曾有一次,朱雄在攻元戰爭中擊殺王保保,晉升正五品守備職位,接著連破多城,攻克北元都城,獲得聖上的厚賞,被提拔一級成為正四品指揮使,領兵五萬人,他年僅十七歲便已達到這般顯赫地位,讓人感嘆。

面對如此興奮無比的朱元璋,廷上眾臣不禁思考未來朝廷可能增添一位新的重量級新秀,一位手中掌握重兵的人物。

“朱雄。”

他們稱讚他是人中俊傑。

有些大臣滿懷敬仰,也有些人對他羨慕忌妒。

即便是朱雄獲取如此赫赫戰功,透過捨生忘死的拼搏才得以提拔,他的晉升之路確實因戰績累積而成。但這難免會讓某些人感到心中不平衡。

\"這送給朱雄的禮物和老四的那一份,可謂十分厚重。\"

\"我們相當滿意。\"

朱元璋滿臉笑容,掩藏不住心中的欣喜。對於北元的事情,這份戰報的傳遞標誌著一切都塵埃落定。

皇帝心頭的石頭算是徹底落了地。

\"奏稟陛下。\"

\"朱雄將軍在刺殺北元帝之際,不僅帶回了首級,還帶回了他們的國璽。\"

蕭涵轉過身,自一名將領手中接過一隻絲絨盒,舉至高處。

\"呈上來吧。\"

朱元璋神情充滿期待,當即命令。

旁邊的宦官連忙下殿,雙手輕穩接過絲絨盒,恭敬送至皇帝眼前。

滿懷著希望,朱元璋慢慢開啟盒蓋。

裡面顯現的赫然是一枚印璽。皇帝毫不猶豫握住它,看到八個鐫刻為元字的紋章——\"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無疑,這是依照傳說秦始皇傳國玉璽複製的。

\"哈哈哈,真是北元的重要瑰寶,皇家權柄象徵啊!\"

\"朱雄,真是個優秀的子民,真正的好臣子!\"

\"有朱雄在,我們的內心無比欣慰。\"朱元璋握著這枚印璽,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