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政殿內,
朱元璋輕輕撫摸略顯沉鬱的頭顱。昨日之事觸動了他的情感,加上來自朱雄的手中的酒份量重,烈度頗高。
“太子出發了?”
朱元璋詢問一邊的王景弘,手依然扶頭。
“稟陛下,”
王景弘恭敬回稟,“太子很早就入宮拜見陛下,因陛下當時沉睡未能打擾,因此已經出發了。”
朱元璋輕笑一聲,並未再多評論。父子倆前夜聲稱絕不會喝醉,誓言千杯不倒,可最終抵擋不住一碗又一碗,兩人已爛醉如泥。
“對了,朱雄來過嗎?”
朱元璋繼續提問。
半個時辰前,奴婢便已派人去傳喚他了。王景弘迅速回應,猜測原因。
或許昨天朱將軍大婚慶賀時喝多了,今朝新婚之喜也要稍遲些到來。朱元璋同意此點。
說得也對。朱元璋點頭認可,並不多言。如果是他人久待而不來,定不會輕饒。
奴將是朱雄,前來晉見皇命。就在朱元璋話音剛落之際,朱雄在外面宣道。
聞言,朱元璋臉上綻開了笑容。進來吧。
朱雄快步進入殿中,站在朱元璋面前便欲行禮。不用多禮,坐著就好。」朱元璋揮了揮手。
臣多謝皇恩。朱雄感激之餘直接落座。
你還沒用飯?看到朱雄風塵僕僕的樣子,朱元璋關懷地問。
剛起來便聽見傳召,匆忙不及用餐。朱雄回答道。
傳膳吧,多預備幾樣肉食佳餚。朱元璋毫不猶豫地下令王景弘準備。
奴婢謹領皇命。王景弘立刻遵旨照辦。
陛下,這般禮遇令人不敢承受,見到皇帝親自傳膳,朱雄有些愕然。
不必過慮這些,你所作的值得。朱元璋笑得和藹,彷彿看待的是親長孫一般。
自朱雄返回,朱明和太子朱標對他都很關照。「他們都敬重賢良。或許是因為他們期待你建功立業才有的善待。」朱雄暗自推測。
畢竟,作為祖父的孫子之事,非他人能料,朱雄本人在北平長大,並沒想到會有皇家血脈。
太子殿下還在休息嗎?昨天也喝了不少啊。朱雄以玩笑方式提起。
他今天一早就去陝西巡查了,不久便回返。朱元璋輕笑道。
就直接出發了?朱雄有些驚訝。
朱雄獲得的獎勵裡有強化體質的釀骨酒,如果按配方製作,普通人恐怕難以消受。然而稀釋後再結合他自身的吐納法,可以極大地增強體質。考慮到自已尚有近一月的休假,朱雄打算先釀酒後精心幫助朱標鍛鍊,讓他保持健康。
真是天意使然?歷史變遷都無法改變了嗎?朱雄心中思緒澎湃。
如果歷史不變,未來的靖難之役仍舊會發生,一切依舊遵循史的流程。
你究竟在想些什麼,這般出神?朱元璋笑著打趣他。
沒什麼,臣思慮不足而已。朱雄坦率應對,但他心中的震驚並未完全褪去。
對於任何人來說,這都是難得的恩賜——尤其是對於武將,遠離血腥和危險,轉為在京任職。
只要你應允,等太子回來之時,還會有額外驚喜等待。朱元璋再次提及,話語背後藏著深意。
無人會選擇拒絕這個條件,但唯有朱雄除外。
駐留在京都確實可以帶來安寧,但對於朱雄而言,這意味著放棄了變強的重要路徑。其他人可能畏懼戰場,但他恰恰相反,他熱愛戰場,渴望建立戰功,只有這樣,他才能迅速升階,並贏得更大的獎勵。
倘若選擇留在京都,
能否靠著現有靈石讓修為提升至二十級還是未知數。
\"皇上!\"
\"下臣…我可以推辭嗎?\"
朱雄仰首望著朱元璋,面露莊重神情。
一聽見這話,朱元璋微微怔住:“你要推辭?\"
他未曾料到朱雄竟然會選擇這個選項。
他亦無法想象有什麼理由讓朱雄說出這樣的話。
\"為什麼呢?\"
\"躍兩級,長守京都,那正是多少地方將領夢寐以求的機會,只要你接下這封聖令,便能留在都城,陪伴妙錦,這不是你所期望的嗎?\"朱元璋一臉不解。
\"京都安逸,的確讓我期盼。伴在妙錦左右確實是我所願。\"
\"但我心中的理想是馳騁疆場,與我的同伴們並肩作戰。\"
\"我來都城前曾向全體士兵允諾,繼續率領他們作戰,守衛國家。\"
\"我不願食言,下臣承諾的是責任。\"
朱雄由衷地道出心聲。
在軍營之中,與戰友們的同仇敵愾是他的另一份渴望,那份坦率和真摯,遠勝於應天府廷內的虛偽與算計。
朱雄深知,這裡並非他真正的歸屬——一個來自草根民眾的感受,他渴望純淨而無雜的戰場。
\"朝廷中的紛爭…\"
聞言,朱元璋一時沉默,他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回應。他本來計劃將朱雄留在應天,在朱標的歸期到了,讓他父子團聚,祖孫相認後開始磨鍊他成為一個稱職的皇位繼承人。
如今朱雄的堅決,卻讓他陷入了猶疑:這位孫兒似乎早已決定了自已的方向,在應天之外另有執著。
\"你真的已經做出決定了嗎?\"
\"仍舊要去邊境堅守?\"朱元璋再次沉聲問道。
\"我已經心意堅定,無須多問。\"朱雄斬釘截鐵地回答。
“在邊陲之地,臣也能守護國家和家族。”
朱雄堅定地說。
“算了,算了。”
朱元璋擺擺手,放下了剛才緊握著的聖旨。
這是前所未有的狀況。
下了旨意的朱元璋居然會撤銷它。
王景弘看到這一幕震驚不已,朱雄自已也有幾分驚奇。
“皇上居然把準備好的聖旨收了回來,自國家創立以來,從未有這樣的事發生。”
“或許,將軍朱雄真的…”
王景弘內心一凜,像是有所聯想。
看著朱雄,王景弘憶起曾在皇宮裡嬉戲縱歡、備受寵溺的那位嫡出長孫的形象。
在他的注視下,當年那個稚氣的身影似乎同眼前的朱雄重疊。
“難怪…果然如此。”
“自從將軍朱雄入宮,皇上對他給予的獨特眷顧便超越了常規,這是臣子難以企及的待遇,難怪當初皇上突然那麼問我,是不是朱雄像他一樣。”
王景弘內心深感震撼。
他已經理解了這一切。
然而片刻後,
他的心中又泛起了不安。
知道自已掌握了這般大事,朱元璋會如何看待他?
對宮廷秘事的理解越是深刻,越讓人惶惶不可終日。
知道的越多,皇家之事帶來的殺機也就越清晰。
“老朱竟然輕易地答應了?”
此刻,朱雄心底亦是訝異。
不僅是對自已的瞭解,還包括對於史實的洞悉,若朱元璋決意之事,幾乎是難以撼動的——除非像已逝的馬皇后或者太子朱標那樣能勸說,其他人恐怕力不從心。
“你清楚留在都城能得到些什麼嗎?”
“你這麼年輕,十七歲的兵部侍郎,你能理解這意味著什麼嗎?一旦你能穩固這個職位兩年,立下功勳,我們可以讓你晉升兵部尚書,位居高位。”
朱元璋不死心地繼續勸說。
“皇上。”
“十七歲的將領已然足夠出色。”
“臣願借戰場上立下的功績攀升。”
朱雄笑著回應,眼神卻充滿了信心,“而現在北方基本安定,只剩下些小問題,並無大規模戰爭的機會。”
“皇上啊,依我所見,”
朱雄接著說,“不出多久,大寧必會有衝突。”
“大寧會有戰事?”
朱元璋神情一變,隨後笑道,“孩子,你以為我們對天下形勢毫無覺察嗎?”
“幾年前,大寧曾有幾個依附於北元的部落,如今它們都已被我大明徵服並納入管理,成為了三衛之一。”
“此外,剩下的部落多為弱勢,比如建奴之類。我大明剛剛贏得了北方的大勝,極大震 懾了邊疆異族,它們還會輕舉妄動嗎?”
顯然,
朱元璋根本不相信大寧會有戰爭,也不認為在這個時候會出現戰事。
大捷之後,明朝計程車兵氣勢高漲,平民也極其自豪。
境外異族怎敢單獨挑起紛爭?
“我非常確定,大寧必定會有一場戰役,而且發起這場戰爭的定然源於皇上親自指派的朵顏三衛。”
朱雄同樣信心十足。
“嘿!孩子,你的這份自信是否足以讓我跟你下一注呢?”
朱元璋轉了轉眼睛,顯得興致濃厚。
“請問皇上,要怎麼賭呢?”
被朱元璋的提議吸引,朱雄愣住之後詢問道。
“既然你如此堅信大寧會有戰事,且源自朵顏三衛。”
“那我們斷定無戰事可言。”
“假使你的預見成真,你仍能在前線領軍,且直接統率大軍,不必受到藩王監督,直接由我們調遣。”
“若不然,你必須返回京城,擔任兵部侍郎的職務。”
“一個月期限。”
“意下如何?你有膽量一試嗎?”
朱元璋含笑問道。
朱雄迅速反應過來:“陛下此言可是當真?”
他興致高昂。
熟悉歷史的朱雄當然堅信朵顏三衛遲早會有一次叛亂,隨後才會完全臣服。他對朱元璋說道:“陛下之言如山,一字千金。”
毫無遲疑,他答道:“微臣願意接下這個賭約。”
“行,孩子,你可要後悔了。”
說著,朱元璋笑得格外爽朗,彷彿這場較量他已經穩操勝券。